文/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汤桂海
汽修行业是具有极强专业性的服务型行业,一方面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具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对从业人员综合职业素养的要求。汽修专业育人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立德树人。对于培养适应汽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中职汽修专业而言,注重和强化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根本之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实现存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显然,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存在不同的企业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文化呈现出隐性的特征,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汽修行业典型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中的核心育人元素,把企业文化中隐性的层面进行显化,整合成在教学过程中方便渗透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全方位育人价值链。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以下简称汽修专业)实现育人目标的选择落脚点就是实施企业文化“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
汽修专业在广泛深入的行业企业走访调研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汽修行业中典型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教研组开展主题集中教研活动,把各门专业课程中学生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与提炼出的企业文化进行对接。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采取不同的对接融入方式,把企业文化中的育人素材贯穿于教材的编写、处理和加工中。具体的做法是如下:
第一,教学项目内容引入案例教学,把维修企业中的案例写进教材,然后通过案例分析,从维修保养服务案例中挖掘该教学案例中能反映出的企业文化育人功能。例如,汽车维护保养课程教学中的正时皮带检查与更换项目内容,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正时皮带检查与更换的实践技能,但教学中也要强调,正时皮带检查施工中,维修技师要主动跟顾客沟通,强调正时皮带定期检查与更换的重要性,以及正时皮带断裂会造成活塞顶坏气门的严重后果,凸显爱岗敬业、耐心细致、周到服务的核心职业素养。另有,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轮胎的检查与更换教学项目中,列举市面上许多劣质翻新轮胎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案例,挖掘出诚实守信、规范服务的企业价值观育人元素,延伸到培育学生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的层面。
第二,对于某些教学项目内容无法引入教学案例的情况,在教材中直接对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引入企业的规范操作流程和标准,弘扬行业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例如汽车美容服务课程中的打蜡施工教学,校本教材中引入合作办学企业—清远市海美汽车饰品配件有限公司的打蜡标准作业流程,并配套标准施工作业视频。在该企业的打蜡作业流程中,有一个车漆边缘保护施工环节,要使用美纹纸对车漆边缘塑料部位进行保护。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材把标准规范要求列出,要求学生对标实训。然后在车身打蜡与车蜡擦拭两个环节之间,海美的标准是十分钟的车蜡吸收时间,保证车蜡的充分吸收。十分钟的定时标准,折射出企业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学生从教材中领悟到标准的严谨性,为后续适应企业岗位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是融入企业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企业文化进课堂,不单单是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标准生产作业流程进课堂,关键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汲取优秀企业文化中的理念和价值观养分,将其转换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生动教材,结合行业企业用人职业素养需求和学生职业素养水平,处理好优秀企业文化在课堂教学间的渗透,处理好职业素养培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及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育人目标,在课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高职业素养培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融入汽修行业的企业文化元素,营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氛围。自2015年以来,我校汽修专业借鉴汽车维修企业的一些典型做法,在专业实践课堂教学上开展企业组织文化进课堂的活动,如学生上实训课必须穿着工服,在进入实训大楼前列队,教师开展课前动员讲话、学生呼唤口号,在上课过程中落实8S管理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企业中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学生建立起对班级、对课堂教学、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识,增强了个体的存在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工服、队形、口号成为课堂教学融入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唤醒了学生对将来社会适应的美好期待。
其次,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打造“零距离”的产教深度融合型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学生了解企业、体验岗位的重要窗口,是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染的最直接渠道。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仅包含汽车维修保养设备的引进,还包含身为企业资深技术人员的企业兼职教师引入,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引入,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等,可以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目标。我校与清远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汽车维修服务中心”,主要业务集汽车养护、维修、美容、销售及配件仓储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先后聘请了清远市汽车维修行业内的多名资深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兼职教师,学生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内完成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美容等课程的学习,将企业的员工规范守则作为师生行为的统一标准和考核要求,使学生做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增强学生学习使命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实效。
再者,课堂引入企业职业素养评价方案,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发展水平的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对企业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汽修专业现实的岗位素养要求设计评价指标项目,建立科学的学生职业素养行为考核评价体系,如从学生列队情况、着装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8S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技能操作考核情况、安全规范落实情况等方面细化学生职业素养考核指标,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既注重结果评价,又注重评价过程,形成全过程多维度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反馈闭环系统,综合地、多元化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动态水平,考核结果记入学生职业素养成长发展档案,为后续职业素养导师制定专门化辅导方案提供参考。
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是进头脑的铺垫, 企业文化进头脑,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升华阶段。进头脑不是形式上的理念灌输,不是表面上的行为模仿,是学生通过在教材和课堂中企业文化熏染,把企业中优秀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价值认同等内化到头脑认识,并用以指导自身行为实践。企业文化进头脑内化看似是隐性的,其实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效果的最全面的衡量。企业文化进头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动态进展过程,在育人实践中,应建立各种平台,开展多样活动,营造真实氛围,为企业文化进头脑,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设各种积极条件。以下是我校汽修专业的两点代表性做法:
第一,建立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档案和导师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专业汽修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学习基础等各方面原因,在职业素养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对企业文化熏染吸收的程度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在同一个班级或一个学习组织里面,有的学生职业素养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很低的水平。针对每一位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素养发展档案,记录学生职业素养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展现出学生职业素养成长发展轨迹,如参加校内实训中心生产实践,参加企业调研和实践,参加社团活动,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等。对于不同职业素养发展水平的学生,指定相应的职业素养发展导师进行针对性的跟踪辅导。如职业素养发展水平很低的学生,安排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发展水平,制定专门的辅导计划,开展相应的辅导,接受企业文化浸染。通过职业素养档案和导师制度,学生找到了现实差距,确定了发展目标,树立了进步的信心,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内化进头脑,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第二,开展各种职业素养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优秀企业文化进头脑。汽修专业与清远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多家本地汽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开展各种职业素养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依托行业协会的平台和资源,积极跟企业开展活动对接,如工匠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把本地汽车维修行业资深人士请进校园,宣讲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实践典型案例,弘扬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工匠精神,传播行业企业优秀价值观,开展面对面的咨询交流,还建立行业专家微信交流群,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第一时间向企业专家咨询,企业专家从实战的角度回答;另外还组织企业实践活动周活动,学生走进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开展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期间,学生同企业员工一起开例会,学开维修单,学配件管理,学维修岗位技能,学服务流程,学生全方位、零距离接受企业文化陶冶熏染,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头脑。
综上所述,在企业文化育人实践中,应以行业企业对从业者岗位职业素养的要求为依据,通过加强育人载体平台建设,开展多样化教育实践,完善教育评价等措施,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