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环境、困境及对策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14 07:58:10徐琴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芜湖创业者院校

徐琴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环境、困境及对策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徐琴1 ,2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芜湖,241003;2.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目前,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与鼓励大学生创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创业合作联盟和提供孵化基地服务体系的措施,以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且地方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创业金融支持。然而,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创业困境,如资金远不如一线城市本科院校充足、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业者心理压力大以及女生没有男生创业意向大。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与保障,全面提升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并培育区域集群效应与领袖榜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创业环境;创业困境

一、引言

2015年起,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发文,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针对创业主力的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创业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创业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很多,但是多数研究者将关注点聚焦在本科生,尤其是一线城市或“985”院校的学生,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不多;学者研究的方向主要倾向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大学生创业制度创新方面,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研究较少。以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芜湖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学生创业环境的现状及困境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的创业就业提供借鉴。

二、理论框架

在整个创业体系中,创业环境既是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接触、面对和使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Gartner认为,创业环境是从四个方面构建的:个人,组织,环境和过程(Gartner,1985)[1]。我国学者蔡莉[2]将以上维度进行细分,认为创业环境由人才、技术和资金构成的直接环境,以及由文化、信息和市场构成的间接环境两个部分组成。池仁勇(2002)认为创业环境由产生和培育创业者两部分组成,其中孵化系统是创业者必备基础设施[3]。

本研究的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创业环境,以学校为主体,将上述创业因素进行重新整合,分为学校内部因素和学校外部因素。学校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人才、技术、资金供给、中介服务体系;学校外部环境由文化、信息、市场及政策法规环境组成。其中人才、技术与中介服务体系,在高校内部可以被看作是创业教育、创业平台的提供和地方政府及学校资金支持的因素。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受整个政策环境导向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故在此将政策环境也纳入高校创业环境讨论范围。具体分析框架如下所示。

图1 高职院校创业环境分析框架

三、高职院校创业环境

(一)政策环境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创业成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出路。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在国办发〔2009〕3号文中明确规定了创业失败的学生可以享受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政策[4]。2010年,教育部在人社部发〔2010〕25号文中提出“创业引领计划”: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学生需给予大力扶持,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享受全额利息优惠;加强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及教材建设,为创业提供良好基础与实训机会。自2014年至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或教育部每年都发出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从学费补偿政策、小额贷款政策及创新创业场地支持政策等多角度、多方位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政策扶持。2018年国务院国发〔2018〕32号文,从八个方面促进创新就业的升级,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学校与地方环境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与培训的主体,在创业的人才培养、管理与服务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与培训、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早在2012年便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

1. 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全过程和全覆盖[5],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后又将创业实训课程纳入全校选修课,将专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培养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同时,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实践,高校与校外相关公司和单位进行深度合作[6],以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目前,芜湖本地的三只松鼠、碧桂园及外地的京东、广州鲁邦通物联等多家公司已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培训、讲座、论坛等各种形式充实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拓展见识,开拓思维。同时,通过各种创业大赛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历年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 孵化基地

2012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200平方米的创业园一期工程大楼投入使用;2013年获得省AA级孵化基地;2016年5000平方米创业园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共88个创业项目获得批准进驻基地。孵化项目方向涉及文化传播、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制造业等多个领域,适应了地方人才与市场需求,与地方产业取得很好的对接。2017年,园区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只有建立完善的创业环境,提供必要的孵化基地等服务体系,才能促进将创新发明转化为现实的创业活动,才能实现教育带来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7]。

3. 金融支持

国务院在国发〔2018〕32号文中明确提出鼓励对双创园区提供金融服务。2016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孵化园中有两家获得市政府十万元的奖励补贴,政府每年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贴息贷款,同年还对创业园区的十六个孵化项目提供一百零五万的贷款。

四、创业困境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领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并没有稳步提升,却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如图2所示。浙江是2018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省份,但也仅达到4%,全国平均值在2%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高达20%-30%[8],我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也说明我们的创新创业之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对创业环境的分析表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及缺乏坚韧性的品质。

图2 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一)资金困境

在所有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中,资金是最主要因素[9]。只有解决资金问题并提高学生的融资效率,才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学者郑刚对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近半数未获得国家的政策扶持,创业资金多为自有及亲友资金,占72.73%,获得天使投资的占5.26%。和硅谷相比,在资金扶持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10]。目前,我国创新创业资源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研究性大学[11],而高职院校,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高职院校,在融资问题上是一个大难题,学生在创业探索领域严重缺乏资金的帮持。例如,上海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每年投入一个亿用于大学生创业;广东四年里安排25亿扶持创业补贴;而2012年,芜湖市针对1040户大学生企业兑付创业扶持资金仅836万元,与大城市的扶持力度相比相差甚远。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是创业培养的根基,创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最终让其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与愿望[12]。高职院校也一直尝试通过讲座、创业课程等方式将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相融合,但效果一直不如期望中理想。

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为例,虽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创业教育只是被安排在第五学期,课时也仅仅为32学时。在实践教育方面,主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平台及创业大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业锻炼,锻炼形式缺乏针对性。学者王新焕曾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创业教育中仅仅“参与创业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创业教育形式影响却不显著。[13]

(三)创业者的心理及性别方面

2018年,年轻创业者茅侃侃因创业失败而自杀,这在当时引起一时轰动,也让人们对创业者的心理有了一定的的关注。不仅是社会,就连学校也常以上市、融资、产值多少来衡量一个创业者是否成功,人们的关注点也是在创业成功典型案例上。但是创业有成功就有失败,而失败者的压力、心理承受力及耐力往往遭到忽视。

另外,不仅在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男生创业意向也明显高于女生[14]。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三期电子商务创业班,招收的对象为有创业意向或者已经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在这三届学生中,每一届男生占班级人数的百分比为76.67%、72%和61.66%。虽然女生占比越来越多,但是从比例上看创业意向一直没有男生高。

五、促进大学生创业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创业资金投入与保障

虽然国家出台关于大学生创业经费支持的政策已有不少,但资金支持的倾向性侧重于一线城市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其他城市的院校尤其高职院校获得的支持较少。创业离不开资金支持,这需要国家和地方进一步加大资金量和覆盖面的投入。

同时,需要切实做好创业保障工作。建立专门的创业组织管理机构,从国家到地方,甚至是学校内部都需要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政策解读、研究、实施、管理与监督。

无论高校创业企业发展到哪一阶段,都需要资金及政策资源的投入与支持[15]。因此,政府和高校不仅要投入资源还要考虑资源投入的持续性,只有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持续性帮助才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提升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能一层不变,需要与时俱进。在课程上,教师不断根据学生创业的需求调整并提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保证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授课方式上,以创业学生为中心,尤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需要以“参与创业锻炼”的形式进行授课,以创新的方式增强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在创业对象方面,需要注重培养激发女生的创业激情,让更多的女生也关注创新创业领域;在品质上需要注重创业者的个人素养培养,相比于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品质更能增强创业者的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等心理资本[16]。进行一定的抗压性锻炼有利于提高创业者的坚韧性,使他们在这快速发展、不断淘汰的时代中面对各种压力时不至于一蹶不振,不会因为困惑和挫折感而影响创业者的身心健康;在创业培训师资队伍上,需要建设一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17],不仅将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纳入师资队伍中,还要吸引校内外成功创业者,打造一批具有深厚学科背景及丰富创业经验的强大师资团队。

(三)培育区域集群效应与领袖榜样

区域集群和创业有一定的影响,在特定的地区产业中,集聚和聚集对新企业的形成及创业就业方面具有正向影响[18],因此我们需要鼓励与培育区域集群效应,以区域集群的集聚与聚集模式带动创新企业的产生与互补共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树立领袖榜样的方式激励并带动其他创业者。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一年内取得成功的创业者反过来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创业激情,有利于学校创业活动的开展。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强海波是创业成功的典型,在他的激励与带动下产生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已经得到一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帮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仍需要从创业资源管理与保障、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及区域集群效应和领袖榜样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真正做到“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 Gartner W B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10(4):696-706.

[2] 蔡莉,崔启国,史琳. 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1):50-56.

[3] 池仁勇. 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24(9):13-19,封三.

[4] 张可. 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 胡金焱.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299(7):11-15.

[6] 王瑛. 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式与路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171(4):186-190.

[7][19] 黄兆信,刘丝雨,张中秋. 新加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4):160-164.

[8] 卢亮,胡若痴,但彬.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措施及对中国的借鉴[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8):55-60.

[9] 胡舒芬. 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创业融资需求[J]. 经营与管理, 2014(12):151-154.

[10] 郑刚,郑青青,梅景瑶, 等. 大学科技园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提升对策——以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72(5):178-183.

[11] 刘继安,高众.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情况、问题与对策——基于2012 ~ 2017年“国创计划”项目信息的计量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303(11):82-88.

[12] 颜先卓,王志军. 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偏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171(4):181-185.

[13] 王心焕,薄赋徭,雷家骕.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兼对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比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5):116-124.

[14] 徐小洲,刘敏,江增煜,等. 两岸三地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9):25-30.

[15] 刘海滨.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2).

[16] 何星舟. 大学生创新潜质识别及潜能培养——基于心理资本的视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4).

[17] 李亚员. 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 教育研究, 2017(2):67-74.

[18] Mercedes Delgado, Michael Porter, Scott Stern. Clusters and Entrepreneurship[J]. Working Papers, 2010,10(10):495-518.

On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XU Qin

At present, the government is strongly supporting and encouraging the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on the policy basis.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dopts such measures as incorpora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establish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entrepreneurship cooperation alliance and providing incubation base service systems to provide a better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lso provides certa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there are some entrepreneurial difficul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for example, the capital is far less than tha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rst-tier cities,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s not perfect, entrepreneurs are under great mental stress, and female students have less ambi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than male student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include 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guarantee for entrepreneurship,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system for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regional clustering effects and leadership exampl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entrepreneurial dilemma.

G647

A

1009-1114(2020)03-0079-04

2020-07-09

徐琴(1980—),女,安徽芜湖人,硕士,浙江大学访问学者,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及创新创业教育。

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SK2017A0620);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SK2017A0621);2018年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Wzyrwzd201805)。

文稿责编 彭定

猜你喜欢
芜湖创业者院校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4
芜湖滨江天际线
江淮法治(2020年9期)2020-07-11 04:55:44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43
互联网创业者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14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2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