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夫
乔羽是中国词坛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和香港的黄霑、台湾的庄奴并称“词坛三杰”,他又与阎肃、张藜成为大陆词坛“三巨头”。如今,黄、庄、阎、张先后离世,乔羽成了硕果仅存的老寿星了。
从1986年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成立起,乔羽就是这个学会的主席。1993年的金秋十月,在黄山召开的第四届理事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乔羽。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子不高,脑门很大,目光炯炯,说话慢条斯理,像一个稳健老到的老干部。
他说着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后来知道,他是山东济宁人,1927年出生在一个“清苦却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家庭”里。由于他从小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长大后又接受北方大学的严格训练,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的作品已问鼎全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祖国颂》《思念》《难忘今宵》等歌曲享誉大江南北。
乔羽是新中国第一代成绩斐然的歌词作家。专家们说他的歌词“独领风骚”,因为他的写作“从心”出发,很少受到外界某些思潮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他重新执笔,写出了《心中的玫瑰》《牡丹之歌》《思念》等一批新鲜活泼的歌词,给我国词坛注入生气勃勃的活力。而后,他又陆续写出《说聊斋》《说溥仪》《说北京》《说雍正》等影视插曲歌词,每首作品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体现出作家在历史、哲学、社会等方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魅力。他1993年创作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和1999年创作的《黄果树大瀑布》,更是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有一件事少有人知。1964年他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期间,听到这样一件事:20世纪五十年代,河南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击,情势危急,周总理闻讯亲赴现场,他脱下外套与纤夫们一道拉纤。大家一见忙拦住他,叫他尽快离开。总理大声喊道:“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让我们一起拉纤!”乔羽听了泪流满面,彻夜难眠,写下了饱含激情的《黄河纤夫曲》:“背负青山,面朝黄土,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承担起一身重负。几代人的坚定脚步,几代人的铮铮铁骨,几代人的壮志雄图,不让百姓再受苦,要让人民享幸福……”歌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周总理逝世后,乔羽又写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等作品,寄托他无尽的哀思。
从1993年起,我连续四届参加中国音乐文学年会,四次与乔羽接触,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乔羽喜酒,但不酗酒。在餐桌上,他频频与代表们碰杯畅饮,谈笑风生。餐后,乘着酒兴,他濡墨挥毫,一展他的书法艺术,给求书者一一賜宝。他从小练字,久习有成,另有一功,求书者络绎不绝。1994年,上海音协与闵行区文化局联办一本歌词刊物,刊名叫“上海歌词”,考虑请一位名家题写刊名。请谁呢?我想到了德高望重的乔羽。乔羽得知这是一本为上海乃至全国词作者提供创作园地的刊物,积极支持,欣然命笔,很快寄来苍劲有力的乔体墨宝。
2002年,上海音乐出版社约我写一本歌词创作方面的辅导书,出版后我寄给乔羽一本,请他指正。翌年11月的广东增成年会上,乔羽推荐了这本书,说:“书写得不错,各位可以看看。”想不到,会后胡宏伟、卢云生、毛翰等各地词家纷纷向我索书。我暗暗吃惊,“乔老爷”的一句话真管用。
在大众的眼里,乔羽只是一位优质多产的歌词大家,其实不然,在文学领域里,他是创作的多面手。他长期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在戏剧、电影、诗歌及艺术评论等多种门类的创作中均有建树。如舞台歌剧《果园姐妹》、电影《刘三姐》《红孩子》都是他的心血之作。当然,在歌词创作方面,他有更多的传世佳作。这些作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艺术光芒。
乔羽在一首歌词中写道:“我感觉,我确实像一只小鸟,忙忙碌碌,飞来飞去,去寻找我的小虫,去啄食我的米……”他确实忙碌了一辈子,著作等身,硕果累累,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