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3-13 23:52马梦娟刘帅霞邓天天
广州化工 2020年16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产教应用型

马梦娟,刘帅霞,邓天天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环保人才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向社会输送环保人才的主要阵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工程素养,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相契合,就必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理念,打造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首先,多数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错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多参考国内老牌研究型大学培养方案,结果出现了学生科研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都不强的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就业面窄、竞争能力差和发展潜力不足一系列弊端。近两年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颁布,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推广,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仍存在流于形式,培养目标落地难等问题。地方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专业特色,更缺少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各项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材知识和传统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真实复杂的工程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招聘的专业教师多为博士应届毕业生,缺乏相应的工程背景,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工程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存在脱节问题。

此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在不能减少通识类课程学分和学时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专业课学时大幅度压缩,因此,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多应用型高校中,专业课的课程讲授大多依托公开出版的教材系统性的讲授,这容易造成两方面的矛盾,即基础知识在多门专业课中可能重复性讲授,另一方面是各专业课由于学时不够而无法深入讲解。而缺失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可能成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短板。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的规范要求下,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学分和学时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实践学分学时的增加并未带来与之相对应的学生实践素养的增加。这是因为高校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时间周期长,但课程组织不够严谨,存在管理粗放、考评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而参观实习、认识实习等环节,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对企业的工作有简单了解,但学生参观过程中大多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参观之后很少有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反思,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导致企业、高校资源的浪费[1]。

近几年校企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各高校在不断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系统的理论思想,国家也随之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持续优化改进中,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高等教育的协同育人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2)即使存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停留在低水平的合作中,缺乏长期规划,无法打开双方共赢的局面,从而导致合作不够紧密;(3)校企双方合作的管理制度不配套,可操作性不强,面临较多实际问题时,无从着手,易导致双方合作终止。

2 深化产教融合的途径

近几年提出的产教融合,是从校企合作的理念中发展而来的。校企合作一般是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接近企业,寻求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策略。主要方式为校方提议,企业主导,在企业内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也为将来留企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校企合作一般多是从学校到企业的单向过程,具有暂时性和易变性特点。产教融合则是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为基础,强化实践教育,打破藩篱,开展合作育人,产教融合是校企双向互动与整合的过程,校企交往由单向自发走向双向自觉,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2]。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将企业生产和学校的教育培训的融为一体,即在生产实境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同步生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指出,目前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存在“两张皮”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改革就必须构建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做实做细相关配套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产教融合。

2.1 邀请企业应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全过程

以服务发展地方经济为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方案制定上应积极联系地方的行业和企业。首先是与龙头企业或地方高成长性企业共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趋势,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先明确下来。以河南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在2019版人方案制定上,联系多家环保企业参与了前期的培养方案调研会和后期的培养方案论证会。来自地方行业企业的专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才培养方案从课堂理论走向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也是产教融合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将生产实际中的专业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途径有校企共建在线课程和校企共建应用型教材等方式。目前,河南工程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和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共建在线课程和应用型教材。共建的两门在线课程分别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微生物学》,共建的两门教材分别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监测》。

2.2 构建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促成与当地企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协调企业参与办学的过程,可通过与企业共建行业学院的方式,打造行业或企业专班,制定专门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实现环境工程专业与环保企业的深度融合。河南工程学院与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永泽环境学院,以服务发展河南省地方经济为目标,制定了永泽环境学院的联合培养方案。人才联合培养方案中包括在校学习和校企联合培养阶段,联合培养的教学内容及企业授课学时如表1所示[3]。

2.3 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从专业与产业相互融合、教学与生产无缝衔接的视角出发,推进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与环保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新时期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完善“校中企、企中校”实习基地建设[4]。以一家主要企业为依托,结合该企业的具体生产项目,加强专业教师、企业骨干的互动交流,实现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实训-工作同步,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师的教学-技术研发服务-生产深度融合,建立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及校内、外实训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训一体化教学体系[5]。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有多家污水处理厂,河南工程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将其中距离校区较近的华南城污水处理厂作为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来建设。校企双共同研究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授课计划,并配备可操作性强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同时企业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实习单位就业。

2.4 强化企业技术骨干的协同育人职能

以逐步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为主线,侧重工程实践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搞好学校与企业两个资源的匹配与对接,发挥二者的协同育人功能。一方面积极开展双导师制,即理论传授为主的校内导师和注重实践的企业导师。在实际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企业导师可在学生大二时与之建立起有效联系,通过“项目制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参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河南工程学院永泽环境学院在实施双导师制的过程中,最先是从毕业设计环节着手,为学生配备校企双导师。主要做法是让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就进入企业,随企业导师逐步深入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到学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时,可直接在企业开展“真题真做”的课题研究,企业导师负责设计任务的布置和设计质量的把控,而理论知识过硬、责任心强的校内导师。

2.5 推动高校教师“双师双能型”的培养

以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相互交流为抓手,探索“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方案。一方面输送青年教师前往企业参与挂职锻炼、技术服务、科研支持等工作,一方面鼓励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任教,将企业里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并确定兼职报酬,大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仍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该校环境工程专业经常性派遣青年教师前往永泽公司挂职锻炼并参与科学研究,同时该企业的多名工程师也成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各类实践教学环节。

3 结 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时,应放眼区域整体发展趋势,以地方行业、龙头企业或地方高成长性企业为融合对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融合之路,让先进的理念落地。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永泽环境学院的建立,实践了以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的产教融合之路,打开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真正落实了企业和高校的双主体地位,成功实现了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和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产教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装备环境工程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