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圣睿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 广西 南宁 530000)
截止2019年末,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同比增长了9.6%和9.9%,快于城镇居民1.7和2.4个百分点。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费支出增长,农村消费市场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影响日益上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消费理论,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地位,直接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成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方式。信贷支持即对农村消费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改变农民收入和消费倾向对农村消费水平发生间接影响。当金融机构增加信贷供给,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当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当流动性约束下降,预期储蓄型压力减小,将增加跨期消费支出,进而有效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如何挖掘和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成为了现有研究关注的问题。董云飞等(2019)①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认为,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农村居民高级服务性消费增加。但是,现有文献没有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从信贷支持角度深入思考新一轮农村消费升级的路径模式。本文从我国信贷支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状况入手,对制约农村消费升级的痛难点进行归纳分析,最后从五大方面提出信贷支持农村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信贷支持“三农”发展力度逐年加大,2019年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到该部分内容。从金融机构层次、贷款余额和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三个角度来看,我国信贷支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不断向好。
(一)涉农金融机构层次丰富
随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增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多、层次丰富。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3月末,我国村镇银行达到1916家,农村商业银行1403家,农村信用社80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6家,农村合作银行30家。
(二)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2018年12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各项贷款的23.98%。扩大投放涉农和扶贫贷款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在农村消费扩容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2010-2019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实现4倍增长,其中2019年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9.92万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重逐年上升,消费贷款为促进消费提升和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②
(三)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激发
随着收入增长和信贷支持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发生深刻变革,不断向市场化提质升级。从边际消费倾向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大于城镇居民,意味着农村居民相较于城镇居民,更愿意把新增收入更多地用于消费支出。近十年间虽然城镇消费总额大于农村,但是农村消费总额同比增长率一直高于城镇,由此可见,当前农村消费市场拥有巨大成长潜力。
我国拥有亿万农民的消费大市场,消费升级是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但是与正在加速释放的消费活力相比,农村消费升级还有不少梗阻。相较于城市,农村消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设施不够完善、消费环境有待提升。2019年,商务部提出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涵盖消费便利化、消费品质提升、消费成本降低在内的农村消费升级。可以看到,当前制约农村消费升级的难点和痛点集中围绕在消费规模、消费质量、消费环境、消费成本、消费观念等方面,更加凸显了信贷支持措施对解决制约消费升级问题的积极作用。
(一)农村消费能力有待提高
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但是仅达到城镇居民人均数量的三分之一,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差距明显,收入增长对消费能力提高的贡献程度有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累计下降了4.7个百分点和10.7个百分点,对农村消费市场形成明显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进复工复产和经济持续恢复,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才能改善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促进农村消费回升,进而有效扩大内需。
(二)农村消费品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农村居民消费标准已从“量”向“质”转变,对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建设、质量提升要求更高,通过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高品质消费需求。由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流入农村市场的伪劣商品不仅伤害了农民情感和权益,而且对农村新一轮消费升级形成阻碍,需要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地方性政策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支持优质消费品下乡,确保农村物质供应保质保量,满足农村对数字消费、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的需求,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
(三)农村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我国农村地区的道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农村供应链服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基地建设相对落后,改善提升农村消费环境,对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同时,农村消费市场在监督管理、消费评价、维权保护、失信惩戒环节表现相对薄弱,农村消费的软、硬件环境亟需改造升级,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全面改善提升农村消费环境体验,促进消费行为。
(四)农村消费成本有待降低
受农村地区的分散特点影响,包括交通成本和营商环境在内的商品供给成本较高,缺乏供商业创新发展的土壤环境。一是相比城镇的高效配送,农村地区服务周期长、花费时间多、专项配送行动低效,没有综合利用现有邮政、合作社和乡村网点功能,补充扩大农村物流网络;二是缺乏大型商贸集散中心、文旅服务设施和便民性生活终端,未及时统一规划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公益性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超中心用地,涉及开发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项目活动少,便民市场、末端配送驿站建设相对滞后。三是涉及农村地区的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倾斜不明显,不利于为农村消费降低成本。
(五)农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购买城市房产、嫁娶“彩礼”等储蓄行为挤压了农村的其他消费支出。基于对未来收入的不稳定性以及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支出逐年刚性增加的预期,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使得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受此影响,农村大部分居民抑制即期消费需求,仍将扩大储蓄视为保障的主要手段,理财手段单一,超前消费和信用卡使用率较低,从而制约了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一)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投放,促进农民增收
长期以来,“三农”领域信贷周期长、回报低、规模小、限制条件多,金融机构发放“三农”信贷意愿不足,对农村领域的资金投放量有限。面对“三农”领域融资难的问题,不断优化“三农”新业态、新主体、新产权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政策,简化“三农”金融债的发行程序,持续激发金融机构经营活力,可以更好地疏通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收入增长推动消费升级。以农业银行为例,2020年该行印发《“三农”信贷政策指引》,确保“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发展事实证明,信贷支持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经营、农业品牌提升、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尤为重要,将服务乡村实体作为“三农”信贷的基本方向,可以为农民生产、生活便利发挥更大的支持作用。
(二)降低农村消费信贷成本,提高消费信贷供给
农村消费信贷的交易成本涵盖了贷款的前、中、后环节,囊括农户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审核、分析决策、还款监督、违约追偿等一系列内容。目前大部分针对农民和农村地区的信用建档处于未完善状态,由于缺乏信用意识和契约观念,农民对于贷款违约的后果认识不足,形成较高不良贷款率。金融机构在兼顾安全性与盈利性的情况下,会相应提高农村消费信贷的利率或相关费用,导致农民贷款成本增加。减少农村消费信贷成本,使金融机构增加信贷供给,有助于释放农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一是规范农户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减少金融机构贷前信息搜集成本;二是缩短贷款期限,降低贷后监管成本;三是针对不同条件的农民,适当放宽抵、质押物范围,按一定比例收取预用诉讼费等。
(三)推进“差异化”信贷管理和营销方式
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特征,实行差异化的普惠金融发展和信贷政策安排。一是在农村信贷管理中坚持走出“差异化”特色管理路子,对扶贫领域信贷扩大支持的同时,推陈出新农村消费领域信贷政策,激发市场活力;二是重视培育多方合作的农村金融生态,加强银行、邮政、电子商务合作,推动传统银行网点转型升级为乡村电子综合服务中心,丰富小额信贷、电子金融消费、便民服务的提供渠道;三是通过分析各省市农村地区的发展程度和消费需求,制定本土化、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线上信贷业务智能化水平和信贷人员素质,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
(四)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培育农民消费倾向
针对当前的农村消费情况,创新适合农村、农民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体系。一是创新综合性消费贷款方式和范围,尤其是围绕适应新零售业态,深入推动“贷款+”计划,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消费便利性;二是顺应农村消费升级变化,及时把握“衣食住行”和电子数码、健康教育、涉外旅游等新消费领域动态,提供低息信贷支持;三是大力推行“互联网+三农”信贷模式,加快推广涉农“数据网贷”业务,积极试点“惠农电商贷”业务,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村地区消费升级。同时,从政策上积极引导和推动,使农村居民对于融资、信贷形成正确认识,积极培育和引导农民的金融消费习惯,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
(五)完善农村消费信贷的社会环境
一是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用信贷发展农村基础医疗、教育和养老工程,丰富农村保障性供给,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应保尽保的机制,扩大农民信贷消费能力;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消费场景建设,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信息技术成果优势,为农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费途径选择;四是加强监管执法,推动更大规模、更丰富多样的“正品下乡”,发挥新供给的引领作用,以新供给引领我国农村消费升级发展,进一步推动做大做强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
注释:
① 董云飞,李倩,张璞.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0):135-139.
② 晨财经.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达9.92万亿,行业将向农村市场渗透[EB/OL].https://www.360kuai.com/pc/99a119d6fbabd694a?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