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理论、经验与前瞻

2020-03-13 14:36夏文红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营商指标

夏文红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一、引言

营商环境作为评价和衡量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环境的指标(世界银行集团,2001),彰显一国或地区的软实力,影响经济发展方向。董志强、魏下海、汤晶灿(2012)通过实证分析指出营商环境良好的地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有学者武靖州(2017)着眼于经济水平一度领先的东北地区,分析其近些年经济发展疲软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生产要素匹配不对称的欠佳营商环境是阻碍其经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营商环境对经济的作用不可小觑,国内外便有学者讨论究竟何为营商环境。Stern(2002)认为营商环境为当前和预期可能实践的政策、制度环境,国内学者进一步论述营商环境具体指开设、运作企业时,日常执行贸易活动遵循当地政策法规所需耗费的成本(周莉、杨继瑞,2019)。Carlin & Seabright(2007)给出了更为精确的释义,他们认为营商环境是指单个企业不能控制的能够影响企业经营便捷稳定性、成本费用的经济环境。总而言之,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大量研究证实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国内外涌现了很多对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改进措施和实践探索。德国将各州所有指标定量计算并依次排序,得出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营商环境评估研究报告(周万里,2018),采用定量指标对各州所有指标进行计算并将得分排序,以此衡量企业所在地的吸引力。日本政府和企业近年来重视吸引海外优秀企业进驻日本,其在营商环境评估和实践中都更多地侧重了对日本社会特殊性的考虑(谬怡,2015),对我国营商环境的建设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实践应从现实情况出发。宋林霖(2018)着眼于营商环境这一概念由招商环境演变而来,对标世界范围内典型国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实际做法,指出我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构建时,应根据具体国情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修正,我国部分地区营商环境评价时应结合地理区位要素。杨涛(2015)通过对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四个省份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科技创新、政策政务执行及市场发展环境3个一级指标及拓展出的18个相关二级指标的评价营商环境的科学指标体系。我国从2014年始实施的税务系统优化,目的便是改善税务层面的营商环境(冯杰,2018)。通过对比世界各国优化税务营商环境的具体改革措施,罗秦(2017)梳理出降低税率和增加税前扣除以此直接减轻企业税负及包括施行简化纳税程序两大类国际实践经验。

虽然时人不乏对营商环境问题的关注,但并不充分,尤其缺乏针对性。文章从本国实情出发,对中国背景下放管服改革实践与企业发展联系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力求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旨在全面系统梳理我国营商环境实践中的相关成果,并前瞻其未来,既可弥补前人研究不足,又能为我国放管服理论建设与实践提供借鉴。

二、营商环境理论滥觞与流变梳理

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属1979年起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的竞争力排名依据为全球竞争力指数,12个评价指标不仅涵盖了营商环境的衡量,还涉及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与科技实力等,覆盖面广,也正因如此,世界经济论坛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更侧重于针对经济发展的指标,即便此套标准历史悠久,但对营商环境的评价针对性不足。

《营商环境排名》是经济学人集团通过对82个国家的政治环境等10个宏观领域的研究,每隔五年对各国营商环境质量进行的排名。此排名不仅着眼各个国家过去的变现,更研判未来五年的可能情况,遗憾的是,EIU数据发布周期过长,此外,囿于不能面向全球经济体进行比较,测度范围有限。

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是现今公认最具权威性的指标体系(李安渝、王婷,2019)。经过多年的修改与补充,至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已有覆盖190个经济体的11项一级指标。虽然此指标体系非常完善,但是由于其旨在比较国际间的营商环境指数,普适性高,针对性尚缺,某些指标可能偏离实际营商环境现状。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指标繁多,11项一级指标涵盖数百个下级指标,英文问卷厚达数百页。受访者囿于时间与精力,往往无法逐一细致研判。

相较于国际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进程,我国对“营商环境”这一概念的研究兴起较晚,而且以政府出台相关制度进行的实践探索为主。广东省于2012年6月起组织开展相关调研,是我国最先对系统全面探索营商环境理论与实践的省份。

三、营商环境的中国含义:放管服

优化营商环境的中国含义可以归结为“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①。2013年开始的机构改革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层面迈出了重大步伐:简政放权“减”到位,放管结合“加”到位,优化服务“乘”到位,打好放管服实践的“组合拳”。

(一)放:简政放权“减”到位

行政审批改革“放”到位。首先权力要下放到地方,放松审批事权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推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第二,权力下放给市场主体,减少投资项目和生产经营事项的审批,加速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此外,权力下放给社会组织,助力其更好地承接部分政府工作。

(二)管:放管结合“加”到位

首先,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涉及市场主体的征信系统及失信红黑名单,事前做到强调信用承诺,事中落实抽查工作,事后根据市场主体的表现进行相应表态。其次,强化纵向监管。加大层级监管力度,中央部门应加强对全国性事务的垂直管理。此外,简化监管方式。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智能监管,高效监管。最后,审慎监管。对待新经济新业态,以鼓励创新、优胜劣汰为原则,严惩假借创新名义搞违法经营活动的行为。

(三)服:优化服务“乘”到位

全面推进百姓办事便利化改革。以日常中普遍的纳税活动为例,力图简化办税流程,加快推进“互联网+税务”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利用手机APP方式,鼓励线上办税,完善电子税务局相关服务,开发刷脸认证功能,简化实名认证程序。除此之外,拓宽纳税服务渠道,深化个性化、针对性服务在税务工作中的影响,体现“乘法”效应。

四、放管服实践前瞻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期叠加”的经济形势,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此来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显得愈发重要。

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做到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适度放宽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标准,投放资源,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获得感与幸福感②。严格生态安全相关的行政审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的需要。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简政放权,持续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逐步放宽高等教育领导的市场准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具体表现为教育、医疗、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住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其次,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办和建筑施工许可证办理便利度,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通过降税减费提高企业纳税便利度,通过财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提升企业信贷便利度。强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控制服务业许可数量。进一步精简负面清单,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加强投资服务工作。简化税制,提高纳税效率,提升纳税便利度。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扶持,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或再担保机构,提升信贷便利度。

最后,检验改革是否取得真正成效,要对标国际上良好营商环境的国家和地区,研判企业开办、生产经营等方面是否真正实现了便利快捷,应从法治、政务、市场和开放环境方面努力。完善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营造充满程序性及制度性的营商环境氛围,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及时制定出一套完善、公平公正的集执法与监管于一体的制度与程序。政务环境应做到透明且高效,简化企业开办和经营程序;开展政府清欠行动,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此外,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互利共赢开放环境,对标国际通用营商规则,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政策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

注释:

① 2015年5月12日,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首次提出“放管服”这一概念。

②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营商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