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宽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以来,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思路更是达成了共识。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举办的和财会类专业相关的全国性赛事。通过此项高规格的比赛,我们可以看到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果,可以促使院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思考,同时,也能吸引行业企业的关注,使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院校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而有助于院校特色品牌专业的打造以及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在会计技能大赛的引导下,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以会计技能大赛为依托,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财会人才为方向,高职财会类专业必须有新的方向、思路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质量。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的大规模发展,财会领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传统的财务工作者是一大挑战,信息化工作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财务职能,除了自动形成的会计报表以外,自动化程度甚至将会计人员的财务报告职能都会取代,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会大幅度减少,数据分析、财务决策、财务控制等管理性工作会增加,所以基础的会计核算岗位目前属于令人堪忧的状况,未来想要在会计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现在必须实现好会计的转型。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财会人员必须学习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技术,必须学习并使用管理会计方法,使会计工作不仅能记录价值,而且能增加价值。同时财务机器人应用后,财会人员要更多地从事管理工作,要提升分析、判断、决策等能力。这将倒逼高职财会类专业适应财务机器人应用的现实,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完善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信息化、管理会计等课程的课时,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力度,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中应付自如,以培养在信息化环境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财会类人才更加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高职院校在制定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参与,而且需要企业人员、行业专家等外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讨论,而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外部各方的参与度不足,导致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分配不合理,使得专业培养的人才仍然以教材的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其他各种素质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当下,社会需要的财会类专业人才是多元化的人才,是具备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是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转型的人才,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不合理导致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引发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教育中“职业”的内涵就不能体现出来。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经验丰富、具备高水平实践能力的教师。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时代,多数的财会类专业任课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过度依赖教材讲义,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没有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会理想。同时他们对信息化手段教学的理解仍然局限于“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信息化教学手段匮乏,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不能设置情景化、工作化等具备现代教学风格的学习场景,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企业对财会类专业的实际需要,财会类专业的教学必须以市场的实际需要为标准,做到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而校企合作就是为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实践教学水平和实用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财会类工作的特殊性,财会类专业存在顶岗实习难的问题,企业财务保密性限制了学生接触核心业务,很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流于形式。在采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教学下,学校对学生考核评价采用的方式仍是课程成绩的定量及定性评价,而企业更关注的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在意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所以,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可能会出现采用学校的评价标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设置的岗位或者不能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场景进行有效的角色转化。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时代,企业越来越需要的是创新型管理会计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核算知识、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也在逐渐改革,从对管理会计知识进行部分考核到把管理会计列为一个赛项进行考核,从而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培养方向与要求。同时,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财务机器人的上线,导致我国低端的核算型会计人才趋于饱和,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高端的管理会计人才仍极度缺乏。由此可见,会计人才要想适应市场需求,其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因此,高职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以技能大赛为支点,全面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力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决策信息和进行价值创造的人才,能够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的财会类人才。
首先,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会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赛出学生的实力水平,而且能够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技能大赛,不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大途径。学校可以以技能大赛为指引,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研究大赛的竞赛内容,以此让教师主动或被动地学习更多知识,切实发挥“以赛促教”的作用。
其次,打造“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了解行业的最新变化和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以此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让更多教师能够去企业实践或者行业和企业专家来学校指导教师的实践,以此打造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当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新型教学工具。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化相关教学手段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再次,引入兼职教师。通过会计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案例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符合实际企业的真实情况,为提高学校教师水平和竞赛成绩水平,可以引入高水平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最好是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才,学校教师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学习,可以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了解企业真实运转情况,在参与和指导竞赛过程中有助于给予学生更有效和更到位的指导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时刻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校企合作这种“二元共育,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如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在基于企业的需求和在会计技能大赛的引导下,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训环节,进行财会类专业教学的改革,通过这一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和企业签订长期人才培养输送协议,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为财会类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基地以及实习场所,而且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定向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地融入企业,减少企业应用新人的摩擦成本和培训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绩效。
同时,学校应以会计技能大赛为导向,引导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创新,进而和企业需求进行衔接。会计技能大赛是由设置的不同岗位组成的团队竞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会计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仿大赛,将竞赛的场景在课堂上模拟会计工作的真实场景,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由于会计技能大赛是团队竞赛,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教师可以引入技能大赛赛制,以团队成绩进行考核评价的重点,同时还要对每个成员在团队成绩中的贡献进行考核评价,使团队成员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看会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教学风向标,其在很大程度上为财会类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是财会类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的必备技能指南,通过会计技能大赛,社会和企业也更加关注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教学,社会和企业的关注无论是对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还是对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会计技能大赛的引导下,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基于院校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发挥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作用,优化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建设水平,建设高职院校教育“职业”的内涵,向社会培养优秀的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促进全国高等财会类职业教育同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