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思维提升高职就业质量途径探索

2020-03-13 10:20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场损失毕业生

苏 健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问题提出

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启动,各类企业的招聘信息、专场招聘会、校招说明会纷纷登场。在本科学生和学校都进入一个忙碌的选择季,我们也关注到高职高专的(2.5+0.5学制)学生好像并没有紧张找工作的状态。即将到来的实习期对他们来说并不紧张,就业好像离他们还一段距离。2019年6月份,麦可思研究院在《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指出,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比本科院校高0.5%。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在反思另外的一组数据: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82.0%,较2014届下降1.5%;“自主创业”的比例(3.6%)较2014届(3.8%)略有下降;“读本科”的比例(6.3%)连续五届上升,较2014届增长2.1%。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7.5%,较2014届(8.1%)低0.6个百分点。在稳中有升的就业率后面,“受雇工作”的比例下降1.5%,“自主创业”的比例下降0.2%,“待就业”比率下降0.6%,“读本科”的比率上升2.1%。从三降一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选择是专升本优先,实习就业其次,创业和待就业暂缓。统计资料显示,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42%。在半年内离职的2018届大学毕业生中,99%的高职高专生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高职高专:44%)“薪资福利偏低”(高职高专:48%)。高职高专院校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2%。其中,2018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高职高专:32%),其次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高职高专:26%)。从中可以看出,除去升学、创业和待就业的学生,实际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就业率在我们看似较高的就业率的背后也许是很多学生频繁地换工作,不断地在各个行业试水的表象。如果说一个毕业生在一个岗位的时间不足半年,不论是学生还是企业都会为此付出较高的入职成本。半年的时间对一个岗位或者一个行业不可能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我们需要对高职高专较高的离职率给予关注。提高就业质量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双创教育大力发展的当下,我们似乎可以从创新创业教育中汲取营养,找到高职高专的就业质量提升的途径。

2 高职高专就业的必要性

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因此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积极鼓励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职场,走入各行各业,在岗位中锻炼提升自己。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2.1 个人之需

三年的专业学习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也是职业的预备期。三年,从对一个行业不知道不了解到认知、熟悉、实践锻炼。三年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实践,是为了在工作岗位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是农村生源。因此,找到一份工作实践自己的所学,减少家庭的负担,更多地在岗位中提升自己,实现更大的价值。

2.2 社会之需

大学生的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各级各就业部门的工作之重。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恰恰是充实到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各行业的生产的效率。让学有所长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充实到一线岗位,真正在岗位中锻炼,得到成长,成为行家里手,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这也许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和归宿。

2.3 国家之需

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成高等教育中的一枝独秀,因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面对是行业一线岗位。各行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素质有技能的大量的一线劳动者。在我国经济转型新型行业逐渐兴起的情况下,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由于与行业的紧密衔接,动手实践能力强必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中的中坚力量。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快速高质量的就业是无数个农村家庭的需要,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实现价值的需要,是经济持续发展、国力增强的需要。

3 用创业的思维提升就业质量

基于效果推理的创业思维方式强调从已有的资源出发(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认识谁)出发,然后思索“我能通过这些资源创造哪些价值”并开始谋划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选择不能通过预期的收益来评价,而应该以产生的潜在风险来评价,以可以承担的损失作为决策依据,将行动的风险降到最低。在行动方案中要关注利益相关者,获得他们的承诺并加入。通过行动创造和发现机会,以行动来验证效果,每一次的行动效果作为下一次的行动的前提之一,逐步追求满意的效果,最终实现愿望达成共同利益。

3.1 从拥有的资源出发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社会中常常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学历没有本科生高,常常被挡在国有大企业的门外。实践动手机会没有中职生多,到了一线岗位需要适应性学习。因此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在求职时需要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根据目前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委曲求全。在充分分析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之后,快速行动,在岗位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2 控制可承担的损失

不管选择哪份职业,都会有机会成本。在择业过程中,同样需要思考:可能不是我从当前的职业中可以挣到多少钱,而是我做这份职业放弃了其他职业的需要承担的损失。损失的类型可能是金钱、时间、职业声誉、个人声誉以及机会损失。所以要想提高就业质量,需要学生明确职业选择过程中可以承担的损失和风险,减少频繁转换行业、岗位带来的机会损失。

3.3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求职过程中,看似不平等的雇佣关系却是建立在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就业的学生需要看到用人单位给你提供的工作的平台、工作的团队、工作的报酬和福利等,每一位从业者需要在高度自律的情况下正确地对待主管、经理、老板的角色,在职场大环境中所有人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者的关系,职场中人需要和同事合作、和上司合作、和客户合作。既然是合作关系,职场中寻求的更多的是共赢的目标,而不是“为什么我要听你的”的争执。

3.4 控制一切可以控制之物

不论是在求职时还是在职场,我们只能做好我们可以控制的事物。对于我们无法控制或者遥远的事情,我们需要放下或者暂时远离。例如在求职时,我们需要做充分的准备,但是最后是否录取却是我们不能完全控制的。与其懊悔过去的种种,不如做好当下可以努力的事情。很多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才发现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含金量并不高,后悔没有好好学习,开始寻求各种捷径。但是这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利用各种时间和机会快速学习职场技能,向同事学向老板学比所有的假设来得更快更有效。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事物是职场的法则,也是生存的智慧。

3.5 偶然性带来的新资源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人走鸿运接了大单。我们看到大部分是偶然事件,但是大部分事物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也许每次量的坚持都是在向质变靠近。对于正在求职和初入职场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来说,坚持量的积累才可能看到质的改变。对于一份职业的坚持不是三个月、半年的浅尝辄止,而是坚持的付出和潜心专研。所有的收获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要想在偶然中获得机会,就必须在日复一日的必然中坚持。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学会抱有创业者的思维模式,充分地认知自己目前的资源,控制可以承担的损失,与周围建立合作关系,在自己的可控的范围之内努力坚持付出,静待花开。我们的就业质量就会逐步提高,让更多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中,成为行业精英,成为行业中的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职业教育者的初心。

猜你喜欢
职场损失毕业生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