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聆宇,赵月琳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盐碱地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其为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和碱化土的总称。盐碱地所占土地面积较大,总面积达3.6×105km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其中,滨海盐碱地约1.3×104km2。我国盐碱地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中国每年大约有10×104km2土地因盐碱化而废弃[1]。土地盐碱化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打破了土地原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引发后续的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当地农业经济退化,影响相关产业发展。中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而随着当前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地关系矛盾极具突出,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滨海盐碱地改良工程日益兴起。中国海岸带盐土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多分布于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即渤海西岸、东南沿海各省市。但由于营口市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因而对于营口市的滨海盐碱土治理仍存在一定困难。在治理滨海地区盐碱土的过程中,通常可以使用物理、水利、化学、生物方法等四个主要方法进行盐碱土的相关改良。但在具体实施改良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的土壤性质以及盐碱化程度的制约,面向我国不同地区的滨海盐碱地,其具体改良措施也应当做到因地制宜。
辽宁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性的大陆气候。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辽宁省滨海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盐碱地,辽宁省狭长的滨海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丹东—旅大—营口—山海关沿海一线[2,3]。营口市由于位于大辽河入海口处这一特殊位置,地下水位高,潜水矿化度较大的特点导致成土母质富集盐分,土壤返盐强烈,进而使得营口市成为辽宁省滨海盐碱地主要分布区,营口市滨海土地盐碱化给营口市带来的问题主要在耕地和林地两个方面:
营口市滨海盐碱地现存耕地问题:《营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提出了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的问题,营口市现存耕地数量紧张,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耕地来保证粮食和生态安全,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各类土地的需求。在全市经济增长方式还未能从根本上转变,粮食自然生产能力偏低,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等条件的约束下,农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现状。而耕地保护不仅局限于已有耕地农田的保护,还可以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综合改土手段将原本无利用价值的滨海盐碱地改造为良田进行耕种,提升土地利用率。
营口市滨海盐碱地现存林地问题:营口市2018年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73km2,森林抚育面积1.81km2,育苗面积2.43km2,义务植树113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5%,但由于滨海盐碱地在老边区、盖州市的主要分布导致部分地区的树种有限,树种多为杨树、柳树、刺槐,但由于盐碱地营养成分较低,导致部分树种生长状态并不乐观,一味进行植树造林,往往会导致更多林木的死亡。营口市土壤目前盐碱含量平均数值较高,当土壤盐分降到0.2%~0.4%时,即可选抗盐性较强的刺槐、白榆、紫穗槐以及绿肥植物、营造带状混交林、逐步形成乔灌草人工森林植物群落[4]。因而进行滨海盐碱地改良是改变树种较少这一现状的根本办法。
为合理调控土壤水盐运动,通过一定手段改变滨海盐碱土的物理结构的方法即为传统的物理改土措施。物理改良方法在使得土壤蒸发作用受到抑制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入渗淋盐的效果[5]。物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土层的修改,有平整土地、灌水洗盐、深耕晒垡、疏松表土、铺设隔盐层、微区改土大穴整地、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以及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等方法。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但景观位置较为重要的绿化区域,如花坛、树池、花台、花镜等处,在一定程度上可阻隔盐碱土的侵蚀[6],但实际应用于营口市滨海盐碱地改良,也有一定局限性:物理改良技术的更新换代较慢且改良措施的成果见效慢,使得滨海盐碱地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得到实际改善,而其未来发展空间未知,很难做到大面积推广。
滨海盐碱土地区存在着旱、涝、碱的共同危害[7],因此,治旱、治涝、治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水利改良方法可以直接解决滨海盐碱地区旱、涝、碱三大问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滨海地区盐碱土的改良。主要方法有引水洗盐,蓄淡压盐、压盐排碱等。通过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不断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做到灌、排分开,加强用水管理。各地通常通过引洪放淤等方法来达到合理调控土壤水盐运动的功能。水利改良方法适用范围广,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地区都普遍使用,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需耗费大量的水资源。目前水利方法在盐碱土改良的应用在华北盐碱土区东营市有了极大的成效,但由于营口市位于大辽河入海口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地下水位较高且经常受到海水的入侵以及潮河的倒灌,具有极强的地下水补偿能力,仅仅依靠修建防潮闸来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是很难实现的,因而对于水利工程改土也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盐碱土壤的化学修复方法一般是指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8],是改良盐碱地理化性质的常用方法。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土壤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化学改良的主要方法有: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定向中和土壤碱性;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亲和性;施用腐殖酸类肥料,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良剂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含钙制剂,如石膏、煤矸石、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等[9];另一类是酸性物质[10],如硫磺粉、硫酸、硫酸铝、硫酸亚铁等。营口市盐碱含量平均数值在9%~55%之间,p H值在8.5~9.5之间,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化学改良方法可使土壤的p H值迅速降低,通过施入一定量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提高树木的抗性,对盐碱土壤有着明显的改良效果[11]。但化学改良方法成本高,治标不治本,对环境影响较大,在实际生产中也有着一定局限性。
生物方法改土措施一般被认为在治理盐碱地的各项技术措施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改良途径。通过生物改良的盐碱地具有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平衡的效果[12]。生物改良土壤利用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动物修复方法。一些生存在土壤中的动物在进行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时,会将体内的部分分泌物排放于土壤中。这些分泌物会与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达到降低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土的效果。例如蚯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分泌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盐碱成份,从而降低土壤的p H值,达到改良的结果;二是植物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方法之一是利用高抗盐植物,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培育抗盐新品种和转抗盐基因植物[13]。利用耐盐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及有机质分解提高根区C O2分压,并结合植物根系释放的H+来增大C a C03的溶解率,为N a+的置换提供C a2+[14]。例如抗盐碱水稻新品种松辽6号的选育,在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以稻治碱,提高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成效。对于营口市滨海盐碱地现存耕地问题,生物改良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以及粮食产量,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营口市需要保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耕地这一问题。植物修复方法的第二种是选用耐盐树种,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绿肥和牧草,如田及紫花苜蓿等,积极改良盐碱土,且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营口市滨海地区进行生物改土可以通过选择种植耐盐植物加大生物覆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量,从而有效抑制土壤返盐,也可以通过改变小气候的方式,即种植乔灌草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利用该群落减小风速增加湿度来降低树木蒸腾作用,尽量避免树木无法适应盐碱地土壤贫瘠而死亡,针对营口市滨海盐碱地现存林地问题,选用耐旱树种可以使林地面积扩大、树种增多,有效解决营口市森林覆盖率以及林木种类多样性的问题,且其具有投资小和无污染等特点,更容易被政府和广大市民接受。生物改土既做到了安全有效,又做到了绿色环保,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盐碱地改良方式。
采用遥感影像,构建盐碱地提取技术体系,动态跟踪盐碱地演变过程[15]。在营口市沿海产业基地、营口市老边区以及盖州市等滨海盐碱地分布集中区域增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站,及时了解营口市滨海盐碱地的动态变化,构建盐碱地预警体系,为盐碱地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营口市政府可以引进中国生态修复产业运营的平台进驻营口市,利用企业优势对当地盐碱土进行综合调查与考量,从生态修复的角度上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将各种植物进行更为科学的配置,从专业化到市场化,从产品输出到产业整合,努力做到“变废为宝”,将滨海盐碱地改良成一个郁郁葱葱的“滨海花园”。
利用生物方法改良、开发和利用盐碱地生态环保,环境友好性强,改良效果彻底,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有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因而在营口市特殊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生物改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根据条件适当利用其他改良措施,以此加快盐碱地改造进程。
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研究课题,关注滨海盐碱地生态环境是趋势之必需。目前滨海盐碱地改良问题尚存在改良方法单一、政府并未做到长期关注因地制宜等问题,如果长期关注滨海盐碱地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针对特定地点进行分析调查并采用多种治理方法并进的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改土措施有效的相结合会有效改变滨海盐碱地的现状,使得营口市达到粮食增产、林木种类增多、林木长势较好的目的。随着盐碱土改良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良利用成果的不断实现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针对营口市滨海盐碱土地区进行综合治理,采取适宜有效措施,并通过不断巩固改进,为今后的土壤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