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古建筑新功能的展示利用研究
——以北京花市火神庙为例

2020-03-13 08:24万蕊张笑楠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花市火神文物

万蕊,张笑楠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利用”提升到与“保护”相等的地位。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对未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文件中提到:“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①表明国家对文物的要求不仅是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还需要对其价值进行合理新颖的阐释与展示。

花市火神庙作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既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还是东城区的第二图书馆,具有多重价值。近几十年,其在利用方面发展比较稳定,但对原功能的价值展示极其匮乏,是对古建筑文物价值的损害。本文主要探究花市火神庙的展示利用内容及方法。

一、花市火神庙现存情况

(一)花市火神庙的历史沿革

花市火神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外街道西花市大街113号,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这座火神庙是专门为神木厂所修,属于神木厂悟元观下院,明正德七年立《火神庙记》碑。前院正殿奉南方(祝融)火德真君,后院正殿奉北方真武玄天大帝。前院左、右配殿均供奉神灵,由于碑文残破,所奉何人不详。

据记载花市火神庙庙内原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右通政李琦碑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左都御史崔应阶重修碑记,已无存②。

1940年3月,花市火神庙后殿因崇文门外的火灾被烧毁。1956年,花市火神庙作为原崇文区图书馆使用。1989年7月10日,花市火神庙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花市火神庙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东城区文物部门对花市火神庙进行了全面整修。花市火神庙的临街山门,于2003年“国瑞城”项目规划建设施工时对其进行了复建。2009年为了提升图书馆环境、打造现代化图书馆,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原址重建启动。

(二)花市火神庙的建筑格局

花市火神庙的现存建筑样式为清式,建筑格局为坐北朝南,共有两进院落。山门一间,屋顶形式为歇山,左右旁门各一间,屋顶形式为硬山。前院主殿(图1)是勾连搭硬山顶式的建筑,正脊正面是六条龙,背面是六只凤,均配有葵花、菊花等纹饰。大殿正脊正中有宝瓶一个,外饰金龙且有火焰升腾的图案。大脊上有黄琉璃双龙戏珠的图案装饰,屋顶用绿琉璃瓦剪边,大殿后出抱厦;后院正房三间,屋顶形式为悬山。东西配殿各三间,屋顶形式为硬山,均为筒瓦。前院有两座石碑,大殿后檐台明有水会石刻碑一块。建筑保存尚属完整。

二、花市火神庙展示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展示利用现状

花市火神庙现作为东城区第二图书馆使用,前院主殿为书刊外借处,屋内摆有多个书架;东配殿为少儿书刊借阅处,屋内桌椅摆放整齐,环境较好,方便儿童阅览图书;西配殿是采编部,主要负责书刊的征集和交换、及时了解读者对文献阅读需求和反馈信息等工作,屋内有办公桌和书架;后院现为图书馆的办公区域,不对外开放。

图1 前院主殿(来源:作者自摄)

图2 说明牌(来源:作者自摄)

图3 石碑(西)(来源:作者自摄)

花市火神庙的展示方式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对建筑本体的原址展示,还有部分标识展示——山门外墙上的说明牌(图2),上面简单地介绍了花市火神庙的建筑格局和历史情况。附属文物是前院正殿门口的两座石碑及后殿台明处的水会碑(图3、图4),其中东侧石碑有玻璃罩保护。

(二)展示利用问题

花市火神庙是保存情况较好的建筑遗产,从目前使用状态来看,其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具有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从历史的使用状态来看,花市火神庙又是明代的宗教文化传播场所;从地理区位来看,花市火神庙处于北京市核心区域,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综合上述三点,花市火神庙具备了优质的展示利用条件,同时花市火神庙也应该是将历史保护建筑、火神宗教文化展示地、现代图书馆三者结合的优质阐释与展示场所。

笔者在编制北京市文物档案的工作中,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发现目前花市火神庙阐释与展示利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址展示缺少相应的说明系统,欠缺与建筑本体和附属文物相关的文字说明,无数字化等新型展示方式,展示形式与手段单一落后。

2.阐释与展示的主题不明确,对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关内容挖掘不够深入。

3.展示利用方式缺少对周边社区人群的关注,没有利用社会公众的群体记忆,展示内容不够充分。

4.空间利用率不高。后院没有做图书馆使用也没有做任何陈列展示,都作办公区域使用较为浪费。

三、花市火神庙的价值评估和阐释的主题及内容

(一)花市火神庙的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花市火神庙为明时敕建的火神庙,明成祖朱棣为巩固皇位信奉真武大帝,以致真武大帝在明代的声势最为显赫。花市火神庙作为传播宗教文化的场所,是明代宗教文化的历史见证。花市火神庙的水会碑是救火会的实物说明。

2.艺术价值

花市火神庙的前院大殿采用勾连搭的屋顶形式,正脊正面是6条四爪龙,背面是6只凤,两两对称于中心,三组姿态各不相同,并配有葵花和菊花等花卉纹饰,这在中国道观建筑史上是罕见的,突出显示了明代宗教建筑的造型、装饰和形式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科学价值

花市火神庙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官建火神庙之一,前院正殿和东西配殿均是明代建筑,对了解明代火神庙的建筑构造形式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4.文化价值

重阳节有祭拜火神的民俗传统,花市火神庙作为祭祀场所,记录了“重阳节与拜火神”相关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

5.社会价值

图4 石碑(东)(来源:作者自摄)

图5 祭火仪式(来源:百度百科)

图6 花市庙会—卖柳条摊(来源:《庙会》李鸿斌著)

新中国成立后,花市庙会曾成为长期固定集市。花市庙会繁荣了五里长街的经济,开始了作为南城商业中心的历史③,为增强社会凝聚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阐释主题与视角

1.阐释主题的选择

花市火神庙阐释与展示主题要从文物本体的价值和特点出发。首先花市火神庙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明代宗教信仰的见证,主殿的绿琉璃瓦可以显示出当时火神庙的重要地位,且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次花市火神庙的宗教信仰是其最大的特点,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和风俗礼仪等无形文化遗产也是展示的重点,所以要以祭祀火神的传统文化活动和民间庙会为阐释主题,把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合理的方式展示出来。

2.阐释视角的多样性

阐释的视角应涵盖多方面人群,其社会群体包括图书馆使用者、图书馆管理者、宗教文化或古建保护方面的专业人士、社会公众和附近居民等。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作为文物展示利用的引导者,在阐释与展示过程中应当注重内容的严谨性;游客和图书馆使用者主要是来进行参观、学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古建筑知识和火神文化并没有较为专业的认识,所以在阐释与展示过程中对于这一部分人群要注意阐释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要深入浅出地展示相关内容;附近居民比较关注的是他们记忆中的事件,对于居民来说要注重花市火神庙的历史变化情况,多利用花市火神庙的文化资源举办相关活动以此来带动周边居民对于花市火神庙更多的记忆。不同的身份群体对文物展示利用的角度不同、需求不同,因此关注参观人群的多样性可促使文物展示得更为多元及充分。

(三)阐释内容分析

花市火神庙的展示内容要深度挖掘与之相关的传统和民俗文化,不能总是停留在建筑格局及装饰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上,传统和民俗文化是众多展示内容中最有难度的,也是最能体现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展示内容了。

1.“重阳节与拜火神”

传统火神崇拜起源于原始先民对火的敬畏心理。由于无法用常理来解释起火的原因,便认为它是神异之物,于是就有了火神与火神崇拜。据《春秋左传正义》,祭祀火神的传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流行开来,当时的官方祭祀系统已经有了记载,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在民间也很常见。祭祀火神不但是为了禳避火灾,也是古人的一种善良的宗教信仰④。

每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都知道要登高、饮菊花酒。事实上,这些习俗都与火神有直接的关系。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图5)

花市火神庙作为供奉、祭祀火神的场所,每到重阳节,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火仪式,这是花市火神庙文化价值的体现,是阐释与展示的重点内容之一。

2.花市庙会

明、清两代及民国期间,每月逢四之日,以花市火神庙庙门为中心(图6)。老北京的春节庙会很少,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的地方也就是旧时的花市庙会了,也是购置年货的第一选择,非常受欢迎,后来火神庙香火断绝,庙会不再有那种琳琅满目的感觉,就只是商业性的集会了⑤。花市庙会是原花市大街繁华的象征,突出体现了花市火神庙的社会价值。

四、花市火神庙展示利用分析

(一)功能与价值阐释的关系

花市火神庙现驻单位东城区第二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传递教育价值;花市火神庙在古代作为宗教祭祀场所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两者在新旧功能方面缺少联系,没有形成良好的结合互动效应。目前图书馆主要利用了花市火神庙的建筑空间,对其文化和社会价值没有进行任何的展示,因此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优势,在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对花市火神庙进行合理的阐释与展示。

(二)利用周边文化资源

对于像花市火神庙这类的古建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和教育价值。花市火神庙街对面的东北侧有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花市清真寺,位于西花市大街30号,是北京地区著名的清真寺之一,花市清真寺作为北京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前来拜奉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两者都属于西花市大街的文物建筑,都是宗教文化的体现,花市火神庙在展示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与周边的文物建筑形成文化共享区。

(三)对比与借鉴

地安门外的什刹海火神庙是香火最旺的火神庙。主要展示手法是原址和标识展示,东山门外墙有关道教及火神庙由来的文字说明,南山门(前殿倒座)门外立有关于什刹海火神庙历史信息和北京火神庙敬香须知的说明牌,庙内无论是主殿还是配殿,门口都有说明牌,主要介绍了殿内供奉神仕的详细信息,也有“殿内朝拜,殿外燃香,请勿拍照”等警示牌,标识系统较完善,展示内容丰富,充分体现出宗教性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这点花市火神庙应当借鉴学习。

但什刹海火神庙的阐释与展示手法也比较单一陈旧,对其价值内涵的体现不够深入,仅停留在文字说明的程度,没有运用多媒体数字化展示,也无专门的陈列及活动展示,这与花市火神庙非常相似,都需要积极探索多种展示手法,激发游客观览和了解的兴趣。

五、花市火神庙展示利用设计

花市火神庙目前是以实物和简单的说明展示为主,展示手段较为落后,缺乏多媒体展示等先进的展示手法,对于花市火神庙的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展示不够深入。结合花市火神庙的现状和使用情况,列出以下四点展示手段来改善展示现状。

(一)集中陈列展示

目前花市火神庙的后院是办公区域,空间比较充裕,可以腾出正殿做小型的陈列馆。共分为三个分区:文化展示区、模型展示区和影视展示区三个部分。首先,在室内墙体悬挂花市火神庙的历史照片,及火神和火神信仰等文字说明挂牌,开辟火神文化展示区;其次,制作花市火神庙主殿正脊上的纹饰和宝瓶等小型模型,或复原被烧毁之前的花市火神庙,直观展示花市火神庙的历史艺术价值。最后还可以将花市火神庙从曾经的繁荣到后来香火断绝,建筑被烧毁再到现在成为图书馆使用的整个发展过程,通过短片的形式播放出来,增加展示的趣味性,加深人们的印象。

(二)标识说明系统

标识系统是文物展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文物的文字解释展示说明是必不可少的,花市火神庙作为对外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不完整的标识系统会使游览者无法清楚地了解遗产的情况,也难以保证文物及游客的安全。目前标识展示主要包括说明牌、指示牌、标识牌、警示牌等。

说明牌:在花市火神庙的主殿和配殿门口都设立说明牌,上面主要介绍其曾经信奉的神仕及建筑装饰特点。

警示牌:在院内石碑及后院台明的水会碑前应设立“请勿靠近”的警示牌,在台明上设立“注意安全”的警示标语等。

指示牌:规划参观路线,通往后院的指示牌。

应该参照花市火神庙的自身特点,设计一套清晰、简洁的标识系统,并配以合适的颜色、字体,体现出花市火神庙的不同之处。

(三)活动展示

对于民俗文化的展示,最好是通过动态的表演形式,加深人们对其的印象,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后院的东配殿可以在重阳节那天,展示曾经的祭火仪式,挑选特定的日子重温花市庙会的风采,充分体现花市火神庙的价值内涵。

(四)数字化文物展示

文物建筑的展示方式可采用数字化、虚拟投影等高科技手段,立体地展示文物的价值。花市火神庙目前没有数字化展示,为了使游客更方便、快捷和全面地了解花市火神庙的历史信息,可在庙内前院门口增加多媒体交互机。这种展示方式可将花市火神庙的文化价值、建筑样式、展陈区域分布及展示内容等,以更加生动的形式体现出来。

六、小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古建筑被赋予新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古建筑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功能需求,因而对其进行了不当的改造更新利用,最终对古建筑造成破坏。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往往使得古建筑原有的功能和价值内涵被忽视,希望通过良好的展示利用设计将古建筑的原有价值和现在的功能联系起来,采用适当的展示方法,向公众展示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面貌。

注释:

①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解读《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N].中国文物报,2018-10-12(1).

② 崇文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255.

③范建华,编.中华节庆辞典[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2.09:26.

④ 姚崇新.“火神庙”非祆庙辨[J].世界宗教研究,2009(03).

⑤ 李文龙,编.老北京的趣事儿[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04:210.

猜你喜欢
花市火神文物
火神之怒
逛花市
文物的栖息之地
火神山医院
火神颂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文物的逝去
春节看花市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