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疗效观察

2020-03-13 07:04:26侯慧卿王新玲杨凯悦孙素娟
河北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情志理性疗法

侯慧卿 王新玲 杨凯悦 孙素娟

临床资料表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焦虑状态,这严重影响了该类患者的日常生活[1]。据查阅资料显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实施非药物性的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行为的改变,可使其认知程度得到提高,其中理性情绪疗法联合中医护理,不仅能使患者负面情绪减少,还可使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最终加速康复进程[2]。本研究对98例脑卒中患者依次行中医情志护理及理性情绪疗法联合情志护理,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98例患者均明确为缺血性脑卒中,纳入时间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均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8.25±9.37)岁;合并高血压42例,糖尿病38例,冠心病22例。入院后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9例。2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血脂、合并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所服药物种类、文化程度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颅脑影像学(CT/MRI)检查确诊;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也可能为全部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有可能持续>24 h);④患者意识清楚,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14分,7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积分< 29 分。

1.2.2 排除标准:①非血管性病因发病者;②脑出血或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患者;⑤有精神、意识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衡等常规治疗,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 ml,静脉滴注,2次/d。参照组单纯采取中医情志护理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行理性情绪疗法结合情志护理的护理方法,入院后3 d开始治疗,持续8周。

1.4 护理方法

1.4.1 参照组:单纯采取中医情志护理[4]。护理内容如下:①言语开导法:教会患者有效调和情志的方法;②移情易性: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③清静养神:嘱咐患者心平气和,少虑少思。④解郁顺情:确保患者情绪与意志均得以顺从,满足患者合理需求;⑤情志相胜:通过引入一种情志以抑制罪犯情志,尽可能起到淡化不良情绪的效果最终将其消除。

1.4.2 试验组:在参照组护理前提下对患者实施理性情绪疗法,分阶段进行。①第一阶段(第1周):护理人员可采取中医情志护理方式中的解郁顺情,积极为患者创建和谐与温馨的就医环境,维持护患关系的良好有效,耐心倾听患者诉求,鼓励患者宣泄心中情绪,助其疏泄情志、化郁为畅。并认真记录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的认知情况。②第二阶段(2~6周):为患者仔细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构建护患关系之间的信任度。向患者讲解中医护理有关理论,告知其思虑过度、思则气结、阴血暗耗、气机郁结以及心神失养可导致多梦、失眠、健忘与心悸等不利于疾病恢复的现象,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促进病情快速恢复。③第三阶段(7~8周):此阶段主要为巩固阶段。主要内容是将理性情绪疗法当中的合理情绪与放松想象法、中医情志护理当中的移情易性等方式相互结合,主要目的在于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对新观念进行强化,使其构建全新的行为模式。

1.5 疗效评价 (1)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定[5]:参考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中的标准评定,总计14个项目,采取五级评分法,总分在0~56分,其中严重焦虑:总分不低于29分;明显焦虑:总分21~29分;焦虑:总分14~21分;可能有焦虑:总分7~14分;无焦虑:评分<7分。(2)自我效能感评定[6]:参考GESE(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标准进行:分10个项目,每项分值在1~4分;评分愈高,表明自我效能感愈高。(3)睡眠质量评定[7]: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评定标准进行,总计7项,通过0~3分四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愈高提示睡眠质量愈差。先在入组时进行评定,干预8周后再次评定。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得分水平分析 护理前参照组及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SAS评分为(14.28±3.16)分,SDS评分为(13.85±3.16)分;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为(7.15±1.14)分,SDS评分为(7.08±2.21)分。2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具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参照组比较,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n=49,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 2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GE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GESE评分为(30.57±1.85)分,护理后试验组GESE评分为(37.15±1.02)分。护理后试验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2组护理后GESE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见表2。

2.3 2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分析 护理后2组患者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护理后试验组改善的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GESE评分比较 n=49,分,

3 讨论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具有致残率、复发率以及病死率“三高”的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偏瘫[8]、体力不支、认知障碍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等,受疾病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心理压力,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9],甚至还延缓了康复的进程,影响生活质量。已有的研究显示,焦虑障碍一般与患者脑卒中后机体本身及环境的变化、遗传因素、个体生物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原因相关[10]。有研究表明,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焦虑状态[11,12]。

表3 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比较 n=49,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参照组比较,#P<0.05

脑卒中通常包括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两个类型,发病率相对稍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可归属于“风痱”、“卒中”[13]以及“中风”等范畴,又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肺腑之分。尽管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性的护理工作可使患者神经系统得到重组[14],并能够使患者不适症状与疼痛感觉被减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无法使患者不良心态得到改善,包括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中医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独特的方式与见解,可通过分阶段护理措施的实施,即解郁顺情、清静养神以及移情易性等方式对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抑郁、焦虑等进行及时改善。在临床护理中,情志护理主要是临床护理人员采用自身的语言、行为[15]、态度和气质等方式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引导患者精神活动向更乐观且积极的方向发展,并使其负性情绪能够得到尽快解除。在患者治疗与护理期间心理状态均可得到长期维持。刘欣敏等[16]研究指出,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可使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主要有三点:(1)人本主义倾向:理性疗法重视、信赖个人自身的意志以及理性选择的作用;(2)教育倾向:理性疗法教育色彩浓厚,还可称之为教育治疗模式[17];(3)对认知与理性作用重视:在治疗方式方面广泛采纳行动与情绪方法,确保其凸显出重视认知与理性的作用,在理性疗法中,认知矫正摆放在首位,并给予优先的考虑。理性情绪疗法是一种心理学认知疗法,其理论的核心为“ABC理论”,主要内容是指:诱发性事件(A),人们对事件保持的解释、看法(B),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中A仅为间接原因,B才是导致C的较直接原因;因此,更应该注意诱导和纠正B的错误。

中医常规情志调护单纯讲述了方式,但未对具体的步骤以及临床路径予以明确,每一护理方法间均具有独立性,未进行有效衔接;并且在实际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情志调护工作时,方式单一[18,19],且未进行整体性评估,连续性不充足,因此存在局限性。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中医情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了理性情绪疗法,按照前述理性情绪疗法内容所要求的3个阶段,4个步骤逐步进行。这一治疗是一个连续且呈递进的过程,每一步骤所对应情志调护的目标非常明确,为患者定制一套个体、科学又系统的情志护理指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试验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均较前明显降低、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显著,且上述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20-22]一致,从中不难看出中西医护理,即情志调护与理性情绪疗法应用在脑卒中焦虑患者中可使其消极情绪减轻,同时还可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猜你喜欢
情志理性疗法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1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6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