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视域下旅游产业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

2020-03-12 19:58邵婧怡高家骥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旅顺鸡冠景点

邵婧怡,高家骥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引言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视域下,通过整合旅顺口区(以下简称“旅顺”)现有旅游资源,能够进一步盘活地区经济,同时带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诸多层面的发展。

1 旅顺旅游资源情况概述

1.1 旅顺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旅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更有“中国近代史的露天博物馆”的称号。旅顺旅游资源丰富,从景观特性角度分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方面有旅顺黄渤海分界线、蛇岛、海猫岛、203高地樱花园等;人文景观方面包括白玉山塔、万忠墓、日俄监狱旧址、东鸡冠山等历史景观同时有旅顺博物馆、太阳沟近代建筑文化景观群等相关旅游景点。目前旅顺旅游业的规划发展主要集中在樱花节、樱桃节等短期自然景观方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为严重不足。

1.2 交通事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旅顺地区三面环海,距大连市区有近40公里车程,驾车至周水子国际机场车程约1小时,至大连北站约1.5小时。过去受军事管制及公共交通等因素影响,旅游产业发展受到制约。近年来随着旅顺公共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地铁12号线的全线通车,从大连到旅顺市区的时长缩短至30分钟。同时伴随星海湾跨海大桥河口段通车,从市中心至旅顺市区的驾车时间大幅缩短。可以说交通事业的发展将为旅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2 旅顺旅游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相对较低

旅顺素有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的美誉,历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旅顺东鸡冠山景区为例,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每年至少有40万游客到此参观。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对景区进行了多次总体规划和修缮,但现存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解说设施不完备。目前景区内部分介绍展牌已经斑驳,兵舍、弹药库、日军4次大爆破点等的说明内容也不够详尽。东鸡冠山北堡垒是日俄战争中旅顺要塞争夺战的重要战场之一,但身处景点内却无法让参观者对其在日俄战争时期的战略作用和设计思路等有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景区缺乏专业解说队伍。1992年起景区曾配备了导游员为游客义务服务。但近期笔者多次调研中发现景区鲜有专业解说队伍。近年来国民旅游模式已经从跟团游转向了自助游,由于缺少专业解说,且景区内说明设施明显不足,自助游游客无法详细了解景区情况,大大削减了游客再次参观的可能性,同时参观同类景点的可能性也被削弱。

第三,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目前通往东鸡冠山景区的公共交通工具为区内82路公交车,虽然从景区串联的角度该线路联通了东鸡冠山景区和旅顺轻轨站、旅顺公交车站站点。但车站到景区步行需20分钟且主要为盘旋山路,对于老年人、幼儿等自由行且无私家车的游客来说相对困难。同时,目前景点周边产品开发明显不足,住宿、餐饮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成为制约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现有旅游资源未形成旅游衔接链

旅顺地区的旅游文化淡薄,旅游产业发展仍然不够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衔接链不足。首先,旅顺区域内无统领各旅游衔接链的整体展示馆。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如何描绘好旅顺故事是旅游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多数历史、爱国教育城市都成立了城市历史展示馆,用来系统展示城市各个景点间的历史背景、相互联系,从而让游客系统的、详尽的了解城市文化,也能让游客在城市逗留更长的时间。由于缺少相关整体设计,来旅顺的游客多为一日游或半日游,无法深入了解旅顺的历史作用和景点的重要意义,无法达到预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旅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间的衔接链不足。旅顺现有的旅游名片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外,樱桃节、樱花节、彩叶节等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特别是樱花节已经成为旅顺旅游的一张特别的名片。据统计2019年的第十一届旅顺樱花节期间共有112.5万游客涌入旅顺203景区,形成了4.6亿元的旅游收入[1]。然而2015年的旅顺樱花节共有110万人次来访,其中仅有26万人次在欣赏樱花的同时参与了采摘、渔(农)家乐等项目[2],二次消费率仅达到23.64%,樱花节推进的近郊游、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等后续工作明显不足。

最后,景点之间的衔接链不足。目前旅顺区域内旅游设施相对集中,特别是人文景观具有明显的历史时间线。然而东鸡冠山景区仅在停车场附近树立了展示了西鸡冠山、电岩炮台和白玉山塔照片的说明牌,未对景点间的历史联系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而西鸡冠山和电岩炮台亦未设置其他景点的说明展牌,各旅游景点间的联系明显不足,容易造成旅游来客的流失。

3 可持续发展理论视域下的优化策略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旅游管理领域重要的理论支撑,强调旅游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因子,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同时旅游资源的强度与可利用的潜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实现。笔者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提出旅顺旅游分季节、分线路、分区域的“三三三”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三”季旅游

旅顺现有的旅游项目多集中在4~9月,主要为4月末5月初的樱花节2周,6月末7月初的樱桃节1个月,以及海滨旅游的8月,其他时间段的游客相对较少。通过打造三季旅游产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东北地区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春季以樱花节为抓手,可以带动周边人文景观的旅游事业发展。夏季以大樱桃节为抓手,可以带动水果采摘和自然景观旅游、亲海游、夏季休闲疗养等事业的发展。秋季是学生开学季,旅顺地区目前有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等高校,可以吸引学生亲友的旅游。同时,秋季有十一黄金周,深秋银杏叶落地、渔业封海解除等,可以此打造旅顺旅游品牌,吸引更多东北地区及国内的游客。

3.2 “三”线旅游

旅顺通往大连市内的交通线路共有三条,通过开发三线旅游可以盘活大连市及周边城市周边游的经济,推动旅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南路旅游线以河口湾为起点,沿途有郁郁葱葱的山体景观,更有横山寺等人文资源及沿线海域的亲海资源可供利用,最终到达旅顺主城区。中路旅游线以西山水库为起点,沿途有三寰牧场和大连市植物园。中路旅游线要尽量保留原有自然资源,以欣赏自然风光为主要看点,辅以樱桃、草莓采摘和农家乐项目至塔河湾滨海浴场。北路旅游线以营城子为起点,主要为从大连国际机场直接赴旅顺旅游的游客,由于旅顺北路的旅游景观较少,可以开发以农家乐餐饮为主的旅游项目。

3.3 “三”景点集中区

首先应该建立旅顺旅游资源展示厅,总括旅顺所有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线路进行整体规划和解说,帮助游客更好了解旅顺历史,更好探索旅顺旅游文化。其次要将景点进行整合,共可以整合出三个景点集中区。一是旅顺主城区景区,以203樱花园、白玉山塔、旅顺军港、东鸡冠山、日俄监狱旧址等为主要观光景点,辅以旅顺闯关东影视城等现代人文景观。景区应突出景点的历史统一性和衔接性,让游客更加了解旅顺历史故事。二是旅顺太阳沟景区,以太阳沟建筑文化景区和胜利塔、旅顺博物馆等人文旅游为主要观光景点,注重保留和修缮沿线历史建筑,突出旅顺历史文化的厚重感[4]。三是旅顺老铁山景区,老铁山景区周边有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等高校,可以借助高校的影响力,努力打造黄渤海分界线、旅顺灯塔、老铁山温泉等旅游项目,辅以蛇岛相关海岛游及农家大樱桃采摘、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旅顺鸡冠景点
鸡冠的由来
建平博物馆藏辽代鸡冠壶
双子塔下鸡冠红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较量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