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国
(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 / 区社院,重庆 401420)
统一战线不仅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统一战线“将国家的治理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1)林少红,黄小荣.统一战线价值功能浅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31.,显示出了巨大的社会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统一战线开展社会治理具有理论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的优越性,因而在“中国之治”的场域中,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契合。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EB/OL].[2014-5-15](2020-09-07).HttP:u//New.china.com.cn./2015-5-15/content—32398930.Htm.,从先秦开始,深受史伯“和实生物”的宇宙观、晏婴“尚和去同”的哲理观、戴圣“与人和善”的社会观、周公旦“以和邦国”的国际观、孔子“和为贵”的人生观、《尚书》“和衷”的价值观等的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早就烙下了“和而不同”的文化镜像、“大一统”的治国构图,这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根之所系,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文之所化。今天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和社会治理追求的和谐愿景,就是汲取了“和合”思想的文化滋养,因而能够凝聚成中华民族前行的磅礴伟力。不管是建党之初的民主联合阵线,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统一战线,不管是建国之初的爱国统一战线,还是新时代凝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都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中,不断更迭接续,既争取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团结与协调”(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建立起和谐共生的阶级联盟,也在全社会和全世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4)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7。,建立起和衷共济的政治联盟,使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扎实的阶级基础和真切的民意表达。
统一战线是“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杨松禄.论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27。,为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方法指引,有利于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组织和各族人民把协商民主原则和机理,不断嵌入多种社会关系和复杂社会结构中。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乡村社会,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组织,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和体系,将协商民主的制度话语嵌入到民主恳谈会、民主评议会、民主听证会、党群议事会、双周协商座谈会、职代会、网络对话协商、四议两公开等社会治理程式中,把不同阶层人士组织起来,把不同社会意见聚集起来,把不同利益诉求整合起来,通过“权威性分配的交流”(6)(美)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2-83。,增强民意基础和社会共识,减少决策执行阻力,降解改革成本,防止政策落地时的排异反应,不断提升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中的民主化与实效性。
在中国,“稳定压倒一切”(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什么事也干不成、办不好。在“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征途上,仍然存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纠葛、当前境况与长远构想的冲突、具体诉求与根本任务的矛盾,导致不同阶层、群体、党派、民族、地区出现这样那样的意见与分歧,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甚至出现风险。要完成国家管制向社会治理的回归,就要构建良好秩序,这既需要党的英明决策,还需要政府的励精图治,更需要全社会的汇智聚力。统一战线主体的广泛性、多样性,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搭建起与党委、政府有效沟通的桥梁,在社会治理上具有很强的政治组织力和社会动员力,使党的主张、政府指令能较好地执行下去。统一战线客体的社会性、包容性,能很好地“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8)朱小宝.略论基层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21。,有效消除各种分立、离散状态,不断整合社会治理功能,构建起良法善治的秩序。
过去,政府就是“公共服务的总体”(9)(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王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1):79。,成为“社会事务的统揽者和凡事亲躬的划桨者”(10)董晓宇.公共管理的由来及其与公共行政的内在差异——由传统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研究之一[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1):17。。随着历史方位、内外形势和使命责任的变化,政府不再是大包大揽的全能政府,而是有限的责任政府,是一个“商量政府”(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0。,主要发挥“领”与“导”的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党委、政府、企业、非营利部门、民众等多方协作治理格局。统一战线在“多中心治理”格局中,主要是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创新发展、减负松绑等方面,提供政策解答、决策参考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主要是创造更加幸福祥和的社会氛围,为人们的衣、食、行、娱、用和学、劳、病、老、住等,创造更多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公益帮助,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大发展、思想的大解放,价值观也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牵引,也有传统价值和西方价值的冲击,呈现出核心价值的显性强化和多元价值的隐性滋长,如果不是国家政治力量介入,“极可能出现价值观在多元化中的失控”(12)侯松涛,程美东.变革·转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的历史逻辑[J].学术论坛,2018(6):126。,动摇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甚至改变人们的社会习俗与生活方式。统一战线和社会治理的主体都在市场、社会组织和民众中,分布在各种领域,一头连着国家,一头植入社会,有利于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在民众中的传播,通过统战干部和统战代表人士把他们的思想、目标和行动统一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上来,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潜移默化地促成全民共识,凝为核心价值的基本遵循。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的功能不谋而合。但统战部门被一些人认为是“边缘部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高效宣传、组织、协调、服务的渠道与平台,加上信息不对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统一战线还没有全面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中的“定盘星”“助推器”“主力军”“稳压舱”“加油站”等积极作用。
“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1]303,要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维护党的形象。统一战线要加强对统战对象的政治引导,建立起和谐的党群关系,发挥党领导下的统战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定盘星”作用。一是强化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思想、信仰、感情、行动上对政治活动的归属与追随。在当代中国,统一战线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高度认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制度的高度认同,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凝聚力、向心力的充分认定,从而使统战对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扩大政治团结。统一战线要“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1]304,不断扩大政治团结范围,画出14亿中华儿女最大的同心圆。扩大范围,就是延展统战对象的广泛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就是注重统战内容的包容性,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就是丰富统战目标的多样性,尊重差别、求同存异,就是提升服务的社会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统一战线扩大范围,不是漫无边际,而是要有底线,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辨政治是非,心存法纪敬畏,懂得社交距离,对歪曲、损毁党和国家的言论,对阻碍“四个全面”贯彻落实的行为,对分裂祖国、破坏团结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对阳奉阴违、欺上压下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开展坚决斗争,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三是开展政治引导。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重视民意的组织化表达,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必然。统一战线要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在组织框架内按正规程序办事,克服统战对象“功利性参与、被动性参与、盲目性参与、非理性参与”等问题(13)ass="content">(一)以“两个维护”恪守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准则,发挥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中的“定盘星”作用,加强组织管理和行为训导,引领各阶层、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各团体人士,提升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齐心协力聚集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民生实事等重大任务,紧扣党委政府最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要事,围绕抗疫、抗灾等危难险重任务,更好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作用。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党中央提升改革适应性,加强发展协调性,牢牢把握经济主动权,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统一战线不能袖手旁观,应当主动服务“两个健康”,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发展瓶颈,提供决策咨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中的“助推器”作用。一是发挥智力密集优势,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科技是国之利器”[1]267,党外知识分子,分布广、层次高,是科技的主要创造者、掌握者、推动者。统一战线要通过“两会”等平台,利用好两院院士、著名专家学者的智库作用,在暗物质、激光核聚变、可再生合成燃料、单原子催化剂、原始药物靶标发现、绿色超生速民机、千米深竖井全断面掘进技术等前沿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啃下科技“硬骨头”,也要通过知联会等组织,广泛发动党外知识分子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精准扶贫、“三下乡”活动等,主动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力所能及办成一些科技实事、好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满足国家、企业、民众对科技进步的渴望。二是借助政策研究平台,推动经济健康发展。40年来,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世界奇迹,成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1]260,这离不开非公经济人士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统一战线要严格划分市场出清与政策误伤之间的界限,通过工商联等团体,利用各种政策研究平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获得更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分级分类设置专家顾问团,开展“一企一策”结对帮扶,使非公经济更多地享受政策红利,消解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导致的困境,推进技术改造,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三是扩大联谊交友范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1]304,要通过侨联、工商联等组织,把港澳台同胞及其亲属、侨胞及侨眷、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联系团结在一起。要优化商会功能,建立“主要领导走出去,海外客商请进来”的联络机制,给他们介绍大陆的政治经济形势、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积极为台、港、澳及海外投资者牵线搭桥,全方位、多渠道、广领域开展统战招商工作。要依托境内的外地客商,建立统战干部联席非公企业制度,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解决矛盾和纠纷,以暖暖的诚意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完美实现“以商言商、以商招商”。
当今社会,矛盾和风险俱增,没有统战干部和统战代表人士来宣传引领、组织发动,分布在各个地区、各行各业的统战对象就可能消极观望,甚至抵触抗拒,产生一种离心力,不利于社会治理向上向善。充分发挥统战干部和统战代表人士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其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把众多的统战对象团结在一起,共建全面小康,共筑强国伟梦。一是引导统战对象乐参与。新时代,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要充分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乐于倾听统战对象的意见与诉求,善于与他们打交道,敢于接触其中的社会矛盾,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从狭隘的、繁烦的家庭事务、单位事务中解放出来,调动其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习、工作和生活置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大趋势、大格局中,进行整体性思考、系统性参与,不要畏手畏脚,不能井底之蛙,不必瞻前顾后,在“主力军”带领下,展现统战对象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好主人翁作用。二是团结统战对象克时艰。解决发展任务与生存能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加强团结合作,共克时艰,而统战对象数量多、分布广,团结在一起,本身就是坚不可摧的力量,可以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守望相助创造人间奇迹。“团结就是政治的友爱”(14)(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96。,统一战线讲团结,就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解决好新时代需不需要统战的根本问题;就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花心思、下力气做好统战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解决好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统战的基本问题;坚持差异原则,完善民主协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好新时代统战发展的具体路径问题。三是率领统战对象争上游。统战干部、统战代表人士在严峻形势下能够站得出来,在重大风险中能够豁得出去,在关键时刻始终挺在前面,就能当好统战对象和周边群众的表率和榜样,就能稳定人心、凝聚力量,从而赢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一些“空心化”“边缘化”问题(15)杨卫敏.论习近平新时代大统战战略思维[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18。,统一战线工作就要见缝插针、顺势而为,在企业、村居、楼宇中延伸统一战线触角,跳出统战抓统战,搭建统战干事创业平台,扩大统战话语权传播,变被动为主动,变独角戏为群英荟,变边缘为前沿,展现统一战线的新时代风采,扩大统一战线的新时代内涵,做到统战对象在哪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就落在哪里,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就把问题解决在哪里,从而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高度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文化符号,在社会结构加速变迁的形势下,统一战线要有组织、有程序、有规范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克服“过时论”“点缀论”“麻烦论”“上层论”“无关论”等误区(16)肖建平.新时代统战工作再组织化路径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5):47。。我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转型,统一战线要强化“稳压舱”作用,填补统战工作再组织化的一些空白点。一是构建大统战制度框架,提升统战工作组织化程度。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再组织化,不是传统组织建设的简单重复或否决,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适应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要求,加快观念更新、要素整合、结构改革与流程再造,建立健全统战系统学习、宣传、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调研、监督、议事、决策等工作体系,通过对各行各业内部自身组织的管理与引导,防止各自为阵、一盘散沙,通过统战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横向联系,形成各司其职、整体推进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特别是在协商治理、社会监督、自身建设等方面下力气、想办法、见实招,一步步构建起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传统组织到现代组织、从弱组织到强组织的制度框架。二是构建大统战组织网络,保障统战工作组织化水平。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统战部门统筹管理好民宗委、台办、侨联、工商联,以及各种协会、基金会、学会等,形成统战管理的核心层,确保统战工作有坚强领导。在此基础上,对所在区域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统战标准化建设,确保有分管领导、有联络人员、有统战活动、有实际效果,有效推进大统战工作。将统战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延伸到所辖的社区、园区、校区、小区等社会单元,探索与其他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合,确保统战对象被定格在某个网格内,形成党委(组)—单位领导—统战代表人士—统战对象—群众环环相扣的超联盟系统,成为连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纽带。三是构建大统战人才体系,支撑统战工作组织化发展。统战工作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仅要求统战部门的励精图治,还需要广大统战对象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然而统战队伍“贫血”现象较为严重,人才配置少、人才队伍弱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要做好民主党派、非公经济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等人才的成长规律研究,支持、加强统战系统的人才培养、选拔、政治安排工作,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形成专家学者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衔接机制,解决好统战人才的匹配性和适应性问题,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素质一流的统战人才队伍,达到成长一个、发展一批、影响一片的“鲶鱼”效应。
坚持同心思想,把统战工作的大团结大联合旗帜与国家治理的家国一体理念融合,运用到“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和金字塔的社会结构”(17)骆凯.浅析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逻辑[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37。,国家治理的外部推力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在服务主体、服务目标、服务路径的基本趋同,为社会治理“加油”、“打气”。一是以统一战线丰富资源延展社会治理服务内容。统一战线具有制度、政治、社会、资源、人才等优势,成为上下联系的桥梁与纽带。除积极与上沟通协调,履行好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政治职能外,还要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中,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职能,这是提升自身形象、提高参政能力的时代使命。党委、政府和统战等有关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高度来认识新时代的统战工作,支持统战干部和统战代表人士组建各级各类专家顾问团,群策群力出点子、想法子、弄票子、寻路子、找才子,集合统战对象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治理服务活动,包括法律咨询、科技服务、医疗救助、文化下乡、公益宣传、创业培训、就业指导、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联谊交友、对外交流等,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镌刻统战工作服务社会治理的生动画卷。二是以统一战线柔性方式服务社会治理硬性要求。在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期,也是风险和矛盾的多发期,社会治理任务艰难繁重,在调处社会关系、规制人们行为、理顺复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必须要有党政机关的硬性要求和非常举措,体现“管”与“治”的强势功能。而统一战线顺应单向管制向协同治理的转变,观念上坚持求同存异,过程上体现平等协商,方法上运用绵柔之力,结果上追求包容开放,根据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宗教、不同行业人群的特点,注意把握协商治理的时机、条件、节奏与力度,用对话代替对抗,用沟通填平沟壑,用协商疗愈创伤,在和谐社会的图景中,发挥统战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商”与“导”的柔性功能。三是以统一战线工作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服务模式。社会治理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给统一战线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为适应这一形势,统一战线要创新工作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要牢牢抓住统战干部和统战代表人士,践行“同心思想”,围绕“同心工程”,打造“同心品牌”,调动其“亲缘、乡缘和地缘的优势”(18)陈杏梅.统一战线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6):34。,开展“大统战、大联合”工作,创新服务“两个健康”的统战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依托统战联系的商会、协会、社团等组织及其网络资源,开展统战“大民主、大协商”工作,统战部门、社会团体、党政部门“一家牵头、多家参与”,线上办事,线下联谊,形成便捷高效的联谊机制,营造民主、和谐、共享的统战氛围。要深入企业、村居、楼宇等基层,建立统战干部和代表人士包片联系制度,形成“小社会、大服务”模式,切实解决统战对象和基层群众所急所盼,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