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倚步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要书写者,而青年是人民群众中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群体,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1]。一百年前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青年人“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2]的先进性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支撑,并且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方法论解决问题,是合格的时代接班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既要明确自身为什么肩负着使命担当,还要明确什么是自身所肩负的使命担当,并为之不懈努力,使其在一代代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七十年风雨兼程,新中国拥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与一代代青年不断践行使命担当,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分不开。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针对不同的主体,使命担当的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是对时代号召的响应。新时代,“认清新形势、解决新矛盾、落实新战略、践行新思想”的时代之需,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担当。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融的繁荣让人类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环境污染、局部战争、贸易纠纷等问题仍充斥着这个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威胁与挑战,在全球化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如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为世界谋大同;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谋求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往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认清当前变幻无常的国际形势,深刻把握国内复杂的发展环境,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使命担当,强化时代责任感,紧跟国家的步伐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济发展环境稳定,态势良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扶贫攻坚任务成果斐然,成功实现数千万贫困人口脱贫、数百个贫困县摘帽等。但目前,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人口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速度加快等问题依旧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新矛盾,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使命担当,要明确自身使命担当的着力点,找准实现使命担当的方向,以蓬勃向上的激情致力于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推动社会平衡充分的发展。
党的十二大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调后,立足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也随之不断调整。继党的十三大上提出“先解决温饱,再实现小康进而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的“三步走”战略后,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第二个十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4]的“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以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将前两个发展时期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展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继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28-29的“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在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落实好新的战略部署,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使命担当,坚持正确的目标指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不断开拓进取,既得益于人民的支持,更得益于科学理论思想的指导。“反对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升华治国理政指导思想过程中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七十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的历史方位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发展状况的又一次结合,它内涵广阔,涵盖了对新的历史方位的分析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发展动力等内容的论述,“并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对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外交、国防、教育、民生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升华”[6]。因此,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其中的要义、精髓,从理论、实践、世界、时代等不同的维度理解其重大意义,在实践中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推进新思想的践行和发展。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当既有其作为青年的普遍性,又有其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性,在认识使命担当具体内容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将二者辩证的统一起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普遍使命和特殊使命。
按照年龄结构的划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以青年身份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当自然包括青年普遍的使命担当,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心系祖国,推动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7],从先辈手中接过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重担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同志将其归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8]8,一直持续到今天。对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然应当“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9]将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事业与党和国家发展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准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做好当下应当做的事,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为推动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奋斗终身。
二是心系人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当下,人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就是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能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生活。因此,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献身者”[10],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深入理解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这一历史性变化,主动去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不断满足人民在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产生的新的需求,致力于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用实际行动助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是放眼世界,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自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世界各国、各地区已不再是独立封闭的了。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更加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各国的交流与往来更加密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得到充分彰显,“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265。各国共同享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必须共同面对新出现的威胁与挑战。因此,在当下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应具有国际视野,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世界谋大同,为实现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之处在于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其肩负的特殊使命就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弘扬马克思主义并在生活中将马克思主义落到实处,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凝聚自己的力量。
首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及后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丰硕的理论成果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当今的时代相去甚远,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他不可能预料到资本主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会做出如何的调整,社会主义的发展会面临何种的困难,由此,许多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质疑,更有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马克思寄予厚望的无产阶级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存在了。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不容质疑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意义上的理论,是规律性的指导思想,并非只适用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而是随之不断变化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党的治国理政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导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以现实为依据回应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质疑,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
其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弘扬好马克思主义,做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它有着来自经典著作的牢固理论支撑,经历过数百年风云变幻的社会实践的考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抽象到具体,它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新时代科技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的出现丰富了大众学习的手段。因此,结合新的社交媒介,运用更为便捷高效的方法拉近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距离,帮助人民群众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自觉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践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和发展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做到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其背后的本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扬弃,进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再认识。不断提高实践的水平,用实践活动不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作为引领自身发展与进步的旗帜。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践行使命担当,既需要优良外部环境的支撑,更需要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有利的环境支撑与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相结合,做到有理想、有信仰、有本领、有道德,是实现使命担当的必要条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高瞻远瞩,立长远之志,让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将自身的“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虽然不是每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都有着共同的人生目标和同样的职业选择,但只有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导向的个人奋斗和努力才是有价值的。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15。这样的历史机遇来之不易,青年一代应当珍惜,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重托,以满腔的热忱自觉担当起时代责任和义务,避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信仰是滋养人的灵魂的甘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信仰,更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培养政治定力,摒除一切政治上的干扰,消除一切政治上的疑虑,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肯定党的政策,恪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立场,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选择。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许多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个别青年由于没有正确的“三观”引领,又缺乏现实的社会经验,从而逐渐沾染上了享乐、拜金、自私、颓废等不良的习气,对自身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进步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青年的“三观”形成于实践过程中,受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更受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殊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要牢铸信仰之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担当。
学好本领,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践行使命担当的必要条件。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青年一代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夯实学识基础,为自身的成长成才供应能量。一是要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国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教育事业上,培养的不是只希望找一份好工作的青年,更不是只图自己能过上奢华生活的青年,而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学习和成长要迎合党和国家的需求,以正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敦促自己,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二是要注意改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学本领的效率。要做到劳逸结合,有效排解压力。当思考问题没有头绪,分析事物逻辑不清时,应当妥善的调整学习方法,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有用资源,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享受学本领的过程。三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践行使命担当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脑海中,而应该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从而练就过硬的本领。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青年立德的重要性,广大青年不仅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还要有自觉的道德养成并且进行积极的道德实践,在人生路上不断立德修身,引风气之先。青年立德,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有明确的底线思维,要明是非,知羞耻,多做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要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守住底线。“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的宗旨,马克思在青年时就发出了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为之奋斗的感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应当把这种无私奉献的品德延续下去,尊重人民、敬爱人民、感恩人民,不要摆架子、自以为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贴近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了解群众的现实需要,关注群众关注的问题,虚心向群众学习。还应该做到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刻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砥砺优良的道德品质以支撑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5]70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践行使命担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任重而道远。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以顽强的斗志和昂扬的精神不遗余力地去落实使命担当,从先辈们手中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跑出这一代人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