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岑 磨丽莉 周芳珍
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 530001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的疾病,抑郁症患者心境抑郁,自责自罪及消极观念明显,是心境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病因复杂,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自杀率及自杀成果率高[1]。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因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患者再次自杀的可能非常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抑郁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低下,治疗依从性差。研究表明[1-2]:辅助心理护理、音乐治疗等综合护理模式利于患者的康复及改善患者的行为障碍,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及治疗依从性,降低自伤自杀的行为。笔者采用心理护理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3];住院后或入院前近1个月内自杀未遂或蓄意自我伤害者;年龄>16岁。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物质依赖者等。(2)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配合评估及自愿参加者。研究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16~46岁,平均年龄(28.95±7.70)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4例,高中12例,中专及以上者9例;病期0.5~6年,平均病期(3.10±0.96)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6~47岁,平均年龄(27.63±6.05)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2例,高中11例,中专及以上者9例;病期0.5~5.5年,平均病期(2.98±1.12)年。两组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等治疗,病情监护,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及精神科常规护理等,两组患者所用情绪稳定剂和帕罗西汀、文拉法新、舍曲林等抗抑郁剂的剂量、药物种类等相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心理护理(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8周。
支持性心理护理包括:(1)建立有效的干预联盟,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关心及尊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爱护、理解及真心帮助他们。(2)普及抑郁症知识:讲解抑郁症的原因、表现、治疗与康复措施等,让患者了解到抑郁心境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治疗来消除的。教会患者认识到负性想法与行为的关系,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模式,让其放弃悲观的想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减少自弃行为。(3)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包括精神、物质、心理及社会层面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针对患者自杀未遂的心理问题,给予精神安慰,避免不良的刺激因素;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让患者充分释放内心的矛盾;在心理上理解和接纳患者,引导和鼓励患者自我领悟,使其充分放松紧张的情绪,帮助患者克服面临的困难处境,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自卑感是再度自伤的因素,通过心理护理让患者学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家庭支持,克服困难处境,消除内心的病耻感,消除再度自伤自杀因素等。心理护理时间:30~45min/次,3次/周,共8周。
1.3 采用的量表 分别由经过训练的护士于入组前和8周末各评定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4]、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5]、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定,进行量表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8~0.89)。
1.3.1 NOSIE-30量表: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住院患者的行为问题的评定敏感性高,该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积极因素的分值愈高,总消极因素的分值愈少,说明病情严重程度愈轻;128+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总分。
1.3.2 SDS、SAS:两个量表均为20个项目,所有项目总和=总粗分,总分(标准分)=1.25×总粗分,总分越高,抑郁或焦虑程度越重。
1.3.3 ITAQ评定患者依从性[5]: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高,由11项组成,分别评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住院和治疗的态度。为3级评分法:0分(无自知力);1分(部分有);2分(自知力全)。总分:0~22分,总分越高依从性越好。
2.1 两组NOSIE-30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两组(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8周末,研究组NOSIE总分和总积极因素分的增分、总消极因素分的减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两组NOSIE-30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ITAQ总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SAS 、ITAQ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两组SDS及SAS的减分 、ITAQ的增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8周末,研究组SDS及SAS的减分、ITAQ的增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 SAS 、ITAQ总分比较分)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P<0.01。
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心情低落,快感丧失,缺乏精力,出现自杀观念[1]。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后近段时间内,尤其是自杀后3个月内其自杀死亡的风险性极高[1,6],患者对来自周围环境的刺激非常敏感,其情感非常脆弱,自杀企图强烈,而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为2周左右,此时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及心理支持,预防再度自伤的可能[6-7]。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体系,放弃自暴自弃、不健康的理念[6];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情感沟通,提高患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及对治疗的积极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的无助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帮助患者了解生存的理由及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意志力,抵抗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本文结果显示:第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NOSIE总分、积极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周围不关心、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消极因素的减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辅助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沮丧情绪,消除患者的自杀、无欲望等不良行为,减少患者的冲动鲁莽等行为障碍[2];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使得患者对未来及治疗充满希望,减少悲观厌世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心理护理纠正其懒散、退缩等消极行为,提高患者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平衡,消除孤独感,患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建立良好的联系,使得不良情绪得到转移或消失,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第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AS总分的减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改善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消极情绪或自暴自弃观念越明显,疾病的稳定性就越差,自杀的风险也越明显。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了解抑郁症的表现,认识疾病本质,从而掌握处理抑郁焦虑情绪,适应角色转变等问题,学会释放压力,管理自己的情绪,消除极端的自杀行为。支持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到自杀行为带给亲人们灾难性影响,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理解珍惜生命的意义,恢复自信心[7]。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自杀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心身健康的发展。第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ITAQ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与心理护理后,患者正确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对治疗充满信心,患者放弃悲观厌世的想法,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消除负性情绪,缓解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体验,故患者依从性提高。依从性的提高利于疾病的稳定,减少了疾病的波动,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可见,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抑郁疾病本身的表现,有利于自知力的恢复,提高治疗依从性[6];心理护理重新建立良好的认知体系,放弃偏激的不合理的消极观念,培养患者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让患者保持阳光的心态,提高对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疾病的慢性化[1,8]。
总之,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减少自弃自杀等不良行为,解决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因停药造成的疾病复发而再次出现自杀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