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思维视域下探究铜仁地区傩文化保护路径

2020-03-11 08:52吴刚
艺术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傩戏法治思维

摘要:“中国傩戏看贵州,贵州傩戏看铜仁”,傩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其现在却面临着断代的危险。本文首先通过对铜仁地区傩文化的元素,包括傩戏、傩面具、傩法师的介绍描绘傩文化的丰富色彩,然后对当前傩文化保护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最后针对问题,在法治思维视域下探讨傩文化的保护举措。

关键词:傩文化保护;傩戏;傩面具;傩法师;法治思维

1 铜仁地区傩文化概述

1.1 傩文化简介

“中国傩戏看贵州,贵州傩戏看铜仁”,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的东部,享有黔东门户之称。铜仁地区紧临湖南西部,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铜仁的文化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傩是这个地区的民俗特色之一,傩文化最早的形式是一种原始的巫术活动,其目的是驱除妖魔鬼怪,驱邪避疫,祈求平安。它也是一种民间戏曲活动,因为深得当地民众的信奉而传承至今。傩戏的艺术价值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傩文化在中国的民间民俗活动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傩文化的演变过程有傩仪、傩舞、傩戏。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迈进,傩戏从单纯的宗教祭祀性质演变成了当下祭祀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新形式。

1.2 傩戏

距离铜仁市区相对较远的一个县城——德江县,素有中国傩戏之乡的称呼,也是铜仁地区傩文化的主要聚集地[1]。德江县的傩堂戏流传有100多堂,分属不同的派系,比如师娘教流派、茅山教流派。德江县位于贵州的东北部,战国时期属于巴楚地区,元代以后设有水特姜长官司、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三年改置安化县,属于思南府。在“民国”二年改名德江县。德江县还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特殊的民族特色和地理位置使得德江傩戏文化源远流长,因此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傩戏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祭祀活动,目的是祛除疾病,祈求人丁兴旺、老人高寿、小孩平安顺利成长,酬谢神灵还愿望。一堂完整的傩戏是按照一个环环相扣的顺序来递进展开的,首先是傩祭,其次是傩仪,最后是傩戏。傩祭祀是指傩法师通过载歌载舞,以独特的口诀向傩公、傩婆及其他神职人员进行供奉。在表演完傩戏之后则会出现令人拍案叫绝的傩技展示。傩戏开始之前,会提前布置好场地。场地的傩堂布置结合多种艺术的符号,其中的技艺有剪纸、书法、印染、雕刻、书法、舞蹈、神学等。其中傩技则会展示上刀山、下火海、含红铁等杂技,让人们对傩技印象深刻,不得不惊叹傩戏师技艺高深,对这种文化产生敬仰。傩戏中表演的典型剧目有《甘生赶考》《关公斩蔡阳》。人物形象完全通过傩面具的神态来刻画,傩面具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最好展示,其中的甘生面具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甘生作为书生的面貌。

在美丽的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也能找寻到傩戏的身影,在当地,酬谢神灵、还愿冲傩是长期以来的一种习俗。在笔者小时候的记忆中,冲傩还愿的仪式偶有回响。村里的老人卧病在床,家人为了老人早日康复,会请当地的傩戏法师来驱赶依附在老人身上的病魔。傩戏有傩堂戏、冲傩等称呼。傩法师会戴着傩面具进行舞蹈艺术表演,时常伴随着当地的方言有说有唱。其中傩技里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绝技,如开红山,即傩艺法师将锋利的尖刀钉入自己的头顶,让溅出的血液来驱赶妖邪。开红山据说源于古时候的活人祭祀,即以活人来供奉妖邪,到如今演变成用人血来代替活人。开红山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在自己身上划一处伤口,让鲜血流出驱赶鬼怪。抓油锅,即在锅中加入菜油,让油温达到能煎好豆腐块的程度,法师将手伸入锅中将豆腐块捞出来,自己的双手没有被烫伤。下火海,其中下火海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含红铁、顶坳、刹铧、抱坛墩。

1.3 傩面具

铜仁市德江县被誉为中国傩戏之乡,其中傩面具在傩戏的表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傩面具代表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由此可知傩面具的制作质量直接与一堂傩戏的表演水平有重要的联系。而傩雕刻师则是这一联系的纽带。在铜仁德江县有这样一位从事傩面具雕刻的傩法师,他就是德江县枫香溪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國华。他传承了祖上流传下来的技艺,用自己的双手将这门技艺延续下来。他从事傩戏法师和傩面具雕刻有40多个年头。傩面具的雕刻成型,工序烦琐。其中最耗费时间的就是对傩面具神态的把握,光是用的工具锉刀就有20多种。在雕刻的工序中,需要先用大锉将木料的多余部分去掉,然后再用小锉刀进行细雕。雕出一个面具的成品,从头开始要经过1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对人眼力和技艺的考验。对于雕刻好的傩面具,还要进行上色,这可以使面具的人物形象特征更突出。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性格来选择刻画人物的颜料。傩面具除了可以在表演中扮演人物,还能够挂在住宅的房中或者大门上,用来驱赶妖魔鬼怪。在傩面具中最具特色的代表面具有唐氏太婆(神职)、仙锋小姐(勾愿和催愿)、甘生八郎(还愿领牲)、歪嘴秦童(小丑)、开路将军(开路神)、勾簿判官(判官)、和尚、开山莽将(将领)、土地等人物面具[2]。单从面具的人物形象和职能就可以感受到傩戏的艺术价值。傩面具还起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情感表达是傩戏舞蹈中动态表现的手段,以面具的形态来固化人物的形象和历史背景。傩面具展现的情感是傩戏的原动力,是表演中人物信息的驱动力,一看面具的神态特征就可以预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社会评价。受众以直接的视觉感官就可清晰明了地判断人物的地位。

1.4 傩戏法师

傩戏法师,也称为掌法师,是傩戏中的灵魂人物,在傩戏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通过仪式,化身能够与鬼神交流的使者。人们的意愿通过傩法师向神灵传递,神灵的旨意也通过傩法师来向人们传达。傩法师在二者之间扮演了信使的作用。正如前文笔者小时候的印象中,村里老人生病,就会以为是妖邪在作怪,此时会找傩法师来进行冲傩,以驱除依附于人身上的妖邪。傩法师有特定的服饰、特定的咒语。这些正是傩法师信使身份的象征。傩法师通过自己强大的法力可以驱赶附着在人身上的妖邪之气。冲傩就是这样一种活动,主人请傩法师将主动找上门来的妖邪驱走。笔者小时候曾听过一个说法,在农村去冲傩人家看完傩戏之后,回家的时候不能说出“回家”“走了”这样的词语,因为妖邪听到这样的词语会跟着人回家,然后被妖邪附体。

2 铜仁地区傩文化保护现状

2.1 傩文化博物馆的建立

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个整合了研究、表演、收藏、展览的一体式傩文化主题的博物馆,在2014年更名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里面陈列的藏品丰富,包括傩法器、傩面具、傩道具。该傩文化博物馆原在铜仁的东山寺,铜仁市政府为了对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2010年投资兴建了新的馆舍,这是对傩文化的认可和保护。馆藏文物从不同的视角还原了贵州傩文化的原貌,是研究傩文化不可多得的宝地。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为我国戏剧学、舞蹈学、宗教学、音乐学、美术学等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同时馆内还有专门的表演乐队,为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傩戏。

2.2 学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傩文化研究专家曲六乙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比较系统地描述了傩文化的特点,包括傩文化的起源和分布、历史传承以及分布各地的傩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贵州省内,傩文化的研究引起了贵州民族研究所的注意,研究所成员庹修明在《中国傩文化论述》中系统地研究了贵州的傩戏[3]。目前,对于傩文化的研究比较权威的专家就是上述两位学者。在中国知网中,以傩文化的研究为主题搜索相关的文献,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当下许多地方学校的老师同学也开始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兴趣,产生了很多文献成果,这为傩文化的研究保护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指引。这是一种趋势,也是我国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保护效果的体现。

3 傩文化保护面临的困境

3.1 传承人认定和保护的困境

如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要面临的问题一样,过度依赖行政手段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不可取的。在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过程中,基于非物质文化活动在当地的影响力,会有很多拥有该项技艺的人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很深的造诣。单纯依赖对传承人的保护,政府通过资金补贴和对传承人的认定,不能很好地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4]。对于有限数量传承人的保护,必然会导致其他没有被行政机关认定为传承人的人员放弃对该技艺的坚持,使得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效果减弱,甚至走向无人可传的境地。

3.2 新时代受众的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活动大大丰富。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时代很难拥有自己的市场。现代年轻人对一些传统文化没有充分的认识,不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就很难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面临着这样的市场化和时代化的难题[5]。必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面前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傩文化。而时代化就是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新的活力,与新时代的产业相结合,带动新的发展。

3.3 非遗保护机制欠缺

正如上文所说,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认定是一种固化的形态,一旦认定的传承人无法找到下一代的接班人,传承计划就会以失败告終。而其他从事此方面技艺的艺人早已退出表演的舞台。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缺乏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如今的保护只是静态层面的保护。要发挥好制度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就应该意识到此问题,建立动态的保护机制。

4 探究法治思维方式对傩文化保护的启发

第一,在构建傩文化保护机制层面,对于傩文化的保护必须要建立好传承人认定、行政资助的标准体系,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对传承人和非遗名录的认定,确保公众参与。让公众对传承人的认定程序、评价体系提出意见,指出问题方向。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非遗保护机制。

第二,在涉及非遗保护纠纷的案件中,要加大对危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相关案件的审理,发挥好司法的引领作用,让人们看到法院审理案件的指向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对相关活动的理解认识程度,让法院的裁判做到为人民所理解,成为理论的指引和行动的指南。同时也反作用于法律的功能性作用。在具体的情况下,发挥司法的指引、评价、教育功能。法院及时处理,做到定纷止争。

第三,在法治宣传和法律普及活动中,可以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在甘生赶考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许多关于考试的法制宣传内容,让人们对傩戏中的一些优秀的艺术成分有更充分的认识和感受,在普及傩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在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傩文化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举办傩剪纸、傩面具画、傩戏书法等活动,来增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组织基层开展对傩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知识竞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5 结语

铜仁市傩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一个侧影。铜仁傩文化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远不止本文描述的这些,对于傩文化的了解越是深刻,越是会被其独特的魅力征服。在当今世界法制十分完善、科技水平极高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多种多样,本文中探索的方式只是辽阔疆域里的一条小径。如果铜仁傩文化能有一个完善的发展计划,必将使这个黔东门户的艺术散发出让人惊艳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刘敏.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以德江傩堂戏为例[J].北京档案,2013(6):38-39.

[2] 杨嘉铭.贵州省德江县傩堂戏及其面具文化考察报告(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4):29-38.

[3] 庹修明.道教文化与中国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7-12.

[4] 黄玉烨,钱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3):51-57.

[5] 潘天怡.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路径探索[J].中国艺术时空,2019(02):24-27.

作者简介:吴刚(1995—),男,贵州铜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

猜你喜欢
傩戏法治思维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论傩戏剧本的现存状况、类型与价值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中国傩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以贵州傩戏表演文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