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湘昆文化传播研究

2020-03-11 08:52王晖玲曹乐夫
艺术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王晖玲 曹乐夫

摘要:“高雅艺术进校园”是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社会价值。从校园的角度探析教育功能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走近湘昆文化、了解湘昆文化。从社会功能的角度传播湘昆文化及其价值观,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实现湘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高雅艺术;湘昆文化;文化传播

时至今日,与其他传统剧种一样,湘昆在现代生活中逐渐式微,成为了只为少数人所知的“圈内文化”。湘昆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需要地方高校的主动担当作为。大数据背景下借助数字化手段探索基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湘昆文化传播研究,既具现实意义,也符合时代要求[1]。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1.1 国外研究状况

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文化保护的普遍经验。在国际文化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播、注重本民族设计特征的塑造。很多国家有不少大学为了教学生欣赏本国和国外的传统艺术,开设了多种民族艺术课程。在挪威,国家规定一个学生在15岁以前至少要学习掌握一门本国的非物质传统文化;在泰国,婆昌学院一个传统漆器课程,学生们可以制作工艺精巧的漆盒、漆盘、漆屏风。泰国婆昌学院的Somporn教授认为:“全球化过程中,开放的泰国正遭受着较为严重的冲击,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负有不可推卸的保护职能,泰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与民族化的互动融合日趋紧密。”Banlu教授则认为:“设计应该是具有灵魂的,这个魂就是我们泰国的民族之魂。”

1.2 国内研究状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少数高校开始将高雅艺术引进校园活动,如李明1994年发表于《艺术界》第Z3期的《宣传高雅艺术 丰富校园文化 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组织高雅艺术走進大学》一文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组织高雅艺术走进大学,举行交响音乐会活动进行了报道与简单的评论[2]。2005年,由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迈开了发展的步伐。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以及财政部办公厅决定共同举办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7年,教育部则将活动面扩展到了全国普通高校及普通中学。

通过梳理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雅艺术“请进来”的传播模式,主要考虑的是保持传统戏剧雅文化的精髓。而如今,湘昆演员数量和表演场次的限制,如何拓展传播模式与传播范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成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新课题,因此,构建基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湘昆文化传播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1 学术价值

(1)有利于传承湘昆文化。湘昆文化彰显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承担起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重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积极学习湘昆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为艺术和校园搭建了有效平台,为大学生走近湘昆、了解湘昆提供了渠道,切实推进了湘昆文化的传承。

(2)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在世界全球化大背景下,湘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不仅能在学生面前彰显出湘昆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质,增强文化自信,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造的源泉,让高雅的艺术和大学生零距离接触,可以让对湘昆感兴趣的同学得到艺术熏陶,这既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又可以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奠定基础。

2.2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湘昆在保留了昆曲戏种柔和优美的表演风格的同时,还体现出了湖南地区“辣”(“清新”“淳朴”“山野气息”)的特色,湘昆在唱、念、做、打、服装道具、脸谱等各方面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不仅具有湘昆本身的艺术特色,还是湘昆自有的文化艺术遗产,弥足珍贵。

湖南地区的流行文化形式湘昆,比起其他派别的昆曲如处于江浙地区的苏昆,更具有保真性、地域特色以及艺术创造性。2001年昆曲被列为世界非遗,掀起了国内各界人士进行昆曲研究的浪潮。昆曲“遗产化”让它获得了新的社会力量,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也让它获得了新的存在基础,慢慢地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湘昆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艺术门类很广泛,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其展现的语言和肢体形态魅力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但是因为其专业性较强和地域的限制,造成湘昆在传播上有一定的难度。“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湘昆面临的困境,使湘昆得以被更多人了解、熟知甚至热爱,最终实现了湘昆艺术的传承。

(1)理论意义。巧妙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湘昆文化资源库,在“请进来”这一传统传播模式中融入数字化传播模式,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湘昆文化传播,让“高雅艺术进校园”更立体化、多元化,同时也为完善整个湘昆文化传播体系和“高雅艺术进校园”体系提供参考。

(2)实践意义。对于如何切实解决湘昆文化传播问题、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塑造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效应,对其他地域民间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3 重点和难点

数字时代的典型特征是网络化和互动性,湘昆和所有类型的昆曲一样,属于阳春白雪,是用来欣赏和静观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是很难相和的。想在昆曲和更多的受众之间建立关联,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平台进行昆曲的宣传。

数字平台的建构有利于地域湘昆教育的整合和统一,数字平台的传播可以方便每一个对湘昆感兴趣的普通受众,实现由点带面,从而扩大影响范围。笔者团队自2013年以来对湖南省湘昆剧团进行考察,整理出了《湘昆曲目》《湘昆服饰》《湘昆妆容》三本书,现已出版《湘昆视觉艺术解构与创新应用》《湘南民间艺术的高校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等相关专著,并初步制作了《百戏之祖的湖湘演绎——走近湘昆》的微课视频,通过湖南微课网发布,并参加了第二届湖南微课大赛荣获二等奖,后续又继续完善制作为“民间美术研究”慕课在超星泛雅平台发布。现代教学技术类型丰富,数字平台能够进行湘昆的远程教育,通过交互内容的设计和布局,可以使湘昆成为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艺术形式。

3.1 重点

(1)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设备对湘昆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收集和整理。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走进去”,带领学生进入湖南省昆剧团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他们的台前幕后,用数字技术设备记录,形成研究资料,整理成教学资源,带入课题教学中;另一方面是“请进来”,将湖南省昆剧团名家和研究专家请进来,邀请他们进行专业表演和讲授,为大学搭建交流平台。

(2)构建湘昆文化数字化传播模式,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与传播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播撒湘昆文化种子,借助网络平台促进湘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将“走出去”和“请进来”带来的教学资源融入民间美术研究课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和创新研究。

(3)重点构建“请进来”湘昆文化傳播模式。每年邀请湖南省昆剧团名家进校园讲座和演出,使青年学子关注湘昆、热爱湘昆,切实提高学生戏曲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高校美育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3.2 难点

(1)构建湘昆文化数字化传播模式,需对湖南省昆剧团进行实地考察和人物访谈,进行数字化收集和整理。新时代赋予了文化传播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巧妙利用数字技术将优秀文化遗产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数字化传播模式,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美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提炼湘昆视觉艺术、文化底蕴、唱腔特色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校园传播研究。以对湘昆文化内涵的深刻把握和理解为前提,熟练掌握数字化传播技术,结合时代特色推动湘昆艺术进校园。

4 湘昆文化数字化传播

在文化自信和地方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对湘昆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种利用了数字技术的前沿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技术这条纽带,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等多种技术,可以探索湘昆视觉艺术的保护、研究、网络宣传、艺术设计产品开发的策略与方法,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真正实现对湘昆视觉艺术的开发,以此达到传承、创新、开发、利用湘昆视觉艺术资源的目的。

湘昆视觉艺术解构与创新应用要充分利用数字解构技术,深入湖南省昆剧团了解湘昆起源、曲目、脸谱、服装道具等艺术特色,缜密布局设计思路、解读符合大众的艺术审美,是设计、人文、技术和传播等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是对湘昆文化、地域特色和视觉艺术等多维度的诠释与解读。借鉴了国内外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成果,试图在探索湘昆视觉艺术解构与创新应用走出一条新路,主要研究丰富多彩的湘昆艺术中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视觉艺术以及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4.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层次

(1)收集与存档:湘昆艺术资料的收集与存档运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摄影、摄像、扫描、软件建模等多种的数字技术,对湘昆视觉艺术进行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存档,建立以数字技术为技术基础的湘昆视觉艺术数据库。有了湘昆艺术的数字档案,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就是可持续且牢靠的,数字保护技术不仅是基础的工作,更是重要的保护方法。

(2)挖掘文化内涵:运用数字技术深入研究湘昆视觉艺术内涵,提取湘昆视觉元素,对比其艺术特征,研究其文化内涵,并进行文字记录和分类整理。

(3)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数字媒体对湘昆艺术进行视觉上的包装,再借助数字网络的大平台,让湘昆艺术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舞台,使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遗产散发出来的魅力,发掘传统文化遗产自身的闪光点以及它的价值所在。

4.2 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育资源开发的优势

(1)可以扩大湘昆传播的范围。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湘昆,可以使湘昆传播和交流的范围更大,以更好地起到扩大和辐射的作用。在互联网日渐成熟的今天,数字技术的传播速度已经十分快捷,传播范围也更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内容传播到最大范围的人群中去。湘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可以将湘昆所传播的内容从表面化、模式化、边缘化向更深的层次推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奠定基础。

(2)可以增强湘昆的大众性。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增强湘昆的大众性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今的数字化平台已经成熟到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大千世界。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走近文化遗产,近距离感受湘昆的表演艺术、服装道具艺术等等,可以一睹湘昆的真容且可反复研究、探索,而不用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这样一来湘昆更容易接近大众,可以真正成为属于大众的湘昆。第二,凭借数字信息网络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让更多人不受限制地了解、探索湘昆,激发和培养新一代对湘昆的兴趣,鼓励他们加入湘昆保护的队列中来,让更多的人形成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力。高校湘昆教育资源开发,可以为湘昆的传承和创新培养中坚力量。

5 结语

互联网飞速发展,高校和地方要有效利用非遗资源,借助互联网开展教育活动,研究资源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这具有承上启下的时代意义。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趋势,无论是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教育教学资源整理上,都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因此,要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湘昆文化数字化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丽珍,廖保华.“百戏之祖的湖湘演绎”——湘昆视觉艺术及衍生品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16):26+42.

[2] 王晓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王晖玲(1976—),女,湖南桂阳人,硕士,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优秀传统文化、公共管理。

曹乐夫(1984—),男,湖南郴州人,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