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乡人拍苗族婚礼

2020-03-11 07:34金汀
大众摄影 2020年2期
关键词:苗乡伴娘银饰

苗族婚礼迎亲队伍 金汀 摄

亲朋好友在清澈的小溪旁清洗婚礼需要的食材。 金汀 摄

将清理好的整猪,称重后,扎上红布带,作为聘礼。 金汀 摄

伴娘正在穿戴传统服饰。 金汀 摄

2017年至2019年的两年间,我曾多次亲临湘西苗族人家的婚礼现场,不同的乡镇村寨,条件各异的家庭,其举办婚礼的流程不尽相同,我均被这些传统的民俗和淳朴的民风深深感动。在苗族婚礼中,既可以看到根植于土地的传统元素,也可以看到流行的现代元素。古老的、具有苗乡典型特色的婚俗在每一场婚礼中都被遵循,这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拦门酒”“抹黑”“哭嫁”“奉子结婚”便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如何获得婚礼信息

拍摄原生态的苗族婚礼,首先需要获得准确的婚礼信息。这要通过与非常熟悉苗族文化的当地影友建立联系。苗族人民很好客,即便是偶遇一场婚礼,也会受到他们的热情邀请。参加每一场婚礼的拍摄,苗乡人都视我们为嘉宾,我们也把自己当成一位喝喜酒的客人而不是摄影师,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婚礼,向新人送上我们真诚的祝福和红包,并全身心地融入婚礼中去。在抓拍的同时也跟着他们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感受着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了解风俗、实地踩点

拍摄婚礼,提前查询苗族文化资料,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和环境很有必要。提前一天到达婚礼举办的村寨,实地踩点迎亲和送亲的线路,详细了解行程及经过的地点,选择好拍摄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与婚礼主持人沟通,详细了解婚礼的程序流程,预先判断婚礼程序环节出现的场地和时间,做到尽量不遗漏婚礼仪式流程。

男宾们正在穿戴传统的苗族帽子。 金汀 摄

参加婚礼的村民及孩子们。 金汀 摄

无论礼金多少,每一笔都要详细记录。 金汀 摄

村民一起帮忙烹饪婚宴。 金汀 摄

根据实际带好器材

通常记录完整的婚礼包括婚礼的准备及婚礼的举办,尤其是拍摄迎亲和送亲过程,在大型婚礼中,迎亲队伍的伴娘多达100位,来回路程少则四五里路,多则二三十里路,器材的选择尤其重要。跟拍时,既要考虑侧面的场景,也要考虑正面的场景,往往要跑步才能跟上婚礼队伍,所以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器材。拍摄婚礼,建议选择高感好、对焦迅速的相机,配24-70焦段或24-120焦段镜头,这样应对室内室外的拍摄均有保障。作为专题拍摄,重要的是前期拍好婚礼的每一个环节,并尽量采用统一的画面形式。后期制作方面,不能把饱和度降得过低,一般来说仅作影调的适当调整。

香喷喷的苗家秘制扣肉。 金汀 摄

送亲队伍将嫁妆送到新郎家。 金汀 摄

盛装出席婚礼的伴娘。 金汀 摄

苗族婚禮前期准备

婚礼从准备、举行到结束,一般持续三天。喜事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也是全村人的大事。婚礼中全村人都来帮忙,每个人分工明确,细到烧火磨刀的专人。而且每一笔礼金,无论多少都有专人做详细的登记。妇女们承包了所有清洗食材的任务,她们于小溪边,着盛装,唱苗歌,欢乐随着小溪流淌。婚礼中的流水席由男人们负责,传统菜肴诱人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一头大肥猪是聘礼重要的组成部分,猪的分量不仅是财富的标志,也是诚意的体现。新郎家请来有经验的杀猪匠,猪过磅了,婚礼前期的准备也告一段落。

新房内的特色民俗

屋外的人们忙碌着,新房内的人们也没闲着。唢呐声声,一曲曲苗乡婚礼之歌勾起了长辈们的思绪。巧手的苗族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一边为新人准备嫁妆,一边哼唱着古老的歌谣。这一天的热闹不仅是流水席边攒动的身影,还有歌声、唢呐声和人们的心声。

苗族独具特色的流水席,从早开到晚,随到随吃。 金汀 摄

长辈们等待着幸福时刻。 金汀 摄

带着银饰、现金等聘礼的迎亲队伍。 金汀 摄

很講究的婚礼着装

婚礼的着装也是有讲究的事儿,不同地区的苗族妇女其服装的颜色和式样略有差异,但佩戴讲究的银饰却是共通的。年轻的女孩都必须在长者的帮助下才能穿戴齐整,所有的银饰上身,重达数斤。男人们今天也要戴上传统的帽子,把头巾盘在头上变成帽子,这些少不了旁人的帮忙。

花轿旁的伴郎和伴娘。 金汀 摄

拦歌作对、拦门酒。 金汀 摄

新娘出娘家门必须由哥哥或弟弟打半开的红伞,俗称窝窝伞,即开枝散叶的意思。 金汀 摄

关注新老民俗变迁

新郎家的聘礼备齐,迎亲队伍牵马抬轿,携带着银饰、现金、服饰、猪、酒等丰富的聘礼浩浩荡荡出发。路途遥远时,少不了轿车助阵。新郎的迎亲队伍抵达新娘村寨,拦门酒已经摆好等着他们。苗族是一个非常好客的民族,拦门酒就是苗乡人特别的迎接方式,这是一种非常隆重的礼节,以此来迎接尊贵的客人。每位客人都必须喝上一两碗,抑或一两口才让进寨子。有条件的新娘家会再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来考验迎亲的人们,对歌就是一项很有趣的环节,歌曲的曲调各有不同,歌词也是临时填配。对歌也叫“斗嘴”,如今能够机智、流利斗嘴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年轻的一代已经基本遗忘了古老的曲调。新郎新娘的对歌已经换成了流行歌曲。另一项有趣的事便是“抹黑”,新郎家的伴郎及女宾客都被新娘家人做上了标记,这标记就是脸上的那一抹黑黑的锅底灰,被“抹黑”的熟悉面孔总是令人忍俊不禁。

同一天或第二天,新娘将出门。传统的“哭嫁”在此刻达到高潮,而如今“哭嫁”已变得仅仅是一种形式。新娘出娘家门前,必须由哥哥或弟弟打半开的红伞,俗称窝窝伞,即开枝散叶的美好寓意,将新娘送出家门。新娘家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以唢呐开路,小舅子骑着马将新娘送往新郎家。新娘家的送亲队伍同样会受到新郎家“拦门酒”的接待,一位“刁难”的姑娘也是婚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盛大的婚宴通常由新郎家操办,亲朋好友的贺礼堆满了客厅并被悬挂起来。苗族婚新人的幸福时刻。 金汀 摄礼中也增加了流行元素,“抢红包”将婚礼推向一波高潮。晚饭后,所有人欢聚在火堆旁,唢呐声伴着苗族古老的歌谣,直到天明。

最边远山村的苗乡婚礼,还保持着“奉子结婚”的风俗,也就是说,家里新增了男丁,才能举办一场真正的婚礼,即所谓的“双喜临门”。随着交通便利及信息交流的不断扩大,山寨人的传统意识正在发生着变化,苗族“双喜”婚俗也正在渐渐改变。

新人的幸福时刻。 金汀 摄

猜你喜欢
苗乡伴娘银饰
幸福苗乡万年长
银饰
“闹婚”时常过火催生“职业伴娘”
苗乡集市
让伴娘变成婚礼上的好帮手
美丽苗乡我的家
苗乡蝶语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并非喧宾夺主的伴娘美甲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