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萍 王星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旧农具、留声机、老式电话、脚踏式缝纫机……在占地面积1 50余平方米的二街村史博物馆中,数百件老物件和诉说历史变迁的备色展板共同搭起时光隧道,带领松园社区居民穿梭于“新旧”并存的二街村,了解二街村的前世今生。
为提升二街村党建水平,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二街村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于2014年筹建,2015年下半年建成村史博物馆并正式开放,目前是昌平区城北街道唯一一家村史博物馆。该馆共设“历史展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览区、党建引领品牌建设荣誉区”三个主展区,展现二街村的发展变化。为让更多居民了解二街村历史沿革,二街村创新形式,通过“城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平台,以社区“点单”、志愿者“送餐”的模式迎客。如今,松园社区已经是该馆迎接的第4批客人。
老物件儿唤起时代记忆
走进历史展区,墙上悬挂着的老照片依次映入眼帘。昌平南大街、政府街、老昌平电影院等街景以及标志性建筑黑白相间,极富年代感。老照片下方静静陈列在展台内的米票、面票、粮票好似被拂去了岁月的尘埃,带着人们穿越回以票换米换面的年代。“那时买东西都得凭票,谁家换完米面粮油后还能剩下多余的粮票,就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了。”看着展台里展出的各种票证,小时候购买米面油时的画面重回松园社区居民李杰的脑海,“看到这些,再回忆从前,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富足生活。”
除了各种票证,脚踏式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老式电话、留声机等老物件儿作为一代人成长和家乡变迁的缩影,也见证着那个时代不同家庭的发展变化。三寸金莲布鞋、民国时期的地契等老物件儿作为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制度的“见证者”,成为如今人们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这些老物件儿留住了过去的乡村历史文化和时代记忆,在勾起老一辈人往昔回忆的同时,也成为连接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文化纽带。
据了解,二街村史博物馆共收入藏品360余件,主要面向村民征集而来,大部分是以前的农耕器具、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展品真正展现了二街村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电子化发展的时代变迁与历史沿革。
新时代亮出新成绩
看过了老物件儿,松园社区居民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区及党建引领品牌建设荣誉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区,通过内容丰富的展板,介绍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伟大历程和重大历史事件。党建引领品牌建设荣誉区则摆满了二街村历年来在文体活动等方面获得的各项荣誉,珍贵的奖杯、奖状、荣誉牌等挂满荣誉墙,“首都文明村荣誉牌”等荣誉的获得过程与经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更加直观生动。
“今天对三个展区的参观使我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二街村的前世今生有了深刻的了解,里面的老物件儿和伟大历史事件都深深触动了我。”巩馨楠是松园社区一名社区工作者,此次参观使她深受鼓舞,她表示,今后将更加脚踏实地做好社区工作,为居民做好服务。
挖掘老技艺“搞活”村史馆
自建成并开放以来,二街村史博物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800余人次。今年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二街村创新开放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号召备社区“点单”,由志愿者“送餐”,接单后组织接待参观者。截至目前,这种方式已经接待了4批参观人群。
“村史博物馆的创建旨在向更多人真实、客观地展示二街村的发展历程和人文历史,通过参观体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展览方式,挖掘富有内涵的展示内容。”在寻找、收集老物件儿的过程中,二街村党支部书记吴晓玉通过与当地老年居民交流了解到,二街村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曾在回民中组建过一支“开路会”武术队,其技艺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如果能将‘开路会这种表演技艺与村史博物馆参观相结合,相信会吸引更多人前来了解二街村的历史。”得知辖区仍有后人在传承这一技艺,吴晓玉十分惊喜。她表示,接下来,二街村将深入发掘“开路会”等传统民俗文化,并将其与村史博物馆参观相融合,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搞活”村史博物馆、留住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