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正抓紧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卫东。
记者:“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天津也处在负重前行、滚石上山的战略调整阶段。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有什么不同?
王卫东: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四五”规划虽然是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但又面临着新时代、新特征,新矛盾、新问题,新目标、新任务,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因此,市委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努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变成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从历史方位看,“十四五”规划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中华民族强起来,需要在“十四五”规划中作出方向性、战略性安排。从奋斗目标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分阶段明确了到2035和2050年的战略目标。“十四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将体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和承上启下的特点,突出目标导向,锚定到2035年基本實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细化实化量化第一个五年的主要目标。从国际环境看,“十四五”规划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五年规划。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大。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全球经济再平衡加速,国际分工格局面临系统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临重大突破,可能引起产业链分工和生产组织网络重大调整,深刻改变国家间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经济全球化从高潮转向低潮,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从国内情况看,“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将由中等收入国家总体迈入高收入国家,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特征新要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支撑我国长期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明显减弱,各类矛盾风险进入高发易发阶段,改变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从我市情况看,“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进入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和“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关键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十四五”时期,我市处于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的关键期,必须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引育发展新动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处于资源要素趋紧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加大;处于社会治理转型期,需要创新思路和招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体考虑,编制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对天津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态度,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记者: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复杂变化,对天津未来五年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同时又提出哪些挑战?
王卫东: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天津与全国一样将进入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重要历史性窗口期,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面临协同发展的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将成为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国将形成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化增长新格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推动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重构、打造新的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天津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二是面临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为我市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天津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制造业大市,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科技支撑富集、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把先行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三是面临开放发展的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基础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对外开放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天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将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区域的经贸合作,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的重要性凸显,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为我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带来了新机遇。
同时,我们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是面临利用外部资源难度加大的挑战。发达经济体利用话语权优势推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我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面临的替代和挤出压力加大,外需紧缩或成新常态。我市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面临部分中高端产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挑战。同时,美国等对我国引进技术和对外投资限制加大,对我国先进技术出口和国企对外并购严加限制,将对我市加快科技追赶、开展国际合作、集聚高端要素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二是面临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当前,全国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明显。我市在市场规模、发展空间、人才供给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与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差距较大,在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与上述地区存在激烈竞争,对我市在更大空间、更大尺度上聚集高端要素、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出新挑战。三是面临自身发展活力不足的挑战。我市发展活力不足,本质上是计划经济体制观念根深蒂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化改革滞后。“十四五”时期,要解决发展活力问题,破除僵化落后、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解决发展方式问题,破除偏重偏旧的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守好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为我们提出了巨大挑战。
综上分析,“十四五”时期,天津既处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期,也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为实现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
记者:在上述背景下,天津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很关键,在“十四五”规划中对天津发展定位是如何考虑的?
王卫东:天津“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把天津未来发展放在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发展的要求上,放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来思考和谋划。
首先,黨中央国务院对天津的定位是“一基地三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十四五”时期,需要在推进市场一体化、拓展新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协同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力,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次,天津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十四五”时期如何发挥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天津作为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形成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化增长新格局,如何提升天津作为城市群内部重要增长极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命题。最后,天津港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问题。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时提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天津港作为核心战略资源,不仅是天津的港口,也是京津冀、“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目前看,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任重道远,服务京津冀、辐射环渤海、联通国际的枢纽港地位尚未确立。“十四五”时期,要从服务京津冀、服务“三北”地区、服务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来规划天津港的功能。
记者: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把“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变成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王卫东: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我们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首要重点工作和重大政治要求,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一体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以协同助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世纪“平津战役”。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主动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环保协同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高水平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推进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政策、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举措,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二是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打造京津冀地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为目标,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以绿色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天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实施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与保护,开展153公里海岸线生态综合治理,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聚焦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生态环境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四是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战略支撑,打造升级版政策措施,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持续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滨海新区打造更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五是以共享共富体现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记者:“十四五”规划编制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卫东: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要以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来体现。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想问题办事情都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促进公平普惠为重点,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二是扎实推进健康天津建设。推进卫生资源调整,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公共卫生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升重要物资供应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三是健全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聚焦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打造创业升级版,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孵化等全链条政策帮扶机制,强化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坚持就业困难群体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四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市级公办养老院改扩建、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公办养老院公建民营,鼓励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运营服务。五是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针对疫情防控中的短板,着眼于中长期能力建设,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增强基础设施、能源及水资源保障等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城市本质安全。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高效安全可控。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