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对母爱的追寻

2020-03-11 07:29张欢
牡丹 2020年2期
关键词:母性断桥本能

张欢

毕飞宇在“疼痛”的创作母体上成就了一个散布着世俗之乐、理想之圣、流言之怖、抗争之危的家族王国,充满生活中的伤与痛、香与毒。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和一个乳房出发,仅5 000余字挖掘了母爱与人性的深刻主题。《哺乳期的女人》是一个七岁孩子和一个乳房的故事。旺旺因从母乳压抑中爆发出了他生命本能欲望,而被断桥镇的众人视为“小流氓”。集体舆论压制、旺旺被母亲断乳的经历与他自身忧郁、天真的性格,三者合力生成了旺旺“被吃”的命运。他自己无法挣脱人伦传统和长辈们对他的误读与歧视,更无法逃离转型的市场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大背景,而被迫启动心理防御机制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唯一懂旺旺的人——哺乳期的母亲惠嫂,她以母亲名义的呐喊却被湮没在强大的人伦传统与工业社会的冷漠中。旺旺对于母乳的渴记望是工业经济下儿童对于母爱畸形依恋的表征。断桥镇众人对旺旺咬一个母亲乳房的诟病与责难,则是集体无意识搭建的生活表象。事实上,断桥镇的每个人都处于困境中无法自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本文从意识层面的本能和理性两个层面出发,分析留守儿童旺旺的潜在心理。

一、意识层面的本能释放——“我想吃奶”

八岁的旺旺将所有对于母亲的幻想都聚焦在乳房,天真地意识到他只是想要母乳,无论这个乳房的所有者是谁,他都渴望窥探与索取。于他而言,阳光与乳房是一样美好的存在,他需要的也仅仅是他成长中所缺乏的,作为一个孩童,本能需要的母爱和母乳。

母亲与孩子之间本能的接点便是母乳,而母乳自然与女性脱不开关系。断桥镇的女人们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旺旺的成长。旺旺的奶奶是旺旺的養育者,用冰冷的不锈钢碗盛着牛奶等营养品给旺旺喂食,作为母乳的代替,而忽略了旺旺作为孩子的情感依恋。而旺旺的妈妈仅仅是旺旺的生育者。旺旺并没有吃过妈妈的母乳,也缺乏妈妈的陪伴,每次熟悉妈妈的声音之后,便又消失。长期的情感缺失、错位,成为他咬惠嫂乳房的潜在因素。惠嫂是个哺乳期的母亲,她给孩子喂奶时因乳水膨胀而洋溢着母性的奶子,和拨弄婴儿耳垂的充满着对孩子无限疼爱与温柔的场景,激发了他对母爱的极度渴望而咬了惠嫂的乳房。由此,旺旺被村人非议、被爷爷痛打。只有惠嫂真正了解旺旺的情感需求,并试图满足旺旺对母乳的渴望。惠嫂才是旺旺真正意义上的哺育者,她试图改变,但却失败了,她的行为惹恼了以婆婆为代表众人。旺旺的成长史是干瘪的,甚至异形的生长史。从弗洛伊德强调幼年的口腔、肛门和性三阶段理论可知,旺旺的婴幼儿时期发生了断层,母亲的缺席是断层的直接因素。

小说中,旺旺赶来码头想再看一眼父母的时候,“瞳孔里头只剩下一颗冬天的太阳,一汪冬天的水”。泪水在父母眼中代表激情,而在孩子眼中是空洞,是生命的漂泊无依。旺旺透过缝儿观察着在阳光中闪耀的乳房,坚信乳汁是温暖而清凉的,旺旺将母乳当成和阳光同样美好的事物,他对母乳的陌生以及惠嫂对婴孩的宠爱使得他将乳房当成母爱的表达。旺旺的心理活动轨迹促成了他咬乳房的行为活动,他对母爱的渴望以及眼睛总离不开惠嫂那个方向,向爷爷直接表达为“我要吃奶”的欲望。旺旺将太阳的温暖、哺乳的乳房与母爱的关怀、包容联系在一起,太阳之于他的温暖感受与他不曾体味过的母爱联系起来。而当旺旺的需要不被周围人理解时,阳光也随之变得瘦长清冷、尖锐凌厉了。

二、意识层面的理性反思——“你不是我妈妈”

环境塑造人格。咬乳房事件的发酵除了集体无意识作用,与他的成长环境也有关联。小说开头讲述了旺旺的生活环境——断桥镇,一个“断”字便道出了生活状态的悲哀,河水不仅是断桥镇地域之界,更是断桥镇人心灵之界。“断”的是空间,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是一种小世界与外面大世界的隔离,也是一种生活在镇里的男女老少间的隔离,天然环水的地貌造成了隔绝与封闭,化身成“孤岛”的能指表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非常普遍,老人被动接受着工业化带来的便利、富足生活,然而头脑仍旧充满僵化封建思想,从而形成新旧冲突,在本能欲望与理性的冲撞中无所适从,受制于舆论。环水的断桥镇,封闭、狭窄,滋生了乳房与男童之间的非议,村人们互相传言以娱乐他们的茶余饭后,以往舍不得下手的爷爷操起笤帚打了旺旺,旺旺大病回来之后躲在门缝中忧伤地看惠嫂喂奶,他眼中的阳光从此瘦长而充满忧伤。惠嫂心疼着旺旺的孤独,勇敢地突破村人“文明”的禁忌,把旺旺带到后山,想要满足旺旺的心愿时,旺旺看到“金色的阳光正照在坡面上,坡面是大片大片的绿,又茂盛又肥沃,油油的全是太阳的绿色反光”。瞬间,母爱将至的激动充斥在旺旺心中,重新活进了那个阳光温暖的世界,然而却羞愧又惶恐地拒绝了,“我不,不是我妈妈!”旺旺逃离了这像阳光般充满母爱的关怀。

在成长过程中,旺旺潜意识中遵循着“快乐原则”,及时行乐的本我被集体无意识的众人所压制,超我也用“道德原则”极力抑制由本我所产生的、不被社会所期望或认可的冲动。而自我作为人格当中能够接触到现实的部分,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尽可能满足本我和超我并在两者中做出选择。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与母爱的极度匮乏,这种“错位”的生命体验让他萌生出对母爱的无限渴望,当本我在享受快感的同时,一系列的诟病也迎面而来,他不得不激活“道德原则”来压抑自己本能,对心智进行催熟以符合大人的伦理观,以及对棍棒和言论的恐惧也实现了一种意识层面的教化。

旺旺躲在门缝中偷看惠嫂哺乳,是无意识地采用反复再现相关创伤记忆的方式,获取重复体验,以求保护自己避开伤害,这是创伤记忆刺激、固着、重复、再现等基本特征的表现。他单纯渴望着母爱,可这种渴望只能偷偷的发生,一旦被大人知道,他还会受到暴力。旺旺“我不,不是我妈妈”的呼喊也是原始本能被理性规训的结果,也是自我压抑的结果。自我对本我的压抑,全然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当旺旺的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下意识的将伤痛经验或欲望潜抑到无意识以化解一种由于本能欲望连带出的内疚感、罪恶感,意图让自己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承认惠嫂和妈妈是两个不同个体的事实,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认知是在工业社会中催熟的,而非自然生长。

被成长的生命创伤于旺旺而言可能难以弥合,对于母爱的追寻也依旧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道路。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文中舆论的传播者成了刘三爷,而不是类似惠嫂婆婆一样的女性,也暗含了女性对于儿童和母亲的生命本能的一种情感认同。鲁迅的《而己集·小杂感》中说,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女性十月怀胎时一个脐带连接着母亲与孩子之间细腻敏感的关系,而后就是或长或短的哺乳期,通过母乳让母亲和孩子都得以释放生命的本能。当舆论一层层压过来时,惠嫂异常凶悍地吼道:“你们走!走——你们知道什么?”一个女人的母性在惠嫂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对于旺旺的袒护也出自于一种母性的生命本能,借着母性的力量对传统道德舆论与人性的冷漠发出控诉。然而,控诉之后,邻里关系成了陌路人,惠嫂还是小心翼翼地哺乳下一代,依旧束缚于种种封建道德。断桥镇的女人们都处于失语的状态,承受着村人关于人际道德的非议,屈服于这样的舆论伤害,也昭示了女性母性本能释放的两难境地。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果旺旺是一个七岁的女孩,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旺旺七岁,学龄阶段却没有学校,也没有朋友,连同母爱都不曾真正拥有过,他渴望阳光般的母爱,像企盼糖果一样企盼着母亲的拥抱,可是这种渴望与期盼可能直到整个童年结束都不会真正实现。

救救旺旺们,人们应有所行动。

(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母性断桥本能
严歌苓小说中“母性·雌性”观的建构及特征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逆本能
断桥真美
吉米问答秀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断桥初相识
儒家家庭主义的母性角色——以医疗实践为视角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