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日本、英国、埃及特派特约记者 青木 陈言 纪双城 曲翔宇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来,不仅令抗疫防疫设备的需求猛增,而且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外一些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产品,要么成为至关重要的诊断利器,要么一下子成为广受追捧的抑菌“神物”。考虑到疫情过后,人们对其中产品依然会有较高需求,中国企业不妨现在针对相关投资给予关注。
德国:有完整产业链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德国西门子、拜耳等医疗企业捐赠了武汉医院急需的CT、移动DR、超声、血气诊断等医疗设备,为控制疫情发挥了作用。“德国医疗器材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总产值目前约为300亿欧元左右。”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医疗经济学者罗德里格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有180家医疗器械生产商,医疗器械产品1/3用于国内市场,另外2/3产品则用于出口,主要市场除了欧盟就是中国等国家。出口产品以高端为主,如X线、CT、核磁共振成像仪、内窥镜、心脏起搏器、透析机等,许多都可以用于防疫。
不少中国投资者已盯上德国医疗器材产业,前两年出现多起相关收购案。2017年2月,江苏鱼跃集团收购了欧洲最大的心脏除颤器生产厂家、德国Metrax医疗公司。2019年8月,凯辉基金收购了德国医疗设备集团Medifa的少数股权,后者专注于整套模块化手术室系统、移动式手术台及手术室配件等生产。“目前,中国企业对德国医疗器材的投资主要是并购中型企业。像西门子这种大型企业,由于资金、政策等原因仍没有涉足。”罗德里格斯说,随着中国医疗企业越来越壮大,也可以在德国设立工厂,打造“德国制造”的中国品牌。
那么,投资德国医疗器材设备又有哪些优势呢?罗德里格斯认为,首先,德国作为欧洲医疗产业的中心,拥有完整产业链: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创新,到国家基金和投资人的介入,寻找合作伙伴,企业生产,最后到销售或出口,都可以在德国完成。
其次,德国各地都有医疗产业园,能给予中国投资者一条龙服务。比如,德国汉诺威的医药园内,有著名的汉诺威医学院、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INI)以及弗劳恩霍夫毒物学和实验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
在罗德里格斯看来,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中端产品也不是没有出路。本次疫情中,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普遍缺乏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一些德国、捷克和法国的口罩企业订单多了几十甚至几百倍。他认为,中国企业不妨投资这一领域,可以在中国国内初加工,然后在欧洲再加工,以“欧洲制造”出售。
投资德国医疗器材产业有一个难点是,2018年12月,德国修改了外商投资法规,降低医疗健康等行业应接受德国政府审查交易的股权比例,无形中扩大了审查范围。这给中国企业投资德国顶尖医疗器材设置了障碍。▲
日本:银离子用在很多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后,笔者把银离子抗菌膜贴在了手机上。这是2019年11月在上海进博会上针对富士胶片的各种医疗仪器进行采访时,对方送的。
银离子的抗菌作用算是一个常识,只是用在手机膜上,这样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将银离子用在日常生活各种用品上,无疑对扩大产品销路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笔者和富士胶片的相关人员沟通时,他们讲到公司开发的银离子喷雾器、银离子纸巾等,原来在中国很难打开销路,现在一下子有了市场。理光公司也遇到相似情况。公司去年年底开发的可清除病毒产品“空气笑颜”,在疫情到来后,不用做什么宣传,也有了销路。
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在确诊时需要有新型医疗设备。诊断是否患病,往往需要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方式。该方法比较复杂,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不适合大规模检查。相比之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更有效的诊断工具,并已经得到证实。日立制作所2月为支援中国抗击疫情捐赠的物资中,就包括一台价值350万元人民币的CT机。富士胶片向武汉等地捐赠的医疗设备,也主要和CT、图像处理技术的产品有关。
分析中日两国在医疗产品、医疗设备上的各自特点时,会发现日本保有众多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抗菌抗病毒产品。这些产品在平时处在小众范围内,一旦出现需求暴涨,往往难以满足。因此在同一个品类范围内,根据地区的不同,有数家生产内容相似的工厂,共同保有相关的产品生产能力就变得特别重要。日本企业不会死守某个产品,也不会拒绝和其他厂家的合作。如果能够保证在专利等方面尊重对方,履行相关责任,日企愿意和中国企业合作。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有比日本更为丰富的数据积累,中国企业也非常擅长图像等数据的处理。拿中国在IT技术上的研发能力,和日本医疗装备企业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及世界市场,这该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面是日企看到了中国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不论在工厂的设置,还是产业合作各个方面,中日需要探讨的内容非常多。等这次战疫结束后,该在中日企业中有更多的产品、装备的研发升级推展开来。▲
英国:红外体温仪看好亚洲市场
通过红外热成像体温仪在公共场所进行体温筛检,是部分国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效排查疑似病例的手段之一。但由于价格不菲,红外热成像体温仪目前并没有在全球被普遍使用。在英国,当地的研发企业希望外界能够从这次的疫情持久性中看到,这一设备未来在公共场所更广泛使用的必要性。
在最近一次地方旅游推介活动上,《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见到了英国夜视和热成像公司Ther⁃moteknix的产品经理海默斯。海默斯将公司推出的最新一代红外热成像体温仪放在活动会场入口处,记录从这里进出人员的体温。海默斯介绍说,这样的设备可以在几乎没有延时的情况下分析出哪个是值得警觉的高体温,并将数据长久保存供后续分析。
红外热成像体温仪跟传统的体温
计或者额温枪的测量设备相比,能够实现在数米远距离、非接触情况下、多目标同时体温检测,从而规避大规模体温检测造成的人员滞留,减少人员接触,对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有一定好处。海默斯介绍说,红外热成像体温仪在民用市场的推广,一直是公司认为具有前景的领域。但目前,全球只有部分机场、火车站等公共交通枢纽愿意购买这样的产品,原因之一就是高昂的价格,每台要1.5万-2万英镑。但对于一个机场来说,所需要购买的设备可能要数以百计,并且要考虑到阶段性的维护和更换。他坦言对于部分国家的机场来说,还是会感到贵。
目前,Thermoteknix的红外热成像体温仪主要销往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因为在这些地区的机场以及市区公共区域,当地政府和商界对安全问题更敏感,因此购买的热情较高。相比而言,在欧洲国家,目前购买这样设备的机场还不多。
但海默斯看好包括中国在内的庞大的亚洲市场。目前,领域内竞争者还不算多,除了科研能力之外,市场局限性是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因此,他很希望能与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更多国际伙伴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