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三扶”路径研究
——以中天金融帮扶团结村为例

2020-03-11 19:58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团结村扶志扶智

李 靖 严 杰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是一大根本任务,目前精准脱贫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与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1]。企业通过“三扶”,即扶智、扶心和扶志,扶起贫困人口脱贫的决心、提升他们的智力和脱贫致富的志气,从意识层面和行为层面产生出脱贫致富的动力,高效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三扶”有效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成为精准脱贫工作的主要推动力。脱贫以后,少数脱贫人口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致富的内生动力。因此,坚决不能让已经实现精准脱贫的人口返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一段时期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鉴于此,本文以中天金融[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天金融”)成立于1978年,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540。中天金融旗下员工近20000人,是贵州省内成长最快、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民营企业之一。资料来源: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http://aboutztf.ztfgroup.c-om/about/profile.html。]帮扶团结村[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简称“团结村”)面积46.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26 亩,当前耕地利用率仅占15% 。团结村共39个村民组1,540户5,4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7户1,554 人,未脱贫142户384人,属于贵州省省级一类贫困村。团结村“大发渠”因“当代愚公”黄大发而得名。“大发渠”由距离草王坝7公里外的马家河引水而来,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因在大山上盘旋而过,又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有“天渠”“生命渠”等别名。资料来源:中天金融:关于子公司拟投资设立贵州大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告[EB/OL].(2017-06-29)[2020-02-28].http://www.cfi.net.cn/p2017062

9002610.html。]的实践为例,探索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扶智、扶心和扶志的“三扶”路径。

一、文献回顾

传统的扶贫模式主要是为贫困人口提供保障生活的物质,即贫困人口需要什么,就给他们提供什么。这种单一的物资转移的扶贫模式取得的成效不太理想,反而使得极少数贫困人口形成了一种“等”“靠”“要”的思想。“三扶”这一扶贫的新思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懒惰思想,并且实现了脱贫致富靠自身的思想转变。不仅给予物质和金钱上的救济,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帮助,以提升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因此,“打铁还得自身硬”,扶贫要扶到“点子上”。与“三扶”有关的文献较多,我们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

(一)有关“扶智”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研究

“智”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力,贫困地区的脱贫不能只依靠经济上的帮助,主要依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来实现长期有效的、彻底的脱贫。第五届中国扶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论坛中提到:贫困地区要做到教育扶贫、重视文化和主导产业的引导,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2]。这是把“扶贫”转变为“扶智”的扶贫思想。辜胜阻(2015)认为扶贫工作的重点要从重物质资本向重人力资源开发转移,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3]。杨仪(2015)认为扶贫扶智就是在“挖”贫困的穷根,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重视对贫困人口的职业能力培训,让他们有工作的能力,不再是拘泥于体力劳动,而是促进他们由体力劳动转向智力劳动,从事具有技能型的工作[4]。马永华、王博(2018)认为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对贫困地区的子女给予教育的扶贫,涉及学前、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等教育阶段,在这些阶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并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从根本上落实了教育的扶贫,达到通过扶智来扶贫的目标[5]。

(二)有关“扶心”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研究

“扶心”就是要帮贫困群众树立坚决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贫困人口的心劲,帮助其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真正做到拔除穷“根”。辛釜(2017)认为扶贫之根在“扶心”,若贫困人口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再扶也难以彻底摆脱贫困[6]。王新明(2018)认为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心,通过教育扶贫扶心,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7]。贫困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需要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克服自卑的心理并增强自信心。巴桑旺姆(2018)认为脱贫攻坚要注重“扶心”,探索融合“扶志”“扶智”的新路子帮助贫困人口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从而带领贫困人口走上奔小康之路[8]。

(三)有关“扶志”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研究

刘合光(2017)认为人们的志气缺乏是贫困产生的内因。扶志是搭建扶贫内生动力的基石,扶志有利于促进被扶贫困人口自强[9]。李远山(1990)认为扶“贫”不扶“志”是造成贫困群众经常向政府要钱要粮现象的根本原因,让贫困人口在扶贫中养成了不思上进、好吃懒做等与扶贫的目的相背离的思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因地制宜规划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以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扶起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志气和勇气[10]。谭静(2018)认为扶贫需要坚定的意志,扶贫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给贫困群众的脱贫注入动力和能力[11]。重心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的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上,培养产业工人和教育资助,统筹各种培训资源,为贫困人口的家庭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树立起战胜贫困的意志和决心。

二、中天金融帮扶团结村的“三扶”实践

中天金融深扎根于团结村,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三扶”的帮扶活动,实现扶智、扶心和扶志的有机融合,不仅帮助团结村实现了脱贫,更是改变了团结村居民的精神面貌,提升了脱贫人口谋发展、奔小康的能力。

(一)精准“扶智”,提升脱贫人口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扶贫先扶智,不仅要让贫困群众能够摆脱贫困,更要让他们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中天金融充分重视和发挥义务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并且以职业教育为辅,来改变贫困地区“一代穷,代代穷”的局面,通过精准“扶智”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天金融将“扶智”放在首位,制定“职业新农人”培训计划。一是让年龄适合、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去中天旗下的公司、酒店等地参加“一带一”培训,为团结村储备管理人才。二是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对团结村村民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采取“考试+实践”的考核制度。三是在团结村成立了新型农民双创公共服务中心,对积极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群众赞助80%的创业启动资金,并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12]。培育职业新农人,增加了脱贫人口的就业机会,提高了脱贫人口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打破只能从事高付出、低收入水平工作的限制。无论以后去到什么地方,只要有相应岗位人员的需求,这部分人员就能立即上岗,无需再投入成本进行培训[13]。

(二)精准“扶心”,增强脱贫人口的信心

为了增强脱贫人口致富的信心,中天金融旗下子公司中融人寿,针对团结村“一人得病,全家致贫”的现象,因地制宜的设计保险产品,有效地开展普惠保险业务。为团结村村民现场普及宣传保险知识,积极地为前来咨询的村民代表答疑解惑。向全体村民共捐赠团体意外保险,总保额由2017年的1.9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3.2亿元,能够基本满足团结村村民的人身保险保障需求,可以防止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的发生[14]。中天金融以实际行动助力保险业扶贫攻坚工作,为脱贫人口致富奔小康保驾护航。

此外,为了解决团结村村民心中的后顾之忧,中天金融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到团结村,致力于用“精准医疗”来助推团结村的精准脱贫,有效地防止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第一,改善了团结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通过开展医疗技术的培训,从而提升村医的医疗技术水平。第二,组织专业医疗队对全村700位村民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为村民的健康新生活提供全方位有力保障[15]。第三,联合遵义市播州区疾控中心为163名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医疗队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了一套营养膳食方案。第四,组织专家在现场开展健康咨询义诊,针对身体不便无法前来就诊的贫困户实施上门走访。第五,对有转诊条件且病情较重的村民进行转诊治疗,初步建立起远程医疗会诊,形成企业联动省、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以保障精准巡诊、医疗救治、提升服务的工作格局[16]。

(三)精准“扶志”,增强脱贫人口的主观能动性

中天金融针对不同的教育周期,制定了特色化的精准帮扶方案,教育帮扶覆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全教育周期。中天金融出资3000万建立教育公益基金,制定实施“思源计划”扶贫策略,全额资助学生的学费,每个月给予学生600元的生活补助,签订协议于毕业后返乡,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保证让村民先摘掉贫困帽,然后再谋后期的致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脱贫人口的主观能动性[17]。

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团结村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救命“天渠”,这条水渠中的“大发精神”正是团结村脱贫致富要借鉴和传承的精神。因此,中天金融将这条“救命天渠”变成了团结村村民的“致富金渠”,作价3000万元对接市场成立公司,激发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斗志,让农户的思想从“要我赚”转变到“我要赚”,从被动脱贫变为主动脱贫[18]。“大发渠”作为资产估值入股,不仅扶起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志气,还为脱贫人口的致富之路提供了长久的资金保障,从而增加脱贫人口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脱贫人口自立更生的志气。

三、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三扶”路径选择

中天金融帮扶团结村是“三扶”实践的一个缩影,同时也验证了“三扶”脱贫致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中天金融帮扶团结村的“三扶”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归纳出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三扶”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扶智”路径、消除顾虑的“扶心”路径和融合“三变”的“扶志”路径。

(一)可持续发展的“扶智”路径

1.发展职业教育,培育职业新农人。

为预防脱贫人口返贫,“扶智”是最关键的措施。通过“扶智”可以提高脱贫人口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不仅可以增强脱贫人口的“造血”能力,还可以增强脱贫人口在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诸多环节的话语权和主动权[19]。在一系列帮扶政策的指引下,政府可以联合企业的力量,使大部分农村人口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完成了精准脱贫的目标。但是农村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脱贫的永久性,以实现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目标。政府可以兴办职业教育,提高农村人口就业的能力素质,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新农人,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与新农人的政策扶持[20]。

2.提供创业培训指导,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针对有创业想法和经济基础的脱贫人口,政府应对其进行创业指导和培训。设立农村创业培训中心,一方面为想要创业的脱贫人口提供相关问题的资讯,另一方面,能给予创业的脱贫人口指导,甚至为脱贫人口提供创业资金、设备的支持,保证脱贫人口能够创业成功。资金是创业所必须的,但是刚脱贫人口的经济水平不高,仅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满足创业资金的需求。设立农村创业培训中心既是技术支持,也是资金支持,有了创业培训中心的存在,可以支持和帮助脱贫人口创业,提高脱贫人口的积极性,让他们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21]。这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脱贫人口返贫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一、第三产业,提高就业率。

无论是物资的帮扶,还是“造血式”的扶贫,都是给予贫困人口的生存支持。但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是基础性的任务,致富才是根本所在。因此,在确保脱贫人口的生存支持不断裂的基础上,将生存支持尽可能地转变为发展的持续动力。由“体力”劳动向“智力”劳动转变,实现“低收入”到“高报酬”的跨越,这是经济层面上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根本需要。通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岗位的需求和培训,促进脱贫人口的就业,为脱贫人口谋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助力农村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培育出依靠“智力”劳动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本的新型劳动者,进而提升脱贫人口的就业率,为脱贫人口的发展致富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二)消除顾虑的“扶心”路径

1.降低风险,保障民生利益。

一般来说,人们的收入水平越低,就越不敢拿去冒险投资。少数贫困人口缺乏长远的眼光去规划自身的发展方向,属于典型的风险规避者。贫困人口在脱贫之后,收入明显增加了,但是在他们心里,还是害怕会返贫。脱贫人口追求稳定和万无一失,他们对投资更加谨慎。无论是发展种养殖业,还是乡村旅游业,他们不敢轻易冒险,持观望的态度。他们希望投资是稳赚不赔,一旦有任何的风险,他们都不可能会参与其中。因此,在预防脱贫人口返贫的过程加入“扶心”的内容,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人口注入持久能量的一个重要途径[22]。针对脱贫的人口,政府或者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兜底保障措施,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才会积极地投入其中。对于种养殖业,可以给脱贫的人口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降低脱贫人口的成本投入,这样他们手中会留存一部分可支配资金,用于日常的生活开支。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拿一部分资金投入,企业作为主投资方,按照投入资金的比例来进行利润的分配,这样可以保证资金的小部分投入,就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脱贫人口都会踊跃地尝试。等他们获得一部分利润后,他们就有了致富的信心,进一步追加资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收入。

2.设立奖学金,激发脱贫人口子女学习的积极性。

助学金是保障贫困人口子女完成学业的基本保障,但在脱贫后,助学金的作用相对就降低了。此外,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他们需要新的激励机制,相关的企业可以设立奖学金,分等级地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工作。让脱贫人口意识到孩子只要努力读书,具备较高的知识与技能,就能获取一部分资金,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同时,让学生更加认识到读书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脱贫人口树立信心,为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3.招聘职位适当倾斜,助力脱贫户子女就业。

教育扶贫确保贫困学生“能就学”,但在大学扩招以后,衍生出一个问题:怎样确保脱贫户子女“能就业”?目前从公务员招考的职位上看,某些职位有向贫困地区户籍的学生倾斜的迹象,这是帮助脱贫户子女就业的一种方式。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的企业岗位招聘,需要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形成一个闭环,每一个主体在招聘岗位的设置上,适当向贫困地区的毕业生倾斜。一方面,能让脱贫人口减少对子女完成教育后的出路担忧;另一方面,也能增强脱贫户子女的信心,激发内心的斗志。

(三)融合“三变”的“扶志”路径

1.资源变资产,农村资源利用最大化。

对于贫困人口脱贫之后,政府应该给予他们致富的动力。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地理环境和可用于发展资源的限制,脱贫人口想要致富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脱贫人口可以将土地、闲置房屋等转变为股份,由此,脱贫人口直接成为公司股东,每年可以按股份分红[23]。这样脱贫人口致富有了根本性的保障。因此,预防脱贫人口返贫,需要融合“三变”改革的经验,将农村资源的利用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脱贫人口可以考虑土地资源使用的多样化。现在的农村基本已经完成了土地确权,因此,这是一个对农民有利的客观条件。脱贫人口的部分土地可以进行租赁和流转,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如果土地被估值入股企业,那么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定的股权,即可以参加一定的利润分红。另一方面,脱贫人口可以考虑活用闲置房屋。农村的闲置房屋可以进行适当的装修,改造为农家乐或者是民宿,用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出租房屋能够获取较多的收入,花费的成本少,那么所获取的利润就较大。其次,如果没有能力和资金进行装修,可以将房屋整体租给旅游公司,每月收取一定的房租即可。

2.资金变股金,思维由“挣钱”转变到“赚钱”。

一些脱贫人口因为之前的贫困思维的限制,他们想要通过劳动力去挣钱,没想过将手中的资金进行流动,然后获取更多收入,或者是想到了,但是不敢轻易地冒险做投资。因此,他们的思维永远停留在“挣钱”层面而非“赚钱”层面。

资金变股金改变脱贫人口获取收入的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用体力劳动去获取报酬,而是通过“钱生钱”的方式获取。脱贫人口手中会有闲散的资金或备用资金,却苦于缺乏致富的渠道。因此,通过资金入股农村的产业,根据出资的多少来折算为股份,在年底时参与产业的利润分红即可。这部分收益远高于存在银行一年所获得的利息,只要获得了利润分红,贫困人口就能最大限度的将资金投入到产业中,既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又进一步刺激农村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机制。因此,要加大面向脱贫人口的各类资金整合力度,通过“资金变股金”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24]。

3.脱贫人口变股东,创造从脱贫到致富的可能。

一些脱贫人口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对机会的把握能力较差,思维固化,认为只能通过打工的方式去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身处于打工的身份,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也不高。一些知识层次较低的普通员工永远都是帮老板做事,无论多么努力的上班,收入水平也很难有太大的提升。因此,脱贫人口地位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资金、房屋或土地资源进行入股投入到相关产业中去,贫困人口的身份立即发生转变,从原来的员工变成了“股东”,这实质改变了脱贫人口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可以帮助脱贫人口获取较多的资产性收入[25]。身份的转变,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脱贫人口致富的斗志。脱贫人口从内心迸发出要致富的决心和信念,从而付诸实践,创造从脱贫到致富的可能。

猜你喜欢
团结村扶志扶智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汽笛声声,奏响内陆开放乐章
扶贫·扶志·扶智
真情帮扶 “天渠”变“致富渠”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团结村的“小目标”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