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水,饶光洋,廖岚岚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将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理念,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公共课、专业课全课程育人格局,进而与思政课程一道形成大德育、大思政格局,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文章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策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讲授基本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放大电路(电压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和基本应用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的原理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元器件和基本电子线路的原理及其应用,掌握相关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电路焊接实践技能,为后续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的技能目标突出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相比,该课程特色在于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和专业技能培养密切相关,并且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测量数据要求科学、规范、准确,要求专业工作人员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的职业态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这些思政元素整合到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引领技术发展的第一动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极高,学校专业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创新精神元素。例如,在课程中,通过挖掘、讲授新技术、新器件和新工艺带来的巨大变化,可以培养学生崇尚创新的精神。例如,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无论是三极管的发明代替了传统的真空电子管,还是集成电路的发明,都给电子线路和计算机带来了在功耗和运算速度上的巨大变化。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创作、参加各类赛事的过程中,也可重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善于创新的思维以及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意识等。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对于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无论是嵌入式系统设计还是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制造,都要求具备这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爱岗乐业的职业道德品质。在电子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无论是焊接工艺、电子元器件检测,还是仪器仪表的应用和检测,无不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特别是在进行电子技术实践过程中,更加能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是在实验课和实习前,必须强调学生遵守实验(实训)室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流程要求;同时通过列举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以达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二是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要求各个实验小组务必准确、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坚决杜绝编造实验数据现象,以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德;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清理操作台,按要求搞好实验和实习场地的卫生。三是在实验和实习过程后,让学生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和实习报告,严禁抄袭和撰改相关数据,从而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美国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说过,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学生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有更加长足的进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养成,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
在二极管大信号模型及其应用电路教学中,对非线性器件二极管,采用理想模型和大信号模型来简化和应用二极管。介绍在工程实践中化繁为简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电子技术中,通过对电路和仪器仪表的仿真应用,就可以对电子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性能有很好理解,以此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精神。
在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中,主要原理是通过两种三极管互补应用、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功率放大的功能。通过该原理,给学生讲授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把自己优势和别人优势结合起来,协同高效,才能更加有效能地完成事情。
通过对线性集成稳压器与开关集成稳压电源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优缺点,在应用中要充分利用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每个人在工作中,也要发扬其优点,克服其不足,充分利用个人的优点来共同完成好工作。
课堂讲授是知识传播的主渠道。在专业课堂讲授时,要重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等课程思政元素,将精选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用贴切的方法融入,这样才能在育人育德方面不着痕迹、水到渠成。例如,在讲授半导体材料时,从本征半导体的纯度要达到99.9999999%的要求,关联到我国过去长期不能生成大面积单晶硅半导体,到现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在国际竞争中迎头赶上,部分细分环节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讨论是提升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设置特别环节,在某个关键点,由教师有意识地集中融入,有侧重地展开,有目的地引导升华。
例如,在讲授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时,布置一个讨论题“电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让学生上网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中间展开讨论。通谈过电子技术和AI(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引导学生关注人们的需求,关注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毕业后能设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而努力。
例如,针对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反馈”“互补”和“增强”三种概念和技术,展开讨论,同时让学生将三个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提升思想境界、拓宽思维视野。
专业实践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践环节可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通过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则,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的精神;在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重点学生挖掘操作技能,以及达成实验目标所需要的注重环保、讲求效益、严肃认真的职业精神,还有价值取向和意志品质等,使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等方面产生深刻的体验。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能否在各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能否落到实处,达到预定目标,还要制定一个评价指标作为考核的指挥棒。
在常规的专业课程考核目标中,通常都只会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各个小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最后的考核情况。这些考核环节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和专业素质进行考核,而没有将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养成和创新精神列入考核指标中。基于思政课堂的专业课程考核,要将评价标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掌握内容和效果,还要看其协助同学完成情况,课堂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次数和质量,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现在的“互联网+教育评价”平台,可以将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和讨论情况、参与课程实践的情况、完成课程作业情况,都记录在其中,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将综合评价学生在学习纪律、知识学习、技能实践与工匠精神培养、创新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等多元形式评价指标以星级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首先可以革新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丰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与单纯思政课程教育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其次,可以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显性指标目标、而轻道德品质方面的隐性目标达成的现象;同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科学探索方面的具体案例,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最后,通过修订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植入思政教育元素,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必也会使教师更好地将所教的课程与社会伟大变革和行业技术发展变化相结合,更加重视探索和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思政的成效是很难量化体现的,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精神面貌的转变是能感受到的。通过课程师政教学调研,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体现出以下四个方面:(1)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小组成员在交流合作的频率明显增多,提升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2)通过课堂上的比赛,发现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明显变强了,学生变得更加敢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敢于开拓创新。(3)通过规范在实践操作中的各项规范,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严谨、细致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4)通过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得到都增强。
通过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促进了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统合提升和发展,是提升课程绩效,真正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在专业课程中时实施课程思政,还存在着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总体要求和理念理解不到位,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同时讲授思政内容的能力有限,思政课程老师和专业课程老师相互协作模式不规范,政府和学校对实施课程师政课程建设中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都有待在后续的政策层面和教师层面不断加强和完善。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其育人目标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也是加强当代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抓手。工科专业高校教师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立足专业课程学术内涵,制订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通过讨论、展示和实践等有效教学方法,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思想价值教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培养能够满足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和专业岗位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工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