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海,贾天柱
(辽宁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性状描述是对中药品种进行真伪鉴别的一个过程,但性状鉴别只能解决中药是与不是的问题,而不能解决质量好坏的问题。虽然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根据经验可初步判断中药质量好坏,但这种经验是一个非量化值,不客观,也没有实验数据基础,更没有和药典相关成分含量高低的关联。本研究力求将蒺藜的性状描述和其成分含量关联起来,进而从中药的性状来判断所含有效成分的高低,初步判断其质量的优劣。本研究收集了18批蒺藜样品,根据药典蒺藜项下的性状,建立了蒺藜的性状描述,对样品性状描述分组并利用感官评分法对其性状描述进行量化评分,同时利用比色法对蒺藜的黄酮和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利用相似性公式进行计算,找出相似性,从而揭示蒺藜性状外观与主要成分的联系。本研究试图从性状外观上找到与蒺藜质量的联系和关系,进而从性状外观上初步判断蒺藜质量的好坏,为蒺藜经验鉴定和中药炮制品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的此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1-3]。
UV5200分光光度计(日立日本);HC-2062离心机(中科安徽);QS64超声提取器(奥特赛恩斯天津);UV SL2.1工作站(日立日本);SF-130B粉碎机(上海冠联);微波炉(格兰仕P70F23P-G5)。
18个蒺藜购于全国多个地区,经辽宁中医药大学王荣祥教授鉴定符合药典要求;蒺藜苷元对照品(25R-Spiro-stan-4-ene-3,12-dione,实验室自制,纯度≥98%)、芦丁对照品(大连美仑,批号20180403,纯度99.5%);盐酸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公司)。
取蒺藜苷元,加甲醇制成0.021mg·mL-1溶液,取芦丁加稀乙醇制成0.015mg·mL-1溶液。
2.2.1 取蒺藜样品 细粉0.5g,精密称定,置圆底瓶中,精密加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h,放冷,再称重,甲醇补失重,摇匀,滤过,精吸续滤液10mL,回收至干,残渣加正丁醇饱和的水10mL,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5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2次,每次5mL,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80%甲醇移至并定容至50mL量瓶中,摇匀即得[4]。
2.2.2 取蒺藜样品 细粉0.4g,精密称定,加石油醚25mL索氏提取器提取4h,石油醚弃去,药渣干燥,加甲醇25mL回流4h,甲醇液蒸至干,用稀乙醇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摇匀,即得[5]。
2.3.1 精密量取蒺藜苷元3mL或2.2.1项下供试品各2~4mL置具塞试管中,挥干溶剂,精密加高氯酸5ml,摇匀,置60℃水浴保温15min,取出后立即冰水浴冷却至室温,以同法为空白,在285nm波长处测定。
2.3.2 分别取芦丁3mL和2.2.2项下供试品2~4mL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 1mL的5%NaNO2摇匀5min,加1mL的10%硝酸铝,摇匀静置5min,加10mL的0.1%NaOH溶液,用水至容量瓶刻度,静置15min,同法作为空白,在波长510nm下测定[6]。
精密量取蒺藜苷元对照品溶液1.0、2.0、3.0、4.0、5.0mL,分别置具塞试管中,按2.3.1项下285nm测定。另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 1.0、2.0、3.0、4.0、5.0mL,置于25mL的容量瓶中,按2.3.2项下方法制备,在510nm处测量吸收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得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见表1、2。
图1 蒺藜苷元和芦丁标准曲线Fig.1 Standard curve of Tribulus terrestris aglycone and Rutin
表1 蒺藜苷元和芦丁的质量和吸收度Tab.1 Quality and absorption of Tribulus terrestris aglycone and Rutin
表2 蒺藜苷元和芦丁的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Tab.2 Regression equation,linear range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ribulus terrestris and Rutin
精密吸取蒺藜苷元、芦丁对照品,按2.3项下方法测量吸收度,连续测定吸光度6次,结果见表3,RSD为0.83、0.92%,表明仪器的精度良好。
表3 精密度试验结果Tab.3 Precision test results
取1号样品6份,按2.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按2.3项下方法测量吸收度,结果见表4,RSD(n=6)分别为1.17%,0.72%,说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表4 重复性试验结果(mg·g-1)Tab.4 Repeatability test results(mg·g-1)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0,10,20,30,40,60min 时间点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 5,RSD(n=6)分别为 1.06%,1.07%,表明对照品在60min内测定结果稳定可靠。
表5 稳定性试验结果Tab.5 Stability test results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0.25g(测定芦丁含量取 0.2g),加入蒺藜苷元 7.60mg(测定芦丁 2.77mg),按2.2项下方法制备,按2.3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及回收率,结果见表6。
表6 加样回收试验结果Tab.6 Test results of sample adding and recovery
2.9.1 各产地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各产地样品适量,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项下方法测定,结果见表7。
表7 蒺藜样品中总皂苷和总黄酮成分测定结果(mg·g-1)Tab.7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total saponins and flavonoids in Tribulus terrestris samples(mg·g-1)
2.9.2 蒺藜饮片性状描述的确定和评分 根据18批蒺藜饮片样品,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蒺藜性状的描述,分组并评分,即“本品为不规则的段(A),根呈黑褐色,密生须根(B)。茎干质硬(C),表面深绿色(D),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E)。叶多破碎皱缩(F),展开可见矩圆形或斜短圆形(G),被柔毛(H)。有时可见黄色小花(I),可见单一或5个放射状排列分果瓣(J),背部黄绿色(K),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L),气微,味苦、辛(M)”。将18批样品,随机取等量(200g),平铺在桌面上,将其分成A~M部分进行评分。对于每一部分评分的标准是,如果不具有相应性状特点的则计0分,具有的则计1分,如果具有且相对较多的时则记2分,结果列于表4。
表4 蒺藜性状评分与含量权衡值Tab.4 Trait trade-offs,content similarity of Tribulus terrestris
表5 蒺藜性状与含量的相似度Tab.5 Trait trade-offs,content similarity of Tribulus terrestris
2.9.3 样品总皂苷与总黄酮含量差异权衡方法 为了避免样品所含总皂苷、总黄酮的量差异较大而引起的比较结果的误差(即含量大的成分影响较大,而含量小的影响较小的状况),将样品的每一个总皂苷或总黄酮的含量均除以18个样品当中相应的总皂苷或总黄酮含量最大的数值,得权衡值,见公式(1),结果见表4,利用公式(2)[7],将18个蒺藜饮片性状的A-M评分值和总皂苷与总黄酮含量的权衡值进行比较,相似度计算结果见表5。
式中 n:某一生物碱含量;contentnmax:同一生物碱含量最高值。
式中 x:性状评分值或生物碱权衡值;y:总碱权衡数值。
从实验结果发现,本品为不规则的段(A),茎干质硬(C),展开可见矩圆形或斜短圆形(G),被柔毛(H)。有时可见黄色小花(I),可见单一或5个放射状排列分果瓣(J),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L)等性状描述在18个产地蒺藜样品当中均有,没有变化的趋势,因此不能够进行相似性计算。
与总皂苷含量变化相比,背部黄绿色(K)为73%,气微,味苦、辛(M)为82%相似度很高,说明果实发黄绿色和苦、辛味浓的蒺藜总皂苷含量的相对较高。而B、D、E、F和I等这些性状与总皂苷相似度非常低,说明这些性状与总皂苷含量没有关系。
与总黄酮含量变化相比,表面深绿色(D)86%,叶多破碎皱缩(F)80%,相似度极高,达到80%以上,说明茎表面深绿色(D)和叶多破碎皱缩(F)的蒺藜总黄酮含量相对要高,B、E、I、K和M等这些性状与总黄酮相对较低,说明这些性状与总黄酮含量关系不大。
总成分是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权衡值加和,代表蒺藜的总的有效成分。与之相关较大的是茎表面深绿色(D)55%,叶多破碎皱缩(F)75%和(果实)背部黄绿色(K)56%,说明具有这3个性状的蒺藜药材质量相对较好。
本实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的是比色法,目前含测常见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法只能以一个或者是几个成分去评价药材的质量,相对比较片面。而比色法却能从某类成分总体的含量去评价药材的质量,因而更具有客观的代表性,且本研究针对蒺藜药材含有皂苷和黄酮,这两类成分是蒺藜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比色法测定皂苷和黄酮,且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参考价值。本实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比色法简便易行,适合皂苷和黄酮的含量测定。
本研究对蒺藜18个产地性状描述每一项分别打分,每个描述和总皂苷、总黄酮和总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似度计算,揭示性状和含量之间的关系。对于蒺藜的性状描述的客观量化并与成分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对中药性状描述的客观、量化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