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爱林
(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婴幼儿肺部受到病原体、细菌的感染,或出现羊水吸入等情况,易感染肺炎病症。除此之外,过敏反应也是导致肺炎疾病等儿科疾病的原因之一[1]。在患病期间,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咳嗽、口周或者指甲发绀等炎症[2-3]。在对小儿肺炎病症进行治疗期间,往往需要联合细节管理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34例,男性患儿人数为23例,女性患儿人数为11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3.14±1.08)岁;病程3~8 d,平均(5.63±0.18)d。对照组34例,男性患儿人数为21例,女性患儿人数为13例。年龄11个月~5岁,平均(3.35±0.61)岁;病程3~10 d,平均(5.73±0.2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普通护理方式护理对照组患儿,主要包括:①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住院空间。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 ℃内,选择吉米沙星、利巴韦林等病原敏感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药物能够达到有效杀菌、消炎的效果,治疗结束后,检查患儿病原体感染情况,重点在于:观察患儿机体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是否得到纠正。②当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整体趋于稳定后,调整给药方式,由原先的静脉输液形式调整为口服,继续进行为期7~10 d的治疗。③患儿年龄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差,生活中的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其再次发病。因此,由医护人员向患儿家长科普本次发病的诱因,提高家长的认知深度。④针对患儿是否出现高热、盗汗等现象,采用综合性防护方式,全面保证患儿的安全。⑤饮食方面,在全治疗周期内,以易消化的流食为主,注重营养均衡及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定期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刻上报医师,行紧急干预[4]。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基于细节管理的护理,具体内容为:①由本院护士长和资深护士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每一项护理工作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升细节护理管理工作理念,同时确保患儿和患儿家属在充分了解每一项护理操作原理后,再进行实际护理操作。在此环节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护理重点。②加大生命体征检测频率,当患儿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白、盗汗严重等症状时,必须及时干预。③如前文所述,患儿机体抵抗力较弱,任何微小的疏漏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患儿出现呼吸急促症状时,若护士未能重视或未及时发现,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危及患儿生命,故必须随时做好急救准备。③排痰护理。医护人员采用扣背辅助排痰的方式,帮助患儿排痰。用手掌心对患儿的背部至下而上进行“叩击”,注意对力度的把控,并将时间控制在120 s内,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20次左右[5]。进行6~7次操作后,可帮助患儿排出肺部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在此期间,要重点关注患儿的心率变化、呼吸状况和面色状况。告知患儿家属叩击排痰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双方的配合度。若口腔分泌物发生堵塞,或出现体内缺氧等情况,可采用口服祛痰药物或者吸痰器等方式进行辅助排痰。抬高头部位置有利于防止出现误食或者呛咳等问题。④针对并发症,必须强化细节管理,用轻柔的语气安抚患儿的情绪。针对腹胀与便秘的患儿,每日按顺时针方向对患儿的腹部进行热敷、按摩护理,有利于消除腹胀,并改善便秘[6]。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分析两组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儿可正常呼吸,生活质量正常转归;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偶尔咳嗽,呼吸通畅;无效:所以症状均未见好转,咳嗽频繁、呼吸不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FEV1、PEF、FVC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护理有效性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有效性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儿有效性对比[n(%)]
肺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疾病,由于儿童各项身体机能发展不成熟、抵抗力低下,不能完全抵御病原菌和病毒[2]。小儿肺炎多发于春秋季节和冬季,易反复发作,危害性较大,会对患儿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同时也会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儿肺炎的病情发展迅速,变化速度较快,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还易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婴幼儿死亡[3]。因此,在为患儿提供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加强对疾病患儿的护理,成为相关领域医护工作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细节护理管理方法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相互结合,对于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具有积极的影响。将上述两种护理干预方法联合使用,可构建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使患儿的各项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均能得到充分满足,并且还可以对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加以弥补[7]。
将细节管理融入到护理干预的全过程中,可从患儿的入院、治疗、出院和家庭治疗方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持续优质护理[8]。在患儿入院之初,医护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鼓励患儿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对患儿进行观察,了解并掌握患儿的兴趣、喜好和需求,护理人员可据此调整护理干预细节,并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9]。通过眼神交流与肢体接触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安抚患儿,使其更积极地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尽快恢复身心健康[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针对小儿肺炎疾病的临床护理,医护人员要重视细节管理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丰富患儿的生活,缩短康复时间;同时,在组织各项活动期间,认真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在患儿出院后,医护人员建立联系卡,定期通过电话、微信和邮件等方式对患儿进行持续随访,并记录患儿出院后的状况,便于及时提供有效治疗和护理管理方案,使患儿彻底摆脱疾病困扰,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12]。
综上所述,在肺炎患儿的常规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方法可充分改善患儿的预后,提升其肺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