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资性担保公司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2020-03-11 12:26:43赵仁树淮南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0年51期

赵仁树 淮南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前言:担保公司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通常由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决定,因此,要想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关键是将担保代偿赔付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在强化自身控制风险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和公司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机制。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够加快扩大担保规模的速度,又可避免风险损失持续增加的情况出现,本文所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有目共睹。

一、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一)现有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长久以来,担保行业所用管理制度,均未达到持续且完善的标准,经营规范和准入要求间,有较为明显的矛盾存在,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担保公司管理松散,缺少规范且系统的管理标准。例如,部分担保公司尚未将审核工作提上日程,业务操作较为随意,经营风险随之出现,再例如,部分公司没有做到彻底分离不相容岗位及部门,不仅经营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出现风险的概率也更大[1]。上文所提及现象,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担保公司现有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反映,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确定制度优化方向并加以落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风险无法得到实时监管

由现行法律涉及担保公司监管的条例可知,对担保公司进行监管的模式,通常为属地监管,不同地区出台监管制度及细则,通常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存在。事实证明,将原则条款为依据,对有关部门可独立审批的业务范畴进行规定,通常会受到金融环境、经济水平影响,与此同时,拥有越广业务领域的担保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所承担压力往往更大。

(三)担保公司人才储备不足

目前,担保公司面临问题,还有人才储备不足。在风险管理部门就职的人员,通常为法律、会计或银行从业者,在上述领域积累的经验,虽然能够使人员能力得到增强,但也有难以弥补的短板存在。首先,法律从业者的法律功底往往十分扎实,对融资担保所处财会环境的认知,通常停留在表面;其次,在掌握公司财务情况方面,会计师的优势较为明显,但其并不擅长分析公司经营情况;最后,曾在银行就职的人员,即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却普遍存在财务知识不扎实的问题。由此可见,要想使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担保公司应对人才培养工作引起重视。

二、融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策略

结合担保公司所呈现出发展情况可知,现阶段,多数公司仍然处于调整阶段,不仅要对意识进行增强,还要通过调整现有商业模式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与此同时,当今社会所处经济发展时期的特点,主要是较易出现业务补偿风险,这也给担保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对风险进行控制成为多数公司的首选。

(一)优化现有制度

在优化现有制度时,管理人员需要对三方面内容引起重视。首先,将公司制度及董事会授权作为依据,对相关工作加以落实,最大程度减弱外界因素所带来干扰。内审委员会负责监督并审核管理成效,管理委员会控制风险的依据,通常是董事会针对业务风险制定的偏好及容忍度,二者的关系为相互牵制。其次,全面审核担保对象,确保合作公司拥有理想资质和信用等级。最后,彻底分离不相容岗位及部门,解决岗位冲突致使工作质效降低的问题。

除此之外,担保公司还应借助先进技术,对现行内控制度和会计制度加以落实,确保会计信息具备应有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完整性,杜绝虚假报告被提交的情况出现。现阶段,实证有效的管理策略为分类管理,在开展分类管理相关工作时,以下内容需要尤为注意:其一,对分类规范性加以提高,使资产质量、收益损失得到精准反映;其二,落实以损失准备金为核心的制度,确保各类损失均可得到及时、高效的回收;其三,加大资本约束力度,通过主动管理资本的方式,对风险所带来损失进行最大程度的弥补[2]。

(二)加大监管力度

一方面,由监管部门根据暂行办法对实施细则加以制定,借助现有沟通机制,通过优化现有制度的方式,推动风险控制相关工作,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征信管理部门和担保公司联手,根据融资担保特点,对反馈机制加以制定,确保申请公司信用度、履约情况,均可经由管理系统进行准确呈现,后续工作的开展难度,通常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降低。

(三)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社会带来了难以忽视的影响,不同岗位对人才所提出要求自然有所变化。项目部门应向管理部门提交符合实际情况的担保数据,供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审查,在此基础上,结合潜在风险因素,对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加以制定。要想达成该目标,关键是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判断业务风险,一方面,担保公司需要增加薪资待遇,使自身对管理人才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对人才培养工作引起重视,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的方式,强化管理人员识别和判断风险的能力,随着工作经验逐步得到累积,业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通常可以出现较为明显的降低。

(四)其他有效策略

1.明确风险因素

(1)道德因素。道德风险指的是担保人员存在不规范行为所带来风险,此种风险通常有极大的隐藏危害,可以说,只有掌握道德风险适用防范手段,担保公司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2)法律因素。担保业务往往涉及诸多责任主体,一旦存在不合规操作,便会致使法律风险出现。一般来说,担保业务涵盖法律关系,主要有:以债权人、债务人为主体的借贷关系;以债权人、担保人为主体的担保关系;以担保人、债务人为主体的受托担保关系[3]。不同关系往往对应不同法律文本,例如,质押合同、贷款合同及担保合同。现阶段,担保公司对金融信息进行共享的程度普遍未达到理想水平,各部门遵循管理制度,通常存在不同标准,法律风险自然难以得到彻底规避。(3)其他因素。目前,我国有部分担保公司是以政府政策为基础所成立的,不具备完善的防控措施与治理结构,在行政机构任职的人员,通常缺少实践经验,这成为担保公司所制定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

2.重视风险评估

(1)保前调查。担保公司需要全面调查被担保公司负债和资产持有情况,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公司经营理念,明确被担保公司是否具备长期运行的条件。对被担保公司进行审核时,担保公司既要审核被担保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还要前往税务和工商部门,对公司资料进行收集,确保公司所提供资料真实、有效。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担保公司还可以选择引入第三方保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第三方保证的方式,将担保风险降到最低。(2)保后监管。银行、担保公司、被担保公司对合同进行签订,则表示担保生效,双方应自觉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由担保公司负责担保后工作的落实,通过实时交换相关信息的方式,确保履行合同期间形成信息,均可得到全面核查。与此同时,担保公司还要对被担保公司出现的变化引起重视,这也是保后监管的主要内容。

3.与银行达成合作关系

从商业银行的立场来看,担保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存款、拓展业务和共担风险,由此可见,与银行达成合作关系,由银行处获取资金流等信息,将贷款担保风险降到最低,对担保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上文的叙述能够看出,持续扩大的担保规模,使担保公司面临业务风险与日递增,这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在监管部门提出精细监管理念的当下,对管控机制加以完善,成为担保公司未来工作的重点,只有明确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制定可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策略,才能确保公司拥有稳步发展的条件,其作用也可获得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