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 庞迎波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其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基本保证。
实训教师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开展的基础力量,主要负责主持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材。良好的实训教学效果离不开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能示范有关的设备设施,能指导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如果实训教师自身不具备时新技术的操作能力,则其培养的学生也不可能相应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职实训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由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生产实践的锻炼,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实训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指导时往往只能纸上谈兵、隔靴搔痒,实际操作内容讲不深、讲不透。随着社会对实训教学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开始大量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来校内开展实训教学工作。而一线的技术人员往往实战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教而不得,如此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教学效果。
实训教学尚未确立核心的教学地位,高职院校往往将实训教师划归在辅助性教学人员一类,工资待遇激励不到位,一般较专业教师要低,其他待遇如进修培训、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业晋升等方面都不能与专业教师一视同仁,职业发展机会比专业教师少很多。如此尴尬的地位使得实训教师岗位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岗实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往往短时间内就寻求转岗机会,造成实训师资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机会和平台,实践内容浮于表面、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企业也不愿意接收高职院校的教师来实践。一是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接收教师的实践锻炼,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性优惠待遇让企业直观感受到接收教师实践的好处,所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企业认为教师下企业锻炼仅仅是走过场,这些教师也不具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无法带来直接的利润,甚至会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安排。因此企业往往只愿意接受教师“参观式”的实践。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层面应重新审视实训教学的作用,明确实训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实训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应制定清晰的实训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任职条件,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使实训教师真正融入高职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学校还应切实提高实训教师的待遇,做到工资收入、进修培训、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都与专业教师一视同仁。通过完善配套的奖励制度和评价体系来提高实训教师对其身份的认同感,激励起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积极性。
1.多元化引进实训师资
随着专业门类的增加以及生源结构的变化,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背景、企业工作经历等方面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实训教师的引进应该拓宽原有渠道,应根据教学需求寻找对口实训教师,而不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2.多方式培养自有人才
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素质提升还是要立足于校内已有师资的培养。
一要完善实训教师培训制度。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实训教师培训制度,实现培训方式多元化,如校内培训、校外实习基地培训、高校进修等;培训内容应依据实训教师的专业背景、从业经历和后期发展方向来规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实训教师的职业能力,例如对刚从学校毕业年轻实训老师,应帮助其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师以老带新,提高年轻实训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而对于有行业企业经历的实训教师,我们则主要针对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加以培训。
二要鼓励挂职锻炼。为了培养企业合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专职实训教师培养方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收集实训教学环节所需要的各种专业实训技术资料等,同时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流程,参与企业的技术运用与改造、项目开发等工作,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三是按排实训教师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不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不熟悉生产设备的操作,为了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排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设备的安装与调试、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中去。顶岗实习可以有效提高实训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教学素材得到丰富,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将大大增强。
3.不拘一格聘用兼职教师
为了加深校企合作、优化实训师资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可以聘用兼职教师,如生产一线的熟练工人、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和行业专家等。不同类别的兼职教师可以发挥各自所属领域的业务优势和社会作用,弥补院校实训教师的经验和能力不足。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必要途径,政府和学校都应设法提高企业接受教师实践的积极性。
1.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的动力
政府应将教师下企业的实践工作列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重要内容,组织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各部门研究解决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困难,制定配套的企业接收实训教师的激励措施。第一,接收教师实训的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因接收教师实训所产生的合理支出,切实享受到税费减免的优惠待遇。第二,政府可划拨专项资金补偿企业接收高职院校教师实践产生的费用。第三,制定奖励办法,引导企业树立接纳教师的实践就意味着能获得一批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理念,对开展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2.院校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应敞开校门办学,利用已有资源并出台积极措施吸引各类企业进驻,争取与企业深度融合、密切合作。一是可以“引企入校”,直接将企业的生产线、生产车间安置在校园,这样合作既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的困难,也能帮助学校解决实训设备和顶岗实习机会缺乏的问题,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利益,合作积极性得以提高。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机构,将学校的教育和教师资源与企业的市场和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互补式发展。通过参与联合研发,实训教师有机会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并将所得转授给学生,师生的实践技能都能得以提高。校企合作必须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吸引企业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