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营 陈建
摘 要:山东寿光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其中设施辣椒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好,是其主要的蔬菜种植品类之一。但随着辣椒种植年限的增长病害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前期实地调研,总结了寿光设施辣椒种植中面临的主要病害,指出了各病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寿光设施辣椒病害防治提供科学借鉴,进一步促进寿光设施辣椒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寿光;辣椒;病害;防治技术
山东寿光是我国日光温室栽培蔬菜的发祥地,设施辣椒是其主要种植品类之一。通过前期走访发现,寿光设施辣椒茬口以秋后一大茬为主, 7月底-8月初进行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开始定植,10月份开始收获,翌年6月份拔秧。从辣椒出苗到结果成熟的全过程都有可能遭到病害的影响,种植过程中一旦发生病害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大规模的扩散。此外,也可以采用轮作种植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病害发生率。寿光区域辣椒的病害大体分为三类,分别是病毒型,疫病型和土传病害型。病害会伤害辣椒植株,对根、茎、叶和果实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辣椒病害可以利用农药进行防治,但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用量。同时还应对土壤进行修复,喷洒适当药剂调理土质结构,并配合合理营养,改善土壤结构,有助于抵御病害。
1病毒病
1.1 发生症状 辣椒病毒病又叫辣椒花叶病,常见的症状有四种: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花叶是辣椒植株上出现最早、最普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叶出现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黄化常常表现在心叶、嫩叶明显变黄,有时整株或局部也有较多黄叶,出现落叶现象。坏死是指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出现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等,引起大量落叶、落花、落果。畸形即病株变形,如叶片呈线条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不结果或少结果。
1.2 发病原因 病毒病发生与气温关系密切,遇到高温干旱天气,辣椒植株抗性弱,易促进蚜虫传毒而导致病毒流行。此外,连作地、肥力差的地块发病重,地势较低、定植时间太晚或土壤缺肥等也容易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1.3 防治方法 首先,可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抗病丰产品种。其次种子消毒,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浸种催芽。科学栽培,培育健壮无病虫苗;采用地膜覆盖、防虫网等措施,早定植,早结果;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叶面喷肥;及时浇水、中耕松土、拔除发病中心植株。苗齐后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及时防治蚜虫、飞虱;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香菇多糖等。
2疫病
2.1 发生症状 辣椒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2.2 发病条件 辣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2.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法: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用无病土育苗,选前茬没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育苗,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耙入土中。发现辣椒病株要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病株要带到菜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散。化学防治法:可用普力克600倍或金雷800倍喷雾、淋根和灌根进行防治。若为提高药效,可在上述药剂中混加DT500倍进行防治,同时兼防细菌性病害的侵染。而对于没有发病的植株,菜农可以使用800倍液的百菌清或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涂抹茎杆。
3根腐病
3.1 发生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特别是顶部叶片出现萎蔫凋零,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株型矮小,根系腐烂,毛细根少,根系发黑。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湿腐状,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
3.2 发病条件 辣椒根腐病常在辣椒定植后始发,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昼暖夜凉的气候有利于发病,春季、梅雨季多雨发病严重;种植地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植株茎节受蝼蛄危害伤口多、施用未充分腐熟土杂肥,会加重病情;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重。
3.3 防治方法 尽量用新苗床或用无病大田土育苗,用甲霜.噁霉灵、多菌灵等药剂消毒,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基质穴盘育苗;定植后根据气温变化适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每隔5-7 d防治1次;发病中后期可选用甲霜.噁霉灵或戊唑.福美双等药剂配合含腐植酸液体肥进行灌根处理,效果较好。
4青枯病
4.1 发生症状 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也可导致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4.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或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病菌也可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上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
4.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有计划地轮作,能有效降低土壤含菌量,减轻病害发生。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产品。优化栽培方式,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方式,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增施磷、钙、钾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提高,能减轻青枯病发生。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肥团、温床育苗,培育矮壮苗,以增强作物抗病、耐病能力。喷施微肥,微肥可促进植株维管束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化学防治:可选用氢氧化铜、噻森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中生菌素等药剂进行有效防治。
5结语
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设施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社会的发展,民众的生活质量水平普遍提高,高品质蔬菜已经成为社会民生的重要需求。而辣椒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一种蔬菜,无论是作为配菜食用还是调味品,其市场需求都非常大。寿光地区设施辣椒种植面积广阔,为了使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農业生产者需进一步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和种植理念,对常见辣椒病害进行科学识别、科学防控,进一步降低病害对辣椒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危害,对寿光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洪福.辣椒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8,(20):74.
[2] 王月琳.陵川辣椒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8):46-48.
[3] 吴顺利. 大棚辣椒种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58.
[4] 姚甲伦. 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乡村科技,2019(33):105-106.
[5] 丁朝蓬, 刘宏胜. 大棚辣椒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分析[J]. 南方农业,2019,13(27):32,35.
(1.潍坊理工学院 山东 潍坊262500;2.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