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图书馆的工作是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就要求强化图书管理员素质、做好导读、主动解难释疑、在为读者服务时主动热情,以优秀的品质、周到的服务、熟悉的业务呈现给读者。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图书馆建设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如今图书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1传统图书馆管理员真情是图书馆研究和弘扬的基本理由
图书馆应关心弱势阶层,因为弱势阶层更需要特别的关怀。图书馆应坚持公益性原则,依靠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畅通的信息网络,免费为社会成员提供从身边生活小事到人生大计,包括整个社会学习生活的咨询帮助,把图书馆所特有的人文关怀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上,为不同阶层的人带来不同的抚慰和关爱。热爱读者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也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只有热爱读者,就会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去考虑理由,设身处地的为读者着想,从而在思想上与读者沟通,在感情上与读者共鸣,就能够真正做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千方百计地为读者查找、推荐、提供体制改革需的文献信息,在知识海洋里为读者导航;在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中,营造人性化服务获取知识的环境或氛围。
人文服务要求馆员要有一定的素质和涵养,没有满意的图书管理员就没有满意的读者。当然,对读者的人文服务必须在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图书管理员要遵守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职责,而不是一味地迁就读者而违犯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比如:对偷书刊、污损书刊等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教育,让读者养成良好的爱护图书和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图书管理员可以做好读者导读咨询
图书管理员主动做好读者导读工作,有步骤、有系统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导读服务,使他们能够在浩瀚的书海中迅速准确地查阅所需文献。向他们推荐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资料,使他们增加信息、开阔眼界。图书馆还要利用网络资源和检索工具,围绕读者的科研课题、毕业论文等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外,对于他们所学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也要做好导读工作,主动帮助引导。
3帮助读者解难释疑
解难释疑是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必备要求,无论对哪类咨询疑难,其释疑程度的高低均取决于图书管理员个人能力的高低和所拥有的知识渊博程度,图书管理员熟悉本部门所在岗位的图书馆业务知识,熟悉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在解难释疑中才能令读者满意。对于无法解答的疑惑,图书管理员会态度和蔼地告诉读者,为读者引导一条解题途径,充分发挥好“信息检索员”和“导航员”的作用。
4图书管理员的内涵素质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精神,如果离开人文精神来谈图书馆的价值那就无从说起。图书馆被视为知识、智慧的象征,在社会中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图书馆发展永恒的旋律。倡导人文理论,实现人文价值,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已经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图书馆若要实现人文价值,就要充分发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价值的最佳体现。图书管理员的内涵素质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具体载体。
强化图书管理员内涵素质,这是做好读者服务的前提。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在政治思想方面:图书馆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热爱图书馆事业、有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以良好的职业形象、文明礼貌的语言、主动热情的态度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图书馆的工作还有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为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而自觉营造钻研业务的氛围。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提高馆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互动。
数字图书馆主要是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产生的,其目标是实现跨仓储的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检索网络,但读者群体的不同,也导致对计算机信息操作不熟练而使用起来出现不同的问题。相比之下,传统图书管理员对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5数字化信息服务
信息素质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名词。一个人具备信息素质,就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具备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素质是终身学习的结果。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质是个综合作用的概念,它不仅蕴涵着个体具备的,带有客观性、发掘和利用社会信息源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了个体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观性的认识和判断信息的基本品质。每个读者是不同的。
网络资源信息分散,内容复杂,对人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不同类型信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再加上现有的存储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本身也并不完善,导致信息资源整合效率低下,大多数信息仍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信息共享网尚未完全建立。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为了有效的规避信息资源整合风险,必须把信息开发和读者的需求放到第一位,将现有的先进信息技术与馆藏资源建设紧密结合,采用比较成熟的实体法资源整合技术来进行数据库管理,不断加强网上信息采集和检索的技术的标准化研究,规范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图书馆的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图书馆具有开放性、服务性的特点,面向着广大读者的社会需求,是实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积极的拓展服务思维,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具体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创新,以现代性的服务视角和服务理念为读者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阅读的环境,同时积极的适应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传统图书管理员与数字资源服务的有效结合,增强读者道德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让读书成为一项多样化的文化方式,提升社会的精神文化追求,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让读者能够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在管理应用上应该实现两个统一,數字信息化管理和传统图书管理员优势的结合。在图书馆传统图书管理员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之外,图书馆每天的图书的阅读量和人员的流动量比较大,维持图书馆的阅读秩序,快速的整理好图书的摆放和分类都是看似简单却极为繁杂的工作。在信息化的管理上,通过对图书馆主页的维护、对图书馆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的更新和维护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阅读资源的查询。不仅如此,图书馆是实现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图书馆的教育平台上为人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也是较为必要的,在数字化图书馆更为庞大的信息量的基础上注重和读者的人机互动交流,感受读者的最真实的服务需求才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图书馆的服务反馈也是应该关注的人机相结合的管理方面,注重对图书馆服务的调查和反馈认真的听取大众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意见,并且及时有效的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服务进行调整,才能够实现对图书馆整体更好的服务读者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