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的变迁

2020-03-10 08:28刘向阳
中华魂 2020年2期
关键词:老兄供销社小卖部

刘向阳

粮票、布票、洋油票、自行车票,这些陈旧的老名词,你是否还有记忆?是否感觉像那首歌里唱到的:“想起来是那样遥远,仿佛都已是从前……”

的确,新中国成立国70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那些陈旧落后的消费模式已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如今就连早市上卖菜的七八十岁的农村老大娘,也已熟练地用起了微信、支付宝。那个“谁拿头发换针来”的声音,那只能去供销社买东西的年代,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了。

作为一名“60后”,货郎的“拨浪鼓”隐隐约约只听过一两次,记得更清楚的是供销社。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物资很缺乏。家里吃的粮食、做衣服用的布、煤油灯用的煤油都要凭票、凭证到供销社购买,想买结婚大件像自行车、缝纫机啥的,还得托人走后门。我们后张鲁有四个村,只有一个供销社,有五六间屋子大,座落在河北、沟东、沟西三个村的交界处。

儿时的我最爱帮母亲去供销社买个针线、打个酱油,帮老兄和父亲买盒火柴、买张封窗纸啥的,剩下个毛儿八分的,给自己买几颗糖果、买本小人书是最幸福不过的事。

供销社里面有一个姓陈的售货员,张鲁集人,乡亲们都唤他“陈”。因他经常去村里收鸡蛋和别的农副产品,再加上每次去供销社买东西他都笑话我没门牙,所以对他记忆比较深。那时候当一名售货员是让人高看的事,是工人阶级和“铁饭碗”,能给找对象加分呢。母亲不止一次地跟我说:“好好上学,长大了像陈那样站柜台。”

“像陈那样站柜台”是母亲的愿望。没想到,几年后,母亲的愿望实现了,而且不只是我,我们家会算数的,包括5岁多的小侄女,都站过柜台。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逐步取消了商品统销、统购政策,供销社开始没落,个体经营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高密县志》、《高密市志》记载:1956年,高密个体工商户220户,从业人员256人;1986年,全县有个体工商业户4345户,从业人数6885人;2008年,全市个体私营工商业户已发展到22336户。

1983年,我家也开了一个小卖部。

小卖部临街,没有名字,卖的是烟酒糖茶小百货。酒的种类不多,多是高密白干、景芝白干、即墨老酒、巧克力汽酒等一些普通的酒,烟多数是时代、蓝金鹿、大前门、金鱼、青州、云门几种平常的烟。

柜台里面的角上,放着两个大缸,柜台上面放着一个坛子,那是现在已经不多见的酱油缸、醋缸、和坛装的白酒。当时买酒用的器皿是“提”和漏斗。漏斗放在买货人带来的瓶子口上,一提半斤,两提是一斤,或酱油、或醋、或酒装入,按斤数算钱。

一家店铺,全家人都是售货员。农忙的时候大人上坡干活,我就是售货员,空闲的时候看书、写作业、听收音机。后来侄儿、侄女长大了,他们也成了售货员。每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已吃饱饭5岁的侄女就在那看门,有人来买货她不会卖,但她会叫:“有人买东西了!”家里人就赶快出去应付。

当时负责进货的是老兄,运输工具是家里的大金鹿自行车,进货地点是胶州、高密。每次去进货,老兄就在自行车后座绑上驼篓,另外再带上几根绳子。回来的时候,两个驼篓里装的是满满的货,驼篓和车座上面还摞着一捆一捆的酒或者汽水。满满的一车货,路又不是现在的沥青路,炎热的夏天,从离家30多里地的胶州,用自行车驮到家,这会儿想想,当时的老兄,经营这个小卖部确实太辛苦了。

时间过去了三十五六年,曾经的那个小卖部一直还在,只是不再叫小卖部,而是变成了超市,并且有了自己的名字。跟小卖部不同的是,消费者可以自由从货架上选货。

超市规模挺大,品种很多,除经销烟酒糖茶、日用百货外,还经销农药、种子、化肥以及一些小型农具等。最让人欣慰的是进货省事了,由原来的前去采购变成了送货上门。缺货的时候,一个电话,批发商就送来了。老兄出去看货也省劲了,骑上电动三轮车,走在笔直、宽敞的沥青路上,耍着玩着就把事办了。

在农村小卖部逐步变成超市的同时,高密城里的超市也在从规模上、数量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开始高密比较大的商店是百货公司和东风商场,老家人来高密一般就去这两个地方。后来又出现了家家悦和物资大厦。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的超市越来越多,接着又有了华联、维克、金孚隆、中百等一系列大型先进的超市。尤其是金孚隆超市,分布广泛,已遍布了高密城乡各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出现,那就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消费模式。2008年,淘宝启动了B2C(电子商务)模式,建立了淘宝商城, 2009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卖场。

一开始听年轻的同事们说从淘宝上购物,心理上不接受。一是担心货物的质量,再就是担心商家的信誉。后来看见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都在买,内心开始发痒。于是注册了淘宝号,试着在淘宝上购买些价值小的日常用品。后来知道了有个“聚划算”团购,胆子越来越大,就开始从上面购买衣服和一些家用大件。现在,花盆、花肥、花……大到家具、家电,小到针头线脑,不愿出去逛,就坐在家里购。上淘宝、上京东、上国美,随时、随地都可以浏览、对比、购买。“双十一”期间,设上闹钟,半夜12点就起来抢购。老百姓购物、付款越来越便捷了。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货郎挑担到供銷社;从小卖部到大超市再到无人超市;从“用长头发换针”到微信、支付宝、刷脸支付;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模式的延展,人们在“买、买、买,卖、卖、卖”的日常小事中,体会到了中国零售业的日新月异,体会到了新中国7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变迁和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老兄供销社小卖部
抢生意的馒头
国王的小卖部
小镇供销社
绿叶和红叶
百字快讯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
无牙虎,坏着呢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山精的免费小卖部
中国乡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