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树斌
(广东珠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10)
近年来,在各项生产生活任务的开展中,人们对水利工程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作业,保持水利工程各方面效益的实现,工程企业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克服各种对工程质量不利的因素,比如地质地形、水文土壤等,保持工程建设质量与设计质量标准的一致性。在当前水利事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质量检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检测的高精度要求,而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相比,具有高效、快速、精准的优势,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无损检测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在不改变被测物体原有状态的情况下就能够获得被测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该种检测技术源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其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在工程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明显,现场作业与远距离作业的优势使得该种检测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具现实意义。
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质量事故检测、处理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当有关工程人员怀疑某一钢筋混凝土试件存在质量缺陷时,可以直接将无损检测技术作为该试件质量评判的技术标准。通过检测数据与结果的分析,不仅能够进行质量的科学评估,还能够及时对质量缺陷开展有针对性的处理。其次,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实现技术,无损检测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可以直接作为处理质量问题的重要参考与依据。最后,随着无损检测技术日益多样化与智能化,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程技术。工程人员通过对无损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将工程的施工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连续性。连续性是无损检测技术的突出优势,水利工程中应用此项技术时,有关工程人员能够在同一地点、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的技术应用与操作,保障数据收集的连续性、实时性[1]。因此,无损检测技术的这种特征使得该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应用中,质量检测工作能够保持有序、高效的状态,从而获得更为精确、有用的检测数据。
(2)物理特性。将无损检测技术用于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时,相关检测人员能够通过此技术的应用,获得水利工程物理量的各种信息。无损检测技术的这种物理特性使得有关工程人员能够在全面分析这些检测数据与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预测工作。同时,这种预测能够通过对工程建设材料、技术、设备等的确定,进行综合的质量预测。
(3)远距离测验。远距离检测是无损检测技术的突出特征。在传统的质量检测技术中,由于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在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时,往往难以达到远距离检测的目的。而无损检测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其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实现远距离检测,克服传统技术的局限性。
(4)适应性强。与普通的质量检测技术相比,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更具高效性,不止体现在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方面,同样可以被应用于其他类工程的质量检测方面。因此,无损检测的适应性相对较强,这种特性使得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应用在各种类型的工程质量检测中。且检测所获得的数据,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减少了各类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工程建设的总体水平,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2]。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在工程质量控制中,混凝土性能将会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结构的性能。比如,混凝土的抗压性将是决定水利工程结构稳定性、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混凝土抗压性的检测极为重要。现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混凝土抗压性检测方面常常包含了多种检测技术,钻芯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回弹法、射钉法、拔出法是最为常用的检测技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不同的检测方式存在检测侧重点、优缺点的区别,有关人员需结合检测要求,选择最佳的检测技术。比如,射钉法与拔出法一般很少用到;而钻芯法属于一种半破损的检测方式,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借助压力机来进行钻芯取样、试压处理,检测的精度很高,且结果更为直观,但是对混凝土局部结构的完整性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回弹法的应用能够直接获得混凝土表面的回弹值指标,随后依据测强曲线进行抗压强度的计算,属于一种间接的检测,并不能直接获得抗压强度指标,检测程序简单、操作便捷,不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但是检测精度相对较低[3]。与这些技术相比,无损检测技术在保持原有混凝土结构、受力特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工程质量的可靠检测。
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中,对混凝土密实性的控制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为混凝土的密实性将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总体承重能力,如果混凝土的密实性较好,结构的承重能力也相对较高,越能够保障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否则,一旦混凝土结构质量不达标,将会使水利工程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难以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效益。因此,混凝土密实性检测极为重要。在检测过程中,主要包含了热图无损检测、电磁波检测、弹性波检测等方式。热图无损检测是多种理论的综合,属于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技术灵敏性,应用这种检测技术能够准确获得混凝土内部的相关结果,不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任何的破坏。而电磁波检测技术下,能够对混凝土内部构造加以检测,通过电磁波的反射、变速等情况,能够准确反映混凝土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弹性波检测技术下,技术原理主要是声波在传输的过程中经过混凝土缺陷部位时,会出现声波的异常变化,如当混凝土存在空洞、裂纹等缺陷时声波会表现出强度、速度的异常变化[4]。
水利工程项目中,钢筋锈蚀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如果钢筋锈蚀严重,将难以保障钢筋结构的稳定性,水利工程将承受巨大的质量与安全威胁。因此,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必须重视对钢筋锈蚀的检测,相关检测人员可以应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法、碳化深度测量法来实现精确测量。当获得钢筋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指标以后,相关人员需立即对这些数据加以整理与分析,一旦存在碳化深度高于保护层厚度的情况,就说明在水利工程中存在钢筋锈蚀的情况,需要根据锈蚀程度等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
浅裂缝的检测中,抽芯法与超声波法是最为有效的检测技术。抽芯法在水利工程浅裂缝的检测与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应用此种检测技术时,操作相对便捷,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在超声波法的应用中,为保障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相关检测人员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保障检测过程、操作的规范性。超声波监测仪为主要设备,该设备本身具有波形显示功能,能够在检测过程中进行超声波脉传播速度、信号接收频率等的获取,根据这些参数能够有效判定是否存在浅裂缝[6]。
水利工程结构中包含了诸多的金属构件,这些金属构件总体结构也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金属结构的无损检测中,主要采用的是防腐涂层检测与焊缝探伤检测,前者的检测对象主要是涂层内部的疏孔、针孔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获取,能够准确判定金属结构的稳定性;后者的应用价值、效果更好,检测具有直观性、针对性,检测结果所反映的工程质量问题更具代表性与全面性。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等各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水利工程的质量,只有水利工程的质量过关,才能够有效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效益。无损检测技术可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技术,其技术应用能够充分反映工程的质量缺陷,为质量策略的制定、质量缺陷的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未来的发展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