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岩
(北京顺政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北京 101309)
垃圾渗沥液是指垃圾在堆填过程中由于压实、发胶等生物化学讲解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垃圾渗沥液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质。垃圾渗沥液的处理一直处在探索阶段,垃圾渗沥液成分复杂,不加处理会引发环境危机。现有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功能水池工程不够完善,仍有部分问题值得商榷和探讨。
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一环,完善渗沥液处理水池不仅能提高渗沥液的处理效果,也是工程技术进步的表现,利于发展更多新型高新技术。与此同时,垃圾渗沥液处理后的资源可以得到二次利用,能够有效控制国家能源的消耗,促进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资源回收率,建立绿色生活。由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前景巨大,应该采取一定措施促进垃圾渗沥液的再利用,这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保护绿色环境具有一定帮助。
垃圾渗沥液的工程处理水池容积大,且结构复杂,需要稳定的设施支撑,因此处理水池需要设计防地震因素,预防破坏周围环境。然而目前的处理水池缺乏防震防漏设施。
渗沥液在不同的阶段拥有不同的性质,工程水池的流程不能统一固化。工程人员如果忽视处理水池的工艺处理方式,没有合理安排设施,将会导致渗沥液处理不到位,水池处理设备遭到破坏,影响效能。
垃圾渗沥液中具有较多的物质,它们可能会腐蚀处理工程水池内壁,沿着裂缝流出垃圾渗沥液处理池中,进而对处理工程池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处理工程水池建设人员应当加强膨胀剂的运用。就当前膨胀剂运用情况来看,部分渗沥液处理工程水池建设中都存在没有严格的把控膨胀剂用量的情况,这样就影响了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水池的建设情况。
工程水池没有合理处理污水,导致分离水质浑浊,不够清澈,水质得不到利用,产生机器的无效运转和人力浪费的现象。
与城市污水处理不同,垃圾渗沥液中COD和BOD浓度较高,并且伴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氨元素与氮元素,并伴有微生物比例失调的情况。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露天反应的不同,在垃圾渗沥液的处理过程中,不同元素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引发爆炸、震动,因此在建造渗沥液工程水池时,需要加强处理系统的稳固性。工程人员可以改进工程水池的密封装置,另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对水池的隔墙以及顶盖做压力测试,避免出现隔墙和顶盖无法承受机器运转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压力作用。由此让渗沥液在密封环境下发生作用,确保化学反应池最大程度提高反应效果,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过滤质量。同时,加封顶盖有利于工程水池结构稳定,降低仪器运转损耗,延长使用寿命,这样也减少了空气污染,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在建筑实施过程中,工程水池加入减震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噪音污染,防止震动过大影响工作环境。密封系统良好也是高效过沥的先决条件之一,渗沥液的化学性质一旦渗漏会引发生生化危机。因此,建筑设备不仅要符合外观上的要求,在选址及建筑材料上严格把控,更要满足电力设备以及仪表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另外,地基压力也需要考虑在内,避免过度重视加封设计而导致侧墙及地面承压力过重,出现建筑事故。
如何选择有效的方式处理垃渗沥液需要依据渗沥液的性质决定。垃圾渗沥液在收集过程、堆填过程、运输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并且,垃圾成分的不同、垃圾规模的大小、垃圾填埋大小及季节变化都可能导致垃圾渗沥液的性质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垃圾渗沥液的方式选择处理水池的工程设计。传统处理方式有3种,分别为回灌法、传统活性污泥法以及膜生物法(tmbr+nf)。很多生物工程人员没有摸清渗沥液的形态,工程水池的过沥方向不明确,导致处理方式不匹配,最终影响过沥水质,产生过沥效果不明显等状况。
(1)回灌法是相对传统的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少、成本运行低的特点。回灌法主要依靠三大处理系统来作用,分别为直接厌氧回灌、表面好氧喷洒回灌、曝气预处理后厌氧回灌。此方式适用于微生物低、含量较少、成分单一的渗沥液。例如,将垃圾分类中同一类型的纸品垃圾进行处理,对于硝酸盐含量较少,且微生物含金量低的渗沥液,回灌法能有效减少COD含量,降低氨氮盐类物质。
(2)传统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往渗沥液里不断注入空气,好氧生物经过繁殖形成絮状物或者泥污,从而沉淀杂质形成水质分离,达到过沥效果。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渗沥液的性质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物质,并且溶解氧充足,没有流入无毒无害的物质。
(3)膜生物法(tmbr+nf),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技术,它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膜表面上不同大小的孔,并结合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技术,将杂质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筛分。膜生物法属于物理筛分,不需要化学试剂辅助反应,因此对环境有保护作用。膜生物法在操作过程中流程简单,全自动化分离系统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也减少了仪器的周期维护。例如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的水质,硝化反应一般,并且氨氮有机物较高的渗沥液中,优先选择膜生物法。另外发生在填埋反应后的垃圾渗沥液也应当优先考虑膜生物法。膜生物法通过增长有机物在反应容器的时间,将有机物进行高度溶解,从而提高过滤的质量,因此膜生物法过沥的水质较好,水质不含细菌和病毒,悬浮物和浑浊物的含量也接近于零。另外,膜生物法剩余污物含量较低,减少污物处理负荷,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处理成本,避免多次重复处理的的发生。并且该工艺流程简单、高效,占地面积小,不受场地限制,更加利于操作和管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生物发酵工程固定化技术来进行污泥处理。而在固定化技术中最为主要的技术类型就是微生物固定化原理厌氧技术。最早的厌氧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著名的生物工程学家Young和McCarty在生产出厌氧过滤器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发现该技术拥有效率高、负荷高的特点,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垃圾污染处理中。
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水池的建设离不开膨胀剂的运用,这是因为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大多用于控制裂缝,能够有效减少工程裂缝的出现,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膨胀剂用量不合理也会导致水池裂缝的出现。因此在工程人员在进行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水池结构设计时,应当严格把控膨胀剂用量,减少有害裂缝的出现。例如在渗沥液处理工程水池的建造过程中,工程负责人需要先对以往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水池建设中膨胀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与当前垃圾渗沥液处理水池的构造进行对比,这样可以为膨胀剂的使用奠定相应的经验基础。其次,工程人员在往混凝土中掺膨化剂的前应当进行实验,确保实验中掺膨化剂的补偿混凝土水中养护14个小时后的膨胀率不高于0.015%。如果在膨胀剂使用后发现膨胀率高于0.015%,那工程人员就需要进行膨胀剂比例的调整,直至最后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膨胀率低于0.015%。通过上述膨胀剂使用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保证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水池结构设计质量。
仅对垃圾渗透液处理工程结构设进行完善是不够的,相关技术人员还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处理水池的日常维护,从而做到以日常维护延长垃圾渗透液处理工程使用寿命,进一步削弱垃圾渗透液的产生可能性。例如,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处理工程中可能出现垃圾渗透的点采取监控措施,在关键点设置监控并将相关信息数据汇总到控制平台,这样监控人员能够通过控制台的pH数值显示器来了解工程中的垃圾渗透液产生情况,在垃圾渗透液产生过多时采取一定措施将垃圾渗透液进行导出处理。设置关键监测点也能够对工程中的坏死关卡予以一定的检修,在第一时间进行检修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垃圾渗透液对外部的影响。例如垃圾渗透液的排放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基于此,水池一定要采用封闭式装置,水池周围的墙体一定要添加防渗透材料,避免因渗透液外渗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同时,要对工程水池施工时产生的噪声进行合理控制,利用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和隔音墙来有效减弱噪音。同时,在选用污水处理设备时还要考虑机器设备的分贝数值,对一些因故障发出巨大噪音的设备进行及时检修。环保监测部门还要定期对厂区周围的大气质量、水体环境进行检测,有效避免因工程建设产生的二次污染。
我国目前对于垃圾渗沥液还处在研究阶段,处理技术还需要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处理技术,不断更新处理方式,提高处理工艺水平,减少渗沥液的排放和危害,以响应环境保护的号召,建设更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