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盘锦市水利服务中心,辽宁 盘锦 124010)
大洋河流域位于辽宁省东部,降水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及地形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分布自西向东增加(多年平均降水量800 mm~1200 mm),年际变化大,年内集中在6 月~9 月(约占全年的76%~79%)。
全长230.2 km,是辽东半岛地区最大的独流入海河流。上游分为东、西两支,西支为东洋河,发源于岫岩县西北部偏岭乡的唐望山;东支为哨子河,发源于岫岩县北部的古洞岭。一般河宽300 m~400 m,河道平均坡度为1.1‰。水系发育良好,因河水流量大如汪洋之意而得名。
流域呈扇形形状,流域面积6554 km2,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峰丘陵。土壤多为山石土和淤土,有轻度侵蚀,植被覆盖度40%~60%。大洋河流域属扇形山区型流域,加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洪水具有集流时间短,来势迅猛的特点,洪峰暴涨暴落。
河流流经岫岩县、凤城市、东港市和大孤山经济区等重要县区,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必然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在现有防洪工程的基础上研究该流域洪水预报技术,对构建大洋河洪水防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大洋河工程设施主要包括水文站网、水库、防洪工程等。现有岫岩、沙里寨和龙王庙3 处水文站。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大洋河水文站基本情况
干、支流上建有土门子大型水库;黑山、罗圈背、刁家坝、廉家坝4 座中型水库;前营、自由、江山头、小甸子、卧龙赵、唐家隈子、跃进7 座小(一)型水库。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在上游山区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在中游支流修建水库,拦洪削峰,调蓄水量;上下游修建护岸、防洪堤、防潮堤,保护农田,已经初步形成以堤防为主的防洪体系。
研究大洋河岫岩站、沙里寨站、龙王庙站洪水预报模型。依据大洋河流域预报方案和洪水预报系统要求,建立大洋河流域洪水预报水文模型,进行基于河、库、站的流域联合预报。
采用基于水文模型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通过算法和边界条件的人机交互,实现洪水预报。
2.1.1 双层指数模型
根据流域内各点包气带的蓄水容量不同的特点,绘成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在双层指数模型中,采用指数形式的蓄水容量曲线,见式(1)。
式中:F 为流域面积;F0为产流面积;a 为流域参数,反映流域蓄水容量分布特征;P 为降水量。
本模型所用饱和产流计算公式为:
式中:R 为径流深;P 为降雨量;Pa为前期影响雨量;a 为流域参数。
汇流过程为流域上的地面净雨、表层净雨和地下净雨转化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过程。本模型的汇流采用单位线法。
2.1.2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模型包括蒸散发计算、产流量计算和分水源计算三部分。本研究采用分布式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将大洋河流域划分为多块单元,通过产汇流计算得出单元出流过程;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洪水演算,获得流域出流过程;最后将各单元的出流过程相加,得到流域总出流过程。
模型蒸散发计算采用三层蒸发模式,产流计算采用蓄满产流模型。蓄水容量线型为抛物线型。
式中:f 为产流面积;F 为总流域面积;W 为已产流面积的蓄水容量;WM 为流域平均蓄水容量;b 为参数。
根据式(3)可推出流域最大张力水容量为:
流域张力水蓄水容量为:
流域产流量为:当P-K×EM+A 当P-K×EM+A≥WM 时(全流域蓄满), 式中:R 为产流量;P 为降水量;K 为蒸散发折算系数;EM 为流域蒸发能力。 水源划分通过自由水蓄水库进行,汇流模型的三水源采用线性水库法。 在前述水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流域水系河库联合洪水预报。 2.2.1 边界条件 流域洪水模拟预报一般涉及降雨量及其时空分布、下垫面条件(流域蓄水量)、水库防洪调度规程、河道行洪能力等诸多因素。为便于实际应用,本研究对这些边界条件及因素进行概化,经过分析最终确定洪水模拟预报条件的边界条件。 (1)流域蓄水量情况分为:饱和、半饱和。 (2)24 h 面降雨量设置分为:P=50 mm、100 mm、150 mm、200 mm、250 mm、300 mm,时程分布见表2。 表2 雨量时程分布(Δt=3 h) (3)大型水库按“汛限水位、死水位”与“汛限水位平均值”调洪;中小型水库按“汛限水位、死水位”进行调洪。 2.2.2 技术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经验预报模型和数学预报模型。经验预报模型涉及降雨径流相关、上下游水位(流量)相关、河道经验演算系数等方法。数学预报模型使用双层指数模型和新安江模型。 降雨径流资料来源于1966 年~2012 年系列水文年鉴。岫岩站流域平均雨量采用石灰窑、王家堡子和岫岩三站算术平均计算;沙里寨站流域平均雨量选取黄花甸子、谷家店、王家堡子、石灰窑、白家、岫岩、文家街、沙里寨8 处雨量站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各站蒸发计算均同岫岩站。径流深使用实测洪水过程割去基流和前期退水过程,再逐时段累计。流域日蒸散发能力、蒸散发折算系数从《辽河流域实用洪水预报方案》中获取。 本研究使用的水文模型包括双层指数模型和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按2.1 节构建流域水文模型,并进行参数率定。本文以大洋河沙里寨站为例,阐述各类模型产汇流模块中参数的率定方法。 3.2.1 双层指数模型 大洋河流域属于湿润地区,下垫面上层为枯枝落叶层,易蓄满,与指数曲线不完全相符。鉴于此,将下垫面分为两层,上层按蓄满产流计算,下层按指数模型计算。双层指数模型产流参数包括流域蓄水容量Im,上层蓄水容量Sup,上层系数b。经率定,参数选为Im=110 mm,Sup=30 mm,b=0.25。 依据2.1 节方法进行汇流计算,共分析了5 条单位线(如图1 所示)。在进行洪水预报时可根据实时降雨的雨型、降雨强度和暴雨中心位置等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单位线进行计算。 图1 大洋河流域汇流单位线 3.2.2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大洋河流域最大蓄水量Wm采用110 mm,流域蓄水量W0采用单层计算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K 为蒸散发折算系数;Pt为净雨量。W0的计算日期是从每年的6 月1 日开始,以5 月上旬雨量的三分之一和五月中下旬雨量的三分之二之和作为W0的起始值。W0的上限以Wm控制。 流域的蓄水容量曲线采用b 次抛物线型。本流域b 值采用0.3。 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并点绘P-W0-R 降水径流相关图,模型关系线与实际点据配合较好。用1966 年~2012 年中16 次洪水资料进行校核,径流深方案合格率为81.2%。 汇流采用三水源滞后演算模型。坡地汇流阶段,地面径流直接进入河网;壤中流经过水库消退作用入流河网;地下径流经地下蓄水库的消退入流河网。各种水源的河网汇流特性均主要受制于河槽水力学条件,三者之和经滞后演算法汇流至单元出口断面。河道汇流采用分段马斯京根连续演算法,将各单元出口流量演算至流域出口,再叠加。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率定后的产汇流参数见表3(以沙里寨站为例)。 表3 大洋河沙里寨站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产汇流参数 按2.2 节进行“以流域干流为主线、以水库和河道水文站为控制节点”的流域水系河库联合洪水模拟预报。以土门子水库(大型)和大洋河沙里寨水文站为例,模拟预报成果见表4、表5。 表4 土门子水库洪水预报成果 表5 大洋河沙里寨站洪水模拟预报成果 本文使用双层指数模型、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构建大洋河各站洪水预报方案。依据大洋河流域预报方案和洪水预报系统要求,以大洋河干流为主、以干、支流水文站点为节点,建立大洋河流域洪水预报水文模型,为大洋河流域的河、库、站联合预报、全流域水系河库洪水模拟预报提供参考。未来可据此进一步进行实时预报与洪水预警相关研究,最终构建洪水预报实时系统。2.2 流域洪水模拟预报
3 应用实例
3.1 资料准备
3.2 水文模型构建
3.3 流域洪水预报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