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炎 王旭 / 中国航发动研所 李明 / 中国航发研究院
由于具备垂直起降、空中悬停、载重极大等特点,重型直升机成为关系国防安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装备,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重型直升机一般是指起飞质量大于20t,内载和外吊挂能力大于8t,运输能力超过50人的直升机。作为国之重器,重型直升机在军、民领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军事方面,可遂行武器装备的突击运输,兵力物资的垂直补给以及医疗后送等多种重载、快速、远程投送任务;民用方面,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大型/超长设备定点运输、海洋/海岛开发等机动任务中不可或缺,如图1所示。
受需求、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拥有重型直升机完全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相比大型和中小型直升机,重型直升机的批产型号较少,主要有苏联/俄罗斯的米-6、米-10和米-26,美 国 的CH-53A/D(“ 海 种 马 ”)、CH-54(“空中大吊车”)、CH-53E(“超种马”)、CH-47(支奴干)和V-22(“鱼鹰”)等,见表1。
图1 米-26吊运图-134客机机体
表1 世界重型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主要参数
图2 世界军用重型直升机种类对比
图3 世界军用重型直升机分布
其中,现役的重型直升机主要包括米-26、CH-47、CH-53系列和倾转旋翼机V-22,虽然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但军用的数量远远超过民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现役军用重型直升机1487架,以美国的CH-47为主(接近总量的3/5),CH-53系列其次(接近总量的1/5),如图2所示。31个国家(地区)装备了军用重型直升机,其中,美国有945架,占总数的64%,日本、德国均为80架,英国、俄罗斯、伊朗分别为54、43、40架,如图3所示。
除现役的之外,在研或即将批产服役的型号主要有两个——美国的CH-53K和俄罗斯的米-26T2。
CH-53K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提高运输能力的要求,以CH-53E为基础改进改型的新型重型直升机,如图4所示。该机型于21世纪初开始研制,2015年首飞,2018年首架交付,现已接近拥有初始作战能力。该机型最大起飞质量高达39.9t,单点挂钩额定载荷16.3t,双点挂钩最多承载11.4t,能在204km的任务半径内,承担约12t外部载荷,该能力是CH-53E的3倍。美国海军陆战队计划采购200架CH-53K,接近290亿美元,从2020年开始批量交付,将主要部署在8个现役队、2个预备队、2个发展/实操测试中队,以及1个舰队的替换。
米-26T2是米-26的改进升级型,2010年开始研制,2018年首飞,2019年完成初步飞行试验,并进入国家测试,如图5所示。该机型升级了航电系统,对旋翼和传动系统也进行了改进,使其成为一型全天候直升机,能够在复杂的物理、地理和恶劣气候条件的地区执行任务,并能适应火力或信息对抗环境。米-26T2的最大起飞质量为56t,有效载荷为20t,可搭载8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俄罗斯空军计划采购26架米-26T2,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服役。
图4 CH-53K起吊联合轻型战术车
图5 米-26T2V完成初步飞行试验
当前在役的直升机动力装置主要有4类型号,包括CH-47的T55系列、CH-53D/E的T64系列、V-22的T406和米-26的D-136发动机。即将服役的CH-53K采用了全新的T408发动机,米-26T2采用了D-136的发展型D-136-2发动机。这些重型直升机发动机主要由美国和苏联/乌克兰的几家公司研制,单台起飞功率大约在3000~8000kW,除CH-53E/K外,一般是双发配装,总功率大小直接与飞机载荷相关,见表2。
图6 D-136-2涡轴发动机
T-55是美国莱康明公司(现霍尼韦尔公司)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的自由涡轮式单转子涡轴发动机,原型机于1958年首次运转,生产型于1961年开始交付。随着CH-47的质量和载荷要求的不断提升,T55不断改进发展,目前的功率范围约为1700~3600kW,详见表3。
表2 世界在役/即将服役重型直升机用动力装置
表3 T55系列涡轴发动机特点
在2019年,霍尼韦尔公司表示已开发出T55的改进型,在海平面时功率增加20%,在高海拔和炎热地区功率增加近10%,耗油率降低9%,可靠性与维修性大幅提升,综合使用和维修成本降低25%,大修时间间隔增至3000h。2019年,新的改进型仍在开展优化和风险减低试验。
D-136是苏联伊夫琴科设计局(现乌克兰进步设计局)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自由涡轮式双转子涡轴发动机,1982年开始批生产,最大应急功率高达8460kW,是迄今功率最大的涡轴发动机。
D-136-2主要针对高温环境和山区地形,基于D-136涡轴发动机和D-436涡扇发动机发展而来,在2012年形成初始能力,采用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FADEC)系统,尺寸、安装节等与D-136一致,如图6所示。
T64是美国GE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设计的自由涡轮单转子涡轴发动机。该发动机于1961年首飞,1963年投入使用,此后随着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升级,功率范围大概为2200~3500kW,详见表4。
表4 T64系列涡轴发动机特点
图7 T406发动机
T406是艾利逊公司(现罗罗北美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V-22动力需求,在T56涡桨发动机基础上衍生发展的自由涡轮式单转子涡轴发动机,如图7所示。该发动机于1989年首飞,2000年获美国海军陆战队陆上飞行合格证。
T408是GE公司针对CH-53K需求在2006年开始研发的自由涡轮式单转子涡轴发动机,2011年首台交付海军陆战队,2014年被海军授予生产合同。
2019年,在霍尼韦尔公司T55改进型发动机一再推迟交付的情况下,美国陆军一度考虑替换CH-47F的发动机制造商。波音公司、美国陆军和GE公司在CH-47F上测试了T408,如图8所示,以在飞机的第二批次原型升级计划中增加升级发动机的计划。
T408以GE27先进技术验证机、T407涡桨发动机为基础发展而来,融合了新的三维气动设计、冷却方案和先进材料;同时采用了整体叶盘压气机、无螺栓转子、高功率涡轮等,减少了发动机零件数,如图9所示。由于是针对海军陆战队特定作战环境设计,T408还具有出色抗风沙侵蚀和海水腐蚀能力。
随着对军用直升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涡轴发动机经历了持久的改进改型发展,综合性能提升潜力也逐步降低,因此美国安排了不同功率量级发动机的预研或研制计划。针对重型直升机,美国主要开展了未来经济可承受涡轮发动机(FATE)计划,属于科学与技术类(S&T),旨在开展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先进技术的开发与验证,预计在2020年启动型号验证项目。
图8 CH-47F直升机换装两台T408发动机(短舱由圆转方)
图9 T408相比T64发动机性能提升
图10 FATE发动机概念图
由于作战环境的不断变化,在高温、高原环境下,CH-47运载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作战效能,为提高CH-47性能以及为未来垂直起降(FVL)旋翼机动力提供技术储备,美国陆军在2008年启动了FATE计划。2011年,美国陆军发布FATE计划的征询书,GE公司竞争获得价值超过4500万美元的成本共担合同,为期5年,主要验证用于3700~7400kW级涡轴发动机的技术,包括先进气动设计、冷却结构、高性能材料等,如图10所示。
除增加功率、提高高温/高原环境的载荷和性能外,美国陆军还强调扩大航程和续航能力,因此FATE计划对耗油率、功率质量比、寿命、研制成本、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等都提出了要求,且目标设置均较为苛刻,如图11所示。其中冷端部件寿命要求不低于15000循环;热端部件寿命不低于7500循环;并且能兼容CH-47,以替换T55发动机。
图11 FATE计划目标(2000年技术水平基准)
2013年,GE公司通过FATE验证机的详细设计评审。2014年,GE公司完成FATE发动机进口粒子分离器试验。2015年,完成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关键部件台架试验,包括在GE公司历史上单轴最高压比的压气机验证;通过广泛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以减少冷却空气流量的燃烧室验证,CMC头部和火焰筒具备了耐“前所未有”高温的能力且质量减轻;具有领先效率、先进气动设计、优化的冷却特征的涡轮完成验证。2016年,首次开始全尺寸整机技术状态台架试验。2017年,完成所有主要既定目标,发动机运行时间超过40h,运行了近1000个稳态和瞬态数据点。2020年,GE公司将完成所有试验数据分析以及最后评估,并预计将启动型号研制。整个项目过程,大量使用了增材制造技术以加速建设过程和降低研发成本。
FATE验证机作为GE公司史上最先进的涡轴发动机,融合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先进三维气动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采用了新的进气离子分离器、先进控制技术、传感器组件、飞行器高性能和保持所需的算法等。这些先进技术还可在其他发动机项目中应用共享,包括T408、T901等以及T700等发动机升级。
纵观重型直升机的发展,动力系统是决定其能力的核心,飞机的每次升级换代几乎都依赖动力水平提升作保障。从世界研发能力看,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技术难度大,仍是航空,乃至整个国防领域的尖端科技,目前仅有两个国家能自主研制。在发展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的过程中,既需要改进完善式的继承性发展,也期待厚积薄发式的变革性发展,但具体途径最终还是将由需求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