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学院创作面貌
——何桂彦访谈

2020-03-10 10:30何桂彦HeGuiyan
当代美术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奖学金媒介艺术家

何桂彦 He Guiyan

1王凯余温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8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中国当代的青年艺术家大多是专业美术院校出身。目前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日益完善且发展出了各自的方向与特点,您觉得不同院校的教学特质在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有何体现?还是说作品体现出了趋同性?

何桂彦(以下简称“何”):我觉得基本上现在很难通过作品来判断艺术家来自哪所学校、哪个系科,但至少可以看出他的学科背景。2019年罗中立奖学金的入选作品中,大部分作品都不是由单一的媒介进行创作的,呈现出了跨媒介的特点,其中影像作品居多。从作品来观察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可以感觉到很多艺术家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我觉得这样反应出了当下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放状态。

当:现在很多作品不仅是各艺术门类的融合,与科技的结合也更加紧密。美术学院该如何增强科技方面知识的培养?

何:2019年罗中立奖学金的入选作品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有些作品具有强大的跨学科知识作为支撑,与传统的美术学院依靠技巧、风格、媒介的表达完全拉开了差异。这些作品中,宋丽君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涉及有关植物生态的生物学知识;雷韵冰的获奖作品《畸器时代》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语言表达有些不一样,这件作品融汇了过程、机械,并注入了时间;杨璞赖睿的新媒体获奖作品《P 你好》,用到了虚拟现实和一些动画、新媒体的语言方法,同时加入了一些舞蹈元素,让舞蹈和观看成为作品表达的一部分。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既有的学科建构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大框架,注入其他元素和知识体系以后,作品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了。艺术家们在思考和表达艺术的时候,更加寻求一些新的可能性,我觉得这是当下的青年艺术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当:青年艺术家们面临的创作选择更加丰富——发达的资讯使他们更早地接触到了不同的创作方式与作品媒介,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架上绘画和雕塑的作品更加显现了青年艺术家对艺术语言与本体的坚持与探索。您觉得在这方面青年艺术家们的探索有何特征?

2黄子鹄“A=lgT”系列综合材料、绘画200cm×200cm2019

何:以罗中立奖学金为例,2019年的架上绘画作品比重稍有下降,但作品比较纯粹,更多的是对绘画语言,以及语言背后的方法的思考。最基本特征是非常注重媒介性,强调制作。还有一部分作品,有很强的观念性色彩。这一届的绘画作品,我们没有看到图像的、叙事性的,相反媒介和实验性的作品占比重比较大。

当:前几年的青年艺术作品,主题普遍与个人经验和内心情绪有关,有人认为缺乏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是青年艺术的一个短板。本届罗中立奖学金的入选作品中,出现了关注于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作品,这是否体现了青年艺术的成长与新的发展方向?

何:我觉得这不能被称为新的发展方向,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有那个时代的艺术和属于那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宏观来说,今天不管是深层空间,还是我们接收的信息、生活方式,都变得多元化了,我们的生活状态也越来越信息化、碎片化。我们没有理由说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一定要宏大叙事——宏大叙事背后表达的是生活,是现实;反过来讲微观、个人的创作主题也可以从一个层面反映宏大叙事的背景。所以我觉得,宏大叙事也好,个人的微观出发也好,重要的不是叙述方法的差异,而是一定要带着艺术家的情感和对问题思考、对现实的关注。只要有感情,有现实的浓度和对社会的把握,作品一定不会差。

当:青年艺术家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群体与后备力量,奖学金制度与青年艺术评奖是推动、激励青年艺术创作的有效助力。您觉得除了经济方面的奖励,此类活动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给予青年艺术家们有效的支持?

何:罗中立奖学金作为学术品牌,历经多年,一方面它是非盈利性的,不会因为经费、商业目标、商业的利益改变自己的性质。第二,它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学术平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了很多初评评委、中评评委,这些行业中资深的前辈的支持和关注。第三,罗奖相比国内很多奖学金来说更注重前瞻性,强调艺术家的探索和个人化的叙述,这些综合性的因素,让罗中立奖学金走到现在,还有那么多青年的学者,青年学生愿意参与。

猜你喜欢
奖学金媒介艺术家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