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分析*

2020-03-09 07:52唐晓菊刘汝专龚德飞魏纪湖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2期
关键词:独活频数通络

唐晓菊 张 磊 刘汝专△ 刘 锐 龚德飞 黄 立 魏纪湖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马尾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30~60岁的人群,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是临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2-3]。据报道,约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4]。

黄有荣教授是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黄有荣教授从事骨伤科教学、医疗、科研40余年,经过长期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思维和治疗体系,临床疗效显著。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分析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术经验,笔者收集了其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病例,结合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分型标准。纳入标准: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一诊断的病例;服用中药汤剂或中药颗粒治疗;病例记载完备的理法方药者。排除标准:腰椎肿瘤、结核等其他骨伤科疾病;第一诊断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医案处方为非中药汤剂,或者加用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西药。

1.2 资料收集 病例来源于2015年至2018年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国医堂名老中医工作室,全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一诊断并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1.3 数据处理 1)数据统一。依据《临床中药学》[6]所载中药名称进行整理:中药药名具有多样性,将方剂中出现的别名统一为常用名,如全虫统一为全蝎,土元统一为土鳖虫,二花统一为金银花,槲寄生统一为桑寄生,仙灵脾统一为淫羊藿等;同一味中药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具有不同名称者,若功效无明显差异则统一录入:如炙甘草、生甘草统一为甘草;功效明显差异者分别录入:如熟地黄与生地黄。2)数据的量化。将数据库所录入处方的中药进行二值量化处理,方剂名作为常量,每一味中药作为一个统计变量,药物按“有=1,无=0”赋值[7]。3)数据的录入。由2人一起将收集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 2007中,最后经审核校对与原始数据一致,确认无重复药名被录入。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纳入的263首处方中所包含的210味中药进行频数分析,找到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核心药物。然后再对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33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欧式距离平方为度量方法,Ward法为聚类方法,以树形图显示数据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法,可将数据库中一些使用情况相似度较大的中药归为一类,从而寻找出黄有荣教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处方及组方规律。采用SPSS Modeler14.1数据挖掘软件对文献报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复方中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Apriori算法对中药之间进行二项关联、三项关联分析,使用支持度和置信度来评估药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及关联程度,寻找中药复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配伍规律及常用药对。

2 结果

2.1 病案资料 本次研究共收集医案263例,其中男性183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45.35±16.25)岁,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

2.2 中药频数分析 见表1。采用频数分析法,总结分析医案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药物。结果显示:纳入的263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中共包含210味中药,总计出现频数3 582次,并将药物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进行降序排列。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当归,共使用178次(67.7%)。使用频次3次以上的药物有134味,30次以上的药物有33味,使用频次前4位的药物分别是当归、牛膝、甘草、杜仲,是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药物。

表1 处方中出现使用频次30次以上的药物

2.3 药物归类统计 见表2~表4。根据《临床中药学》[6]将处方中共包含的210味中药进行归经、功效分类。结果显示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中药物的归经主要分布以肝、肾、脾经为主。经频数统计,210味中药按照其功效可分为17大类,其中补虚药最常用,使用频次最多,总使用频率达29.65%,其后依次是活血化瘀药(24.87%)、祛风湿药(18.36%)和解表药(7.11%)。补虚药物所占比例最高,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补气药中,甘草主要起到解毒和调和诸药的功效,暂不予归类。补虚药又以补阳药、补血药为主,使用频率分别为35.40%和33.71%,补阴药使用最少,使用频率仅为2.45%。

表2 处方中药物归经分布

表3 210味中药功效归类

表4 补虚药功效分类

2.4 药物聚类分析 见图1,表5。依据上述频数分析结果,对使用频率在30次以上的33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图1可以观察到:当欧式距离平方为5时,可将上述33味中药分成3大类。当聚类为3类时,各类药物基本达到了稳定,不能再分。

表5 33味中药聚3类分析结果

2.5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见表6。本研究取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大于80%。

图1 33味常用中药树形图

表6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痹证”等范畴[8]。元代《丹溪心法·腰痛》云“腰痛主湿热,肾虚,淤血,挫闪,有痰积”。清代《七松岩集·腰痛》云“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者,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浸……不通而为痛”。黄有荣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以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或以内伤年老体虚、跌仆挫伤有关。其基本病机是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邪闭阻气机,导致脏腑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疼痛、重着、麻木等,为“不通则痛”;或以年老体虚,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乃“不荣则痛”。故中医治疗原则以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化瘀,祛风湿通络止痛之法。

3.1 中药频数分析 从中药功效归类分析,医案处方中使用频率最多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分别为29.65%、24.87%和18.37%。补虚药又以补阳药、补血药为主,使用频率分别为35.40%和33.71%。上述药物的分类体现了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肾固本为主,兼活血化瘀,祛风湿通络止痛的治疗法则。补阳药辅以少许补阴药,正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这一中医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肝主身之筋膜”,通过对所纳入处方药物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发现,补虚药主要归肝、肾二经,黄有荣教授处方用药也体现了这一观点。通过单味中药的频数统计发现,使用频次较多的33味中药中排在前11位的中药为当归、牛膝、甘草、杜仲、白芍、独活、川芎、续断、黄芪、熟地黄、桑寄生,此11味中药均是“独活寄生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得出独活寄生汤是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基础方剂。独活寄生汤源于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本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9]。该方以独活祛下焦风寒湿邪而除痹痛;以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祛风湿,壮筋骨;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10]之意。黄有荣教授也常加用续断、黄芪增强其补益之功效。

通过对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的频数分析,可以得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药,以补肾固本,兼以活血化瘀,祛风湿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

3.2 中药聚类分析 从聚类所得的3类药物来看,大多以补血活血、化瘀通络、补肝肾、祛风湿类中药为主。由此进一步可知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湿通络止痛”为治疗法则。聚类分析得出的第一类药,由当归、杜仲、牛膝、甘草4味中药组成。《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固多采用当归既补血又能活血;《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肾筋骨”;牛膝具有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3味中药均体现出补肾固本,活血化瘀,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

聚类分析得出的第2类中药,有黄芪、桑寄生、川芎、熟地黄、续断、独活、白芍共计7味中药,结合第一类的当归、牛膝、杜仲、甘草,第3类药中的细辛、防风、茯苓;这一类药属于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并加用黄芪增强其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李用粹《证治外汇·腰痛》[11]指出“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此方以桑寄生、牛膝、杜仲、续断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当归、黄芪、白芍、熟地黄养血活血;茯苓、甘草补气健脾;独活、细辛、防风祛风湿、舒筋活络。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可以看出黄有荣教授善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代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以及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12-14]。

聚类分析得出的第3类药物较多,由威灵仙、桂枝、延胡索、茯苓、地龙、鸡血藤、狗脊、乌梢蛇、穿山甲、桃仁、没药、丹参、全蝎、木瓜、白术、红花、赤芍、土鳖虫、川乌、防风、细辛、蜈蚣22味中药组成,主要为祛风湿、活血通络止痛类药物。黄有荣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亦属中医“痹证”之范畴,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痛而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常用祛风湿,活血通络类药物正是“祛邪通络”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桂枝、细辛散寒通络止痛;桃仁、红花、赤芍、丹参活血止痛;全蝎、蜈蚣、土鳖虫、乌梢蛇搜风止痛;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即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15]。第3类药物体现了“祛风湿,通络止痛”的治疗法则。此外,第3类药物中茯苓、桂枝、白术为苓桂术甘汤的主要药物,血瘀日久必兼水湿,方用苓桂术甘汤取其“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具有减轻神经根水肿的作用[16]。

3.3 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从关联规则来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多与当归关系密切。常用的药对可以分为1)同类药物相须为用:如当归与川芎补血活血;乳香与没药、桃仁与红花活血化瘀;独活与秦艽祛风湿;杜仲与狗脊补肝肾,强筋骨。2)不同类药物相使为用:如当归与桃仁祛瘀生新;白芍与甘草酸甘化阴;羌活与独活祛风湿等。两药之间的配伍主要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通络药之间的配伍,从中体现了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辅以祛风湿,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独活频数通络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等风来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独活入味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