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的时代性

2020-03-09 03:40:32李伟
人物画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时代性中国画全球化

李伟

摘 要:中国美术的时代性是中国艺术伴随社会发展水平所呈现出的时代性命题。中国美术伴随着清末中华民族的衰落至极到逐步觉醒,它不仅是中国社会从没落到富强所呈现的传统与现代艺术观念的冲突和转换,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启蒙思想的本身主动或非主动的将西方民主与科学的艺术启蒙思想播种于中国社会再度结合后的果实。从西学东渐、中西调和、到文化自信,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社会几代艺术家大约一个半世纪的艰苦努力的发展,直到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习近平“新时代”的文化强国战略,才最终赋予中国美术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自信。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美术及时代性变革的根本主题,是对原发的中国传统美术现状的内修和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艺术外拓和全球艺术交流中的中国方案等时代话题。

关键词:中国画;中国美术;时代性;全球化

一、中国画概念诞生和艺术发展的时代性

从1840年鸦片战争,1861年洋务运动和1898年戊戌变法等重大社会事件后,中国晚清社会都自愿不自愿的推动了西学的东渐。伴随着近现代西洋画艺术的大量东渐,新画种、新艺术、新形式和新画法的大量出现,“中国画”逐渐以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被重新划分定义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画。20世纪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走向终结,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学”“国粹”“国画”“国乐”“国剧”“国装”等意识的出现,给20世纪跌宕起伏的中国美术界以空前的波澜,新、旧、保守还是创新,中国艺术家以其激动人心的美术创作告慰了时代,推动了自身审美观念的革新和艺术水平发展,中国画成为至今中国美术的时代主题与最活跃的艺术领域。纵观中国近现代社会制度的沧桑巨变和艺术发展史不难看出,美术在中间扮演了民族复兴的自传者,中国画以国粹的形式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拓的强国战略。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工艺设计、园林建筑、雕塑、和中国油画等其它艺术门类。习近平新时代更加丰富中国艺术其时代性内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理念下,中国美术以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美术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材在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活动中充当先锋。如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上的文化交流中都有美术交流的身影。

二、20世纪的艺术运动与中国美术的时代变迁

从鸦片战争后,西洋文化大量东渐,中国被迫与之交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中国有志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尝试,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等清末的一系列运动,都可以归纳为主动的学习西方。

早期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二居”,他们既包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承载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在这个时代,“海派”画家在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指引下以继承“扬州八怪”等传统文化为基础,并结合西洋画的画法样式创作出不少作品。从海派早期“海上三雄”、“海上三任”、赵之谦、虚谷等为代表的在处理传统文人画和中西画技法融合上都有巨大贡献。民国初年的吴昌硕和“后海派”以上海为中心在继承“海派”革故鼎新精神的基础上,反对食古不化,吴昌硕以“古人为宾我为主”的艺术理念,在新旧融合中寻找艺术平衡,并表现出中西融合的时代精神和“自然之趣”。清末的广州,诞生了众多以鲜明地方特色为题材展示创新精神的画家,其中以居巢、居廉,“二居”为代表。“岭南三杰”与“岭南画派”,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在中西交融中主动出击,开派立宗之功被称“岭南三杰”。北京画家群的形成,北京画家群则代表着传统绘画的适应时代的变革或顺应,即继承传统顺应时代。

近现代美术的时代性还有值得注意的社会性内在联系。“新文化运动”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时更具多元性和创新性,很多画家走出传统思考样式,在重视写生的基础上折哀中西。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成立了“画法研究会”,聘请了北京本地画家贺良朴、汤涤,留学英法的李毅士、吴法鼎,留日的陈师曾、徐悲鸿等众多英才为导师,以兼容中西、提倡科学精神的研究美术。1918年江小傔、丁悚等在“上海图画美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立“天马会”,参会人员众多,是不同媒介艺术、不同年龄艺术家和不同风格的群体表现,主要是对中国西画的一次深刻探討,对推动中国美术革新起到了推动作用,直至带动1920年以后“西化启蒙运动”和“国画复活运动”。大量的“文人画复兴”活动,在中日间、东西方产生了互动效应,也回应了这一时期德国表现主义,此后大批社团的产生,1927年以后中国美术界也相绪也成立国立美术学院和很多学术周刊。这些学术社团周围聚集着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并形成自由的艺术氛围,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一批提倡各自革新方案的爱国画家,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美术的发展革新。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爱国性质的民族救亡思想才占据了时代的主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语境里相对开放,各门类艺术都呈现“百花齐放”的效果,特别是中国油画的等新画种发展。那时流行“为人民服务”为题的艺术,1953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被毛泽东自豪的称赞“是大国,是中国”。1980年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以写实主义的风格对那个时代产生了强大的视觉震撼,罗中立也以其写实主义风格引领了四川画派。在观看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展览影响下,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以浑厚深重的少数民族题材反映出民族精神的新时代性。美术的大变化反映了思想的大解放潮流,新思想、新样式、新风格和新画派,都伴随着各种外来艺术的融入整合和大胆尝试,形成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美术包容多样性风格。1980年以后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中国前卫艺术开始走向世界舞台,并开始与世界艺术市场结合,主要体现在两岸三地的交流和华裔艺术家的加盟,借助跨媒体艺术等不同种类的平台,充分的展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艺术思想的时代形式,这种时代形式使20世纪的艺术更加光彩夺目。

三、艺术的自信——习近平新时代的美术精神

21世纪的中国美术是“时代性的艺术”,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语境、跨文化的多元格局下形成的中国艺术。现今中国美术主要体现在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三个领域,在美术作品创作上提倡原创性、当代性、国际性等特色。对美术时代性的理解不能单纯的从传统角度来进行,要结合社会现实,从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术方案进行分析。

2000年以后中国社会发展迅猛,中国美术进步不仅仅体现在以往的模仿和改进传统或学习改良西方,而是强调展示中国文化崛起的艺术自信。中国美术也以开阔的步伐、独特的样式、丰富的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人的认可,并融合影响于世界艺术。科技进步促进了这一时期展示文化的发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展览、收藏、拍卖也如雨后春笋,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国际艺术交流。此时,“当代艺术”是最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很多当代作品拍卖价格不输古代名家大作。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双年展”、“主题展”和各种国内外“巡回展”等展示艺术层出不穷。最能体现中国艺术水平的还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等表演和“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很好的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和大国形象,也很好展示了中国艺术时代精神。

2010年以后中国社会发展举世瞩目,中国制造、中国文化和中国经验等已经享誉全球。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美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时代性作用。中国社会今天审美精神的时代诉求,是东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在碰撞下互为对立、整合再到达成共识建立“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过程。中国新时代主题下的美术有,2012年中国社会时代主题是进入“小康社会”决战阶段,中国美术在围绕小康社会建设和脱贫攻坚方面的题材创作的很多,样式新颖多样。2013年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艺术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以此为题进行了广泛的艺术交流,通过电影节、美术展览等文化互动活动将此战略的影响推向热潮。2014年国家画院杨晓阳牵头启动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从“一带一路”文化源起研究实施突破。2015年张晓凌负责牵头“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工程”,并得到文化部批准,从国际的视野进行美术交流和展览,并邀请海外艺术家来华进行美术展览交流。2017年“十九大”习近平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美术馆为庆祝习近平“新时代”展示中国艺术精神,举办《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展》,这次展览从传统革新到中体西用的安排,展现了中华艺术家的中国气韵,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传统美术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新时代”除了传统美术活动形式外,新科技的介入导致中国美术活动形式多变,观念艺术得到发展。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创作伴随着5G和人功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创作出震撼视觉想象的作品。2018年底故宫博物院上元之夜的“灯光秀”,在科技的包装下,以小成本高质量的艺术手段点亮紫禁之巅,通过全信息技术、光影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技术,融合故宫的传统背景,在时尚动感、梦幻绚丽的光影艺术效果烘托中,使艺术与科技在特殊环境空间中呈现出迷人的魔幻氛围,展现出全科技的艺术作品。2017年广州塔举行1180架无人机“萤火虫”光影艺术表演打破世界纪录。此后这种无人机灯光艺术秀在全国多地都有展演,最有名的是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南山区人才公园的灯光秀,以3051架无人机展演又一次打破世界纪录。“网上展馆”的成功展览,给观众线上线下新的艺术体验。线上艺术展览的广泛应用和被大众接受。2020年“十三届全国美展”官网全景展厅正式上线,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美术作品。2020年5月从中央美院“研究生院线上毕业展”展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中国艺术的时代性。

四、余论

中国美术的时代性在于与时俱进的呈现中华民族活力的艺术之美,全面深刻的呈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时代变革,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由弱到强的中国美术诉说了从民族觉醒到文化自信的时代性。21世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是内修和外拓战略,从民族团结和爱国精神等根源上找到中国当今美术连接时代的脉络。中国和平崛起后的东西文化和价值观冲突中中国艺术如何寻找平衡,新科技介入后中国美术的发展问题等,这些既是当代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问题。因此,了解中國美术的时代性就是了解中国当今社会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史 .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2.

[2]贺西林.赵力著.中国美术史简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吕建富.时代艺术——对21世纪中国艺术的思考.《艺术评论》.2019.

[4]张婷婷.在艺术交流中看见世界,也看见自己.《中国美术报》.2019

[5]宋晓霞. 黄胄与20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宋晓霞-《美术》.2019.

[7]梁叶子(黄胄笔名). 画家与时代[J].雍华.1947(8):12.

[8]乃泉..海上巨擘吴昌硕与二十世纪诸画派[J].上海艺术家,2005.02.

[9]李冠燕.论“文革美术”及其图像特征.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10.

[10]张嫣格.中西碰撞与融合:民国前期(1912-1937年)绘画变迁的视觉审美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6.

猜你喜欢
时代性中国画全球化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中华诗词(2022年8期)2022-12-31 07:39:34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中华诗词(2022年2期)2022-12-31 05:57:58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诗词的时代性
中华诗词(2020年11期)2020-07-22 06:30:58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16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