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芳
在我明年即将要出版的书里面,我谈到了一个我工作和生活中会用到的工具,我叫它“planning cycle”——计划圈,它包括了五个自问,然后写下自答。1980年代,我在香港智威汤逊的时候懂得了这个计划圈的奥妙,就是在决定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都先来一个这自问自答式的X光,将自己来看个清楚,并思考如何与外在环境配合,预知会有多少开心和多少的不愿意。这是一张面对现在,计划将来四五个月后的时间地图。
我不喜欢守株待兔,不喜欢走寃枉路,更不喜欢上路之后才决定左拐右拐的混乱。地图的意义就是让你事先知道,走过这片森林就会是一个湖,湖的北方有座山,山上有个值得一去的酒店。
在GPS还没有出现的时代,读地图、画地圖、圈地图上的目的地,都是还没启程前的一种乐趣。在途中自驾的时候,一个温柔的女朋友,拿着地图认真地看着,告诉你前面12公里可以停下来买杯咖啡,伸伸懒腰,那是全世界最浪漫的事情。地图上的两公分,就是公路上的两百公里,时速100公里,那就是甜蜜的两个小时。在爱情中,我有过一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时间地图。
有一年的夏天,老婆诞下小女儿不能外出旅游。我要到悉尼工作,就建议和当年刚刚八岁的大女儿两人一起出发。我们在悉尼机场租了车子,女儿代替了老婆的位置和责任,坐在我的旁边,小手中是租车公司附赠的悉尼街道地图。“直走八米左拐......红绿灯后右转......“在三十分钟的导航下,竟然100%准确到达酒店。后来的八天都是用了同一张地图,女儿在上面画了很多路线和目的地。那张地图是我人生时间地图中很有标志意义的一张,后来竟然也丢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孩子倏地长大,他们的地图在自己手中。
几年前我在多伦多机场,习惯性地去小商店里选购了一本书,书名叫做《AHistory of Canada in Ten Maps》,十张地图中的加拿大历史。从殖民地时期到各场战争,从政治、经济到农业、矿业领域等等,每一张地图更代表的是年代和时间的演变。我从出生的福建小渔村到人来人往的香港,再到冬天下大雪的多伦多,从儿子、丈夫到父亲的角色增叠,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很多的小地图、大地图,虽无法改变历史的洪流,但在自己的地图上,想要走哪条路、去到哪里,都是可以自己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