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偶戏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备受老百姓尤其是小朋友的喜爱,能够借助以物象人的手法,使用精心制作的木偶来对人类活动进行模仿,有着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结构。本文从木偶戏舞台艺术的发展情况着眼,就其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木偶戏舞台艺术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木偶戏;舞台艺术;革新
前言:
在设置舞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主观意图和演出需要,形成富有趣味性和活力的空间流动感,以此来形成良好的舞台空间,为舞台艺术表演奠定坚实基础。木偶戏舞台艺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需要舞台艺术家做好创新,确保木偶戏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1 木偶戏舞台艺术的发展情况
简单来讲,木偶戏是借助木偶进行故事表演的戏剧,在古代也被称为傀儡戏,表演时演员需要在幕后操控木偶,配以音乐和演唱,依照木偶的形体以及操控技术,可以将其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铁线木偶以及杖头木偶等。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木偶戏一直延续了传统的舞台表现形式,也从其他戏曲艺术中吸收了一定的元素,呈现出了较为独特的舞台艺术。不过从总体上对木偶戏舞台艺术进行分析,会发现其舞台表演形式相对固定,缺乏变化与创新,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密切,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创作方法得到了不断发展,单纯对舞台与观众的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就包含了中心式、伸出式、围绕式以及开放式等多种类型。伴随着舞台艺术形式的快速发展,原本对于木偶戏表演中对于舞台艺术定位的局限性被打破,木偶戏的演出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也更能适应新形势下观众的多样化需求[1]。
2 木偶戏舞台艺术的创新策略
2.1改变传统挡板
传统木偶戏台前与幕后的分割是依靠简单的挡板实现的,虽然能够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目的,但是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就传统挡板进行改变,通过分割、变形等方式,提升挡板的层次性,在保证挡板外形更加简洁的同时,形成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合理的多层次效果。另外,也就可以在挡板不同位置设置明窗和暗格,为木偶操控者提供更大的表演空间。以儿童木偶戏《白雪公主》为例,在进行舞台场景布置时,应该以森林为主,而伴随着剧情的深入,可以对布景进行移动和伸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随着音乐节奏跳动。这样的形式在尊重传统木偶戏舞台特点的同时,借助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对舞台空间进行拓展,挡板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发生改变,不过在其周边还设置了其他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借助空间的距离变化,实现舞台表演过程中的空间转换,使得木偶可以在更加多层次的空间内实现自由穿梭,甚至可以完成地下表演,打破观众在空间和距离方面的传统思维,对舞台表现空间进行扩充[2]。
2.2打破传统任务
在现代舞台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强调借助线条、色彩、土体乃至具体形象来对精神实质进行传达,以提升象征性意义,这种设计理念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舞台设计的方法和形式,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以木偶剧《琼花仙子》为例,设计人员对传统舞台层次进行了重新构建,利用相应的品台、台阶以及布景元素,构建起了富有节奏型的舞台空间,舞台中使用的斜坡、台阶等更加流畅,保证了舞台运动的灵活性,而通过增设舞台背景层次的方式,舞台的深度和宽度得到了扩展,同时也就可以在布景中融入民间艺术形式,依托片段式布景,实现画面的精简。在这样的舞台中,木偶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背景中,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开始越发受到人么你的关注,其不单单是对于自然形态以及具体事件的模仿,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多种戏曲表现形式的加入,木偶戏舞台艺术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和发展,在现代木偶戏中,能够借助对于杖头、布袋、提线乃至皮影等木偶形式的综合应用,配合现代化技术,能够切实提高木偶戏的艺术表现力,保证良好的舞台效果。
2.3增设陌生环境
在舞台艺术设计中,通过增設陌生环境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运用陌生环境、空间造型以及心理暗示等方式,提升舞台表演的趣味性,使得观众能够在表演之初,就充分感受到相应的艺术气息。例如,在木偶戏《葫芦娃》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对葫芦七兄弟各自的特征进行强化,提高舞台效果。而在开场前,也可以利用葫芦,或者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曲,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以贴近真实的环境来激发观众的共鸣,拉近与观众之间的空间距离和精神距离。在表演开始后,不仅需要以木偶来推进剧情,操控木偶的演员也可以走出舞台,通过自身细微的表情,对木偶面部表情不足的缺陷进行弥补,进一步加深观众的印象[3]。
3 结语
总而言之,木偶戏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乃至审美意识,应该做好扶持和保护工作。新时期,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木偶戏舞台艺术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而针对传统木偶戏舞台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创新探索,在木偶戏表演中引入现代化的舞台艺术思想,推动两者的充分融合,实现空间与距离的转换。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探索,木偶戏开始逐渐融合其他戏曲类型的特征,相应的舞台艺术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相信必然能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长期的存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柳.全媒体时代黄梅木偶戏的新发展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 (13):73-74.
[2]杨慧娟.木偶戏的人物形象塑造[J].艺海,2018 (11):25-26.
[3]罗春娜.客家木偶戏的困境与传承——以龙川手擎木偶戏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 (05):140-143.
作者简介:孙颢(1986.9-)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扬州市,学历:本科,职称:舞台技师,研究方向:舞台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