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
关键词:新常态背景 企业内审工作 应对策略
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高,为保持良好的竞争实力,企业必须要在时代的驱动下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理念,加强内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依托于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严格监督,确保其实际审计效果的应用与发挥,进一步提升企业能够获取的市场经济效益。新常态对企业的运营要求是多个方面的,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格外重要,相关管理者应在当下时代提高重视、强化管理。
企业运营中所需要的审计部门应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设置。在当下市场经济中,一些内审工作存在问题的企业通常在部门的设置上不够科学,这也造成相关工作的审计力度不够,设置缺乏合理性。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应是相对独立的,才能够具备一定的监督能力,若缺乏良好的独立特性,那么审计部门将无法实行其应有权利。关于审计部门的业务工作,企业其他部门是无权干涉的,企业要给予审计部门足够的监督职权,才可以保障该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否则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将形同虚设。
基于我国新时期的社会背景,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供应,国内目前的大部分审计人员通常是来自于其他机构的,尽管这些人员曾在财务管理部门任职,但就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仍与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企业为节省人员成本,在招聘审计人才是并未设置合理的上岗指标,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未能得到细致的考察,这就使日常的审计工作存在漏洞,专业性与持续性是人才资源能力的重点考核内容,若这两方面的人员素质存在不足,日常的审计工作也就有可能存疏漏。伴随国内经济市场的空前繁荣,企业内部与外部发展之间形成的巨大资源差异,会在人员的能力上显现出来,现有的审计人员若不能及时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则会对新常态下的工作出现困境。
在审计工作方面,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要将重点放在预防政策上,其中的不足会得以显现。部分企业在内审工作安排的思维理念上存在滞后性,致使实际工作安排与企业的发展存在空档,而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会因此缺少保障,许多问题不免暴露出来,为企业的日常运转造成困扰。如表1所示,部分企业在相关预防政策的设定上存在明显的缺漏。
从事企业内审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对工作具备责任意识,将内审工作的内容作为核心业务,并自觉遵守企业内审制度的相关标准,建设良好的风险预知思维,才能持续、有效提升人员的职业素质,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巩固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当代市场中的企业竞争既是多方面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资源力量的竞争,人力资源水平既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又是为企业创造市场利润的根本。这一概念对于企业的内审部门依旧适用,具备较强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人员,能够为企业的内审工作质量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从而减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承担的经济风险。
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应通过相应的内审条件来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切实提升企业内审工作的实际效果。对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管理运行系统,企业要采取动态化的模式对运营情况予以监管,因此内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对企业管理层的发展战略充分明确,将思维模式转变为更加全面化的形态,以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内控及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故企业的内审业务需要设置一定的标准,并确定未来的战略目标规范审计流程,尽可能地避开预计风险,扩大企业的市场收益。
企业的内审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改革。通常来说,内审工作能够有效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但少数的风险仍属于潜在隐患,需要企业不断重视内审工作来予以避免。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思维上要具备风险意识,通过表象寻求根源,才能将风险问题的本质作为评估事实的基础,使整体的审计流程有据可查,具有说服力,能够为人所信服。企业的审查工作也是培养内审人员素质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提升人员的风险意识非常重要。
当下企业的发展更重视内部监管工作的质量,审计工作既是对企业运营情况的保障,也是合理安排企业财务资源的方式。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与工作需求,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适当的调整,以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减少审计工作的限制与障碍,强化其审计力度与实效性,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新常态下的审计内容与目标应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时代性的转变,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其业务更具有独立性与主观性。
参考文献
[1]朱培德.新常态下企业内审工作的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3):155-156+179.
[2]王新芳.新常态下企业内审工作的应对策略[J].经贸实践,2018(11):110.
[3]安娜,刘雨.新常态下企业内审工作的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8(3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