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融媒体”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研究

2020-03-08 14:27陈春燕
出版广角 2020年2期
关键词:真人虚拟现实主体

陈春燕

【摘要】真人阅读服务具有阅读资源鲜活化、阅读环境定制化与阅读方式双向化等特征,并正在成为图书馆所广为推崇的服务模式。“5G+融媒体”技术赋予了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全新的形式与特征,创建旨在延展交流时空、丰富交流感知通道的真人阅读服务场景,实现阅读信息的双向流动。

【关键词】真人阅读;服务创新;5G;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2.015

真人阅读服务是以图书馆员及馆外兼职工作人员为主体,以读者与真人同时在场互动、直接交流沟通为核心手段的用户阅读服务创新活动,表现了交流互动性、资源鲜活性与阅读临场性等功能特征[1]。近年来,真人阅读服务风靡我国高校图书馆,并逐渐成为提高用户阅读服务实效性与满意度的利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举办“鲜悦真人阅读”活动,将校内学科带头人与顶尖科研人员纳入到真人阅读服务主体范围中,实现阅读服务与学科服务深度融合[2]。南京大学图书馆拓展真人阅读服务的功能边界,为到馆读者提供基于真人阅读的参考咨询、虚拟社区、隐性知识与阅读治疗等高质量的阅读服务产品。在肯定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所取得的成绩之余,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真人阅读服务存在与已有服务重合度高、不具备隐性知识的转移记录、资源推荐与信息传递滞后等问题,尚未实现服务成本与服务效率的有机平衡。而基于“5G+融媒体”技术的真人阅读服务,不仅可实现真人阅读服务的富媒体化,还有助于实现读者与真人阅读服务主体之间的跨时空聚合交流,为读者带来场景化、浸入式的真人阅读服务体验。鉴于此,本文提出旨在促进泛在交互、削减服务成本、丰富服务功能的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新思路,在“5G+融媒体”技术驱动下对真人阅读服务进行流程再造与功能升级,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科学把握真人阅读服务新环境,实现战略转型提供变革思路与创新方向。

一、“5G+融媒体”技术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影响

5G与融媒体技术是以计算与通信深度融合平台为支撑,以超高速率、超低延时、超强连接的网络带宽为载体,以促进信息生产、传播与消费等环节中知识无边界流动与泛在共享为目的的一类智能信息技术。由于5G具备超高速率、超低延时、节省能源等特点,“5G+融媒体”不仅使信息传播更为精准、透明、个性,而且增强了信息内容的聚合效力与扩散范围,并成为各类社会经济主体获取高质量信息的关键载体。依托“5G+融媒体”技术开发的智慧化阅读、场景化阅读与生态化阅读服务介质,为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二次生长和繁荣提供战略契机。一方面,依托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场景智能适配等“5G+融媒体”内核技术,可构建泛在交互的资源共享平台,为真人阅读服务的空间再造、信息呈现与知识升级提供技术创新支持,确保用户获得兼具场景感知与情绪感知的跨空间体验。另一方面,发挥5G高速数据传输、融媒体嵌入等技术优势,可实现数据挖掘、信息处理与资源流转的低延时处理,形成以数据价值链为主导的数据服务场域。“5G+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优质内容聚合。“5G+融媒体”技术的核心是高速数据传输、大数据挖掘等技术,通过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序识别、过滤筛选与最优适配,确保在低成本高效率获得目标数据的同时,使其能够符合用户的需求预期。在其影响下,真人阅读服务的细粒度与人性化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凭借低延时高速传输技术,用户可真正實现即搜即得。依托大数据挖掘等技术,读者能够对海量服务数据进行高效率聚类分析与内核提取——既减少真人阅读服务主体的重复工作,又加速推进碎片化阅读信息的归类整合。

第二,营造拟人服务场景。“5G+融媒体”技术高度重视创建“实体+虚拟”的阅读服务场景,利用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等功能优势,将数字化信息嵌入现实空间内,使用户可与物理实体或数字对象进行实时交互。单纯的线下真人阅读服务显然难以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感知水平。一方面,真人阅读服务主体囿于思维与知识的短板,往往仅能围绕某一专题为读者答疑解惑,且对活动举办场地、事先资料准备、受众对象人群均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实体环境中的真人阅读服务无法允许读者反复进入体验,而依托“5G+融媒体”技术可实现虚拟阅读环境与真实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读者在直播式、拟人化、沉浸化的场景中阅读,既可获得不受时空局限的高频次体验,又可与主体进行常态化交互。

第三,智能信息推送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信息推送服务是“5G+融媒体”技术的突出优势。依托场景智能适配技术可实现双向信息流通,此时受众不仅可方便地与信息推送方直接对话,还能够获得即时交互、资源鲜活、场景真实的信息服务体验。鉴于当前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模式的柔性化、智能化水平较低,且难以实现内容品质化与平台一体化的创新性发展,因此,信息推送方应利用场景智能适配技术为用户提供与其所处场景相契合的阅读服务,实现阅读资源的精准定向投放,系统提升用户体验感知水平。

二、“5G+融媒体”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逻辑思路

“5G+融媒体”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实践方向是在最大限度聚合阅读优质资源基础上,营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阅读服务场景,确保用户获得与所处场景相契合的阅读服务体验。依托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场景智能适配技术,我们可构建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新思路。

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真人阅读场景营造的实践方向在于创建有助于促进阅读服务主体与读者深度互动的空间。其主要包括两类组成单元:拓展功能边界、构建交流平台。即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优化阅读服务行为模式,为读者带来沉浸式、立体化、全时性的阅读服务,构建可深度传递隐性知识的“虚拟+现实”交流平台,为提高阅读服务效能提供条件支撑。

基于场景智能适配技术的保姆式真人阅读的本质是以场景智能适配技术为媒介,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画像与所处场景特征的柔性化阅读服务。该模块包括三类组成单元:学科应用场景下的阅读服务、参考咨询场景下的阅读服务、信息素养场景下的阅读服务。基于场景智能适配技术的阅读服务不仅可强化现有资源的学科化组织、呈现与检索,还能够一站式智能化解决用户的咨询问题,提供跨学科、多层次、立体化的科研素养服务。

三、“5G+融媒体”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实践路径

1.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的真人阅读场景营造实践路径

高校图书馆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丰富真人阅读服务功能。由于读者往往对与自己形象相近、行为相仿的真人阅读服务主体表现强烈的心理与认知偏好,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充分挖掘真人阅读服务主体存量知识的基础上,以读者接受程度为标准丰富阅读服务主体的增量知识。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丰富真人阅读服务功能需遵循技术与内容相统一原则,即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激活读者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立体化感知,为读者带来源于现实但超越现实的“类真实”感受。清华大学图书馆不仅利用头戴式、手持式以及空间展示式增强设备来丰富完善阅读服务介质,而且建立了真人阅读服务虚拟模型。一方面,自读者进入事先营造好的虚拟环境伊始,其便能获得融合音频、视频与图像等多维感知的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其建构的虚拟化场景允许读者反复体验,减少真人阅读服务主体的重复工作[3]。为促进虚拟阅读环境与真实生活场景相融合,该馆还构建了一个Virtual Living Library(VLL)社区,用户既可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进行资源收集与咨询,还可通过社交媒体及时分享有关改进阅读服务的意见建议。

高校图书馆应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真人阅读服务交流平台,实现隐性知识转移与显性化傳递。真人阅读服务的目的是通过读者与真人阅读服务主体间的泛在交互,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真正提供身临其境的阅读服务。而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在真人阅读服务主体、读者与活动举办方三者间创建可实现泛在沟通的媒介,既可使用户体验到不在现场胜似现场的震撼,又可让用户系统捕捉真人阅读服务主体的隐性知识。当前,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交流平台主要包括R式平台与L式平台两类[4]。R式平台即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真人阅读服务交流平台,其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配准等技术创建个性化真人阅读服务媒介,读者可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与真人阅读服务主体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真人阅读服务活动便基于计算机的显示与交互、网络的跟踪与定位等技术对真人阅读服务主体的形象与行为模式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建立包含真人阅读服务主体图像与音视频信息的数据库,用户可与真人阅读服务主体进行近距离沟通交流。L式平台即网络直播式真人阅读服务交流平台,其主要利用一站式音视频网络直播技术实现真人阅读服务活动的现场直播,以满足无法亲临活动现场的读者需求。南开大学图书馆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兔子课堂等知识同步传播工具创建了“数字真人图书馆(Digital Human Library)”[5],馆方在网站列出若干位可供在线交流的真人阅读服务人员,读者可通过FAQ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其交流,或利用视频弹幕、短视频、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实时沟通。

2.基于场景智能适配的保姆式真人阅读实践路径

第一,学科应用场景下的真人阅读服务。提供与学科应用场景相契合的真人阅读服务关键是识别学科服务项目、学科服务流程情景要素,进而实现学科知识的靶向推荐。(1)基于学科服务项目的真人阅读服务,即遴选具有较高学科素养的阅读服务人员,将学科素质教育与高端情报决策支持等内容纳入阅读服务内容中。一方面,阅读服务人员要对学科素质教育内容进行理论化改造,以“实体课堂”与“慕课”相结合的方式将其提供给读者。另一方面,阅读服务人员可利用融媒体在线交互功能实时分析阅读服务过程中的用户反馈评价,以持续改进学科化阅读服务质量。(2)基于学科服务流程的真人阅读服务。其目的在于提供深度融入学科服务全周期的跟踪式阅读服务,促使真人阅读服务实现人性化转向。真人阅读服务主体可利用“5G+大数据”“5G+AI”技术精准辨别用户学科资源需求的演变态势,依托融媒体平台形成涵盖用户学科服务需求深度与广度的全流程网状结构,为读者推送定制化学科服务资源。

第二,参考咨询场景下的真人阅读服务。该项服务旨在丰富真人阅读服务的咨询答疑功能,提高服务的贴近性与知识性。(1)构建涵盖线下真人答疑与线上智能答疑的“答疑矩阵”。读者不仅可在线下与学科专家、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图书馆员进行咨询交流,还可利用5G与其进行低延时对话。鉴于线下真人阅读服务存在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图书馆可充分发挥融媒体社交化功能,对读者的咨询需求进行系统收集整理,以减轻真人阅读服务主体的数据分析负担。(2)应用智能机器人问答技术、资源推荐服务交互技术、用户使用场景识别技术强化真人阅读服务的咨询效率。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百度直达号合作开展智能化真人咨询服务,读者可利用百度直达号的自学习功能与衍生性问题解答功能高效率地获取目标答案,真人阅读服务主体则可利用百度直达号的问题过滤功能与主题标引功能对读者问题进行智能聚类及大数据分析,为图书馆创建答疑知识库提供语料保障。

第三,信息素养场景下的真人阅读服务。信息素养场景下的真人阅读服务实践方向是通过真人阅读服务主体与读者的互动反馈探究式学习,系统增强用户的阅读信息检索技能及理论知识水平。高校图书馆应采用多渠道立体化的全场景模式确保信息素养教育能够与真人阅读服务有机结合。一方面,完善信息素养场景下的真人阅读服务载体,利用场景智能适配技术,有效释放阅读服务的点对点交流效能。真人阅读服务主体可通过基于“5G+融媒体”技术的远程教学系统与读者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有效强化读者对信息素养知识点的规律性认知。另一方面,创建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真人阅读服务平台。在网络与实体交互环境工具的辅助下,促使真人阅读服务主体从阅读讲解员到教学组织者转向,有意识地引导培养用户基于信息的解决问题能力。上海图书馆借助可汗学院APP开展面向信息素养教育的真人阅读服务,相关人员在准备真人阅读服务素材之初便利用APP采集读者信息素养知识需求,利用融媒体平台为用户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真人阅读服务主体亦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跟踪分析用户在线评价,提高真人阅读服务的靶向性。

结合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场景智能适配等“5G+融媒体”技术的价值属性与工具属性,更好地发挥真人在交流、资源与体验等方面的服务效能,是重塑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竞争优势,也是促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对服务主体、服务载体与服务内容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大幅度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还需要关注用户关系管理等问题。只有为用户提供深入的多层次个性化服务,持续促进组织、技术与管理三方面的协同创新,才能够有效激发真人阅读服务的系统性效能。

参考文献

[1]王萍.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推广探析[J].图书馆,2017(12):61-65.

[2]任杰.真人图书馆服务案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 Library”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4):52-56.

[3]朱军华,徐草.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9):107-109.

[4]周一苗,曾芬钰.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真人图书馆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4):40-45.

[5]王焕景,隋欣欣.媒介融合视角下真人图书馆形态创新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23):11-14.

猜你喜欢
真人虚拟现实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REALITY BITES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