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关卡的“来沪人员登记处”,成为宜川三村这个分属两个居委会管理的小区,共计万余居民名副其实的“第一门岗”。摄影/ 孙中钦
唐阿姨拿着测温枪,认真地给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
很快,她准予放行:“好了,没问题。”语毕,又及时加上一句叮嘱:“哎,最近还是要当心的哦。”
地下摆放着一堆快递,唐阿姨笑着对《新民周刊》记者解释:“我就是这里的居民,现在是特殊时期,快递没法送进来,由我们统一代收了。大家平时都很熟悉,分发起来,不太会弄错的。”
她口中的“我们”,指的是杨浦区平凉街道上水居委会委派至附近老旧小区的志愿者。2月初起,他们就开始积极配合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并肩戰疫,守卫一方百姓的安康。据悉,平凉街道还请了特保,以备当地老旧小区夜间执勤之需。
2小时的轮岗时间到了,唐阿姨“下班”,换卓爷叔接力。他告诉记者:“居民能体谅我们,测体温什么的,都很主动。工作上,到目前为止,我好像还真没碰上棘手的问题呢。”
他微微侧头,想了想,补充道:“唯一的问题么,我觉得,我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啦,日子太太平平。”
这样的场景,也许在当下上海的许多老公房、老弄堂里,正在上演。
大杨浦近年来变化日新月异,沪上有目共睹,不过,区内老旧小区也不可谓不多。《新民周刊》记者获悉,在本轮防控疫情的管理工作上,这些老旧小区却也不甘落后,堵漏洞、扬特色,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模式。
有结合实际,分类施策的。
大桥街道幸福村居民区辖区内共有4个小区,其中,2个售后公房小区,1个商品房小区,1个保障房小区。为此,居民区党总支提前谋划,针对小区特点,制定“一小区一方案”。通过采取不同防控措施,做到无一遗漏、全面管控。售后公房小区内,老年人多,居民区党总支各类防疫措施“送上门”;商品房小区内,人员年轻化,居民区党总支采取“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排摸、告知,实现返沪人员排摸无遗漏、信息全登记、隔离有保障;保障房小区内,居住人员多样,居民区党总支通过两人组队“扫楼”,加强人员排摸力度。
大年初一,居民区党总支就通过外口数据和分块信息排摸人员情况。居民区党总支坚持落实责任到人,在各小区筑起了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防控墙。
更有标识鲜明,一目了然的。
控江路121弄,是长白新村街道辖区内典型的老旧小区,房屋结构比较陈旧,主要由上世纪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的建成的老公房组成。
疫情突如其来,用于应对它的所有治理方式几乎都是“非常态的”。这些日子,控江路121弄居民区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他们手握防疫“神器”,绘制出小区住户“五色”动态图,对辖区内的所有住户信息进行可视化动态管理。
随着人员返程、企业复工,社区的防疫难度不断增加,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发动社区干部、楼组长、志愿者“喇叭喊起来”“楼道跑起来”“闲事管起来”。如何一目了然地反映排摸情况?居委会从细节入手,推出了“五色”动态图,根据不同“颜色”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控江路121弄小区逐户贴上艳丽标识,一目了然理出小区人员动态排摸头绪。
小区全体住户,被分为“红”、“黄”、“橙”、“蓝”、“绿”五色进行管理,一“色”一方案科学防治:“红色是重点”,对湖北返沪人员,以最醒目的红色标注,第一时间做好信息登记,并要求他们自行居家隔离14天,同时安排工作人员每日随访,实时更新信息动态。“黄色需关注”,将湖北以外重点地区返沪、需居家隔离的住户标注为“黄色”,以楼组为单位,发动党员骨干、志愿者当好“看护人”,掌握一手信息。“橙色不遗漏”,非重点地区回沪人员往往易被忽视,将他们标注为“橙色”,以块为单位,由块长实施管理,守好“一亩三分田”。“蓝色常联系”,将仍滞留在外地尚未返沪的住户标注为“蓝色”,由居委干部按片区管理,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绿色提个醒”,这一部分“绿色阵营”表示没有离开过上海的常住居民,针对这部分住户,要采取积极的舆论导向,经常提醒他们“尽量不要出门”。
“防控的努力多一点,我们就距离胜利的目标近一些。”党总支书记汪晓明说,“每天更新‘五色动态图,确保底数清、数目明、全知晓,一定程度缓解了居委干部的排摸任务。”
依托“五色”动态图管理,居委会不断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图中的“小三角”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个“小三角”,犹如一张张“通关证”,它代表着这户居民已安全度过隔离期。“防控的努力多一点,我们就距离胜利的目标近一些。”党总支书记汪晓明说,“每天更新‘五色动态图,确保底数清、数目明、全知晓,一定程度缓解了居委干部的排摸任务。”
闸殷村和36宅,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街道闸殷路市光路附近,狭小拥挤。闸殷村作为旧改动迁基地,仍有没签约、没动的人家;36宅作为开放式小区,由老式别墅和私房组成。
这两处都是典型的来沪务工人员集结地,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高,甚至连房东都不清楚自己租客的信息。市光居委会坦言,居委一共6名居委干部,除了一名男同志其余都是女同志,从过年前到现在一天也没有休息过,这里的入口太多四通八达的,没有人手来驻守入口,这两天还在帮居民进行口罩登记,在人员调用上更是自顾不暇。
面对这样敞开式的散居地,长海路街道深知,疫情当前刻不容缓,街道管理办迅速把闸殷村和36宅内可以封闭的通道全部封闭,确保每个区域只留一个出入口,安排6名工作人员驻守支援,对进入人员逐一登记。协同市光居委,由居委牵头,组织党员、志愿者驻守,与社区民警、外口协管员等共同在小区巡逻,居委会安排居委干部错峰巡查。做到昼夜不停,尽可能地排摸外地来沪人员情况,有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到居委会,居委会上门登记、核实信息,及时更新掌握人员动态。并对外地回沪人员做好跟踪观察,按要求做好居家隔离观察。另在道口当街设置醒目宣传;加强对车辆和人员进出的管控力度;对租赁户也做到张贴告示,提醒居民注意外来人员,及时上报,发动居民参与防控。同时,加强小区保洁和消毒力度,安排专业除害人员每天消毒。
市光居民区党组织筑牢楼组防疫“结界”,织密疫情防控网。党员志愿者团队——“好姐妹”团队的16位成员忙执勤忙消毒忙关爱困难家庭,引导大家“管住自家門、看好楼道门”。
远东一村1号至4号是独立在佳木斯路社区之外的一个居民区,恰恰地处包头南路一段无人管理的道路上,路上人流车流不断。该小区虽有物业,但没有安保,常年都是志愿者在自治管理。基于历史原因,小区的大铁门换成了道闸,志愿者们不可能24小时值守,道闸形同虚设,社区慢慢成了开放式状态。外来车辆涌入,造成业主车辆无法停泊。居委多次与居民、物业、业委会沟通,听取多方建议,但百人百心,各有理由,导致封闭管理迟迟无法落实。
远东一村1号至4号,2月4日~5日:居委起草自治方案后与业委会、居民代表协商。
远东一村1号至4号,2月7日上午8时:管理办周科与进华物业经理、保安人员到远东一村。
2月2日,接到上级下发的适度封闭小区的通知精神,佳木斯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第一时间与物业经理、主管取得联系,提出临时关闭佳木斯路266号的大门,暂时抽调保安到远东一村1号到4号这个小区固守,没能得到支持。2月3日一早,居民区向街道社管办汇报了本社区的封闭管理落实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几个方案:1.紧急招募志愿者,整顿外来车辆,收取业主车辆停车费,以支付值守志愿者的津贴,形成自治管理模式。2.继续与物业沟通,在他们2月10日上班后能否抽调人员进行管理。收到居委汇报后,街道管理办下基层实地调研,听取居委和居民们的建议,后社管办领导和外援物业经理来到实地与居委接洽,明确解决方法。2月7日8点多,4位安保外援紧急赶到远东一村大门口,居委干部为他们提供了消毒用品、微波炉等必需品,居民们则前来帮忙,打扫值班室,设置好返沪人员登记处。至此,小区终于有人看守了,道闸也终于发挥了作用。
“没被政府遗忘”“感受到温暖”,老百姓纷纷点赞。他们也会自觉配合管理,积极提供返沪人员线索,自觉有序停车。志愿者们说,有了保安,我们的心就安了,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会出来帮忙,一起维护好我们的社区。利用这次机会,清理小区外来车辆,管理好外来人员,盼望着疫情赶快过去。我们也会配合居委发挥好志愿者的力量,慢慢过渡到自治管理模式。
在上海,除了身在“都市乡村”地带的特殊小区,还有中心城区的老城厢,因背街弄堂四通八达,人一钻找都找不到,疫情期间,同样让管理者头疼不已,为打好抗疫攻坚战绞尽脑汁。
这几天,在黄浦区老城厢,位于也是园弄吾园街弄堂口的小区,老西门街道也是园居委干部、楼组长与志愿者,敲开了不少居民的家门,向他们解释弄堂口为啥要增设一道“门”。也是园居民区是典型的老城厢小区,不少小区就是几条弄堂,不封闭,没有大门,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也是园老旧小区的党员群众们也在苦思冥想老城厢的对策:“天生”没有门的小巷小弄,怎么防、怎么控?
没有门,就装道门!东家搬出了不要的门板、西家搬出来闲置的柜子,从居民家借来的推板车,挡住了弄堂口。担心走过弄堂的居民不习惯,居委干部、楼组长与志愿者向一户户居民解释:特殊时期,上一道“门”,就是为防控增加一道保险。对此,老居民都表示理解:“我们绕路,没关系。加道门,是为了我们安全健康着想。”
门是加好了,可返程高峰即将到来,老城厢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频繁,如何高效地锁定重点人员呢?
依托前期开发的社区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综合了“社区治理信息系统、以房管人综合数据库、智慧社区应用管理系统、网格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老西门街道实现了18个居民区重点人员的精准排查和靶向监控。比如,在系统中输入户籍地、身份证号关键字段等能快速导出人员清单,节省了大量初步筛选的时间。系统管理员可从此系统中梳理出相关名单,按照分布下发居委进行排查。居委在拿到初步筛选名单后,仅用三天就将重点人员全部排摸清楚,为掌握重点人员动向及身体情况、居家隔离争取了时间。
早一天排查到,于社区而言,就少了一分危险。
这些申城的旧小区们,老而谋“坚”,防疫有招——真正是身虽老,“魂灵头”不老,着紧的事,绝不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