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冬
统编小语教材在编写时相对以往的教材,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经说:“现在语文教学问题就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统编教材在一年级就增加了“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面对统编教材对阅读体系的全面架构,如何进行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就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思考,这里笔者就结合六下《鲁滨逊漂流记》 (节选)一课谈一谈如何利用微课进行小说的导读。
一、利用微课快速梳理情节
小说阅读,离不开情节梳理,就是梳理出小说的主要事件以及其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进程,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快速地梳理作品的脉络,在头脑中搭建故事的框架。一般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情节,不能把梳理情節固化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格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例如,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时,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启发学生思考:鲁滨逊在荒岛上都经历了什么?然后再通过制作“事件流程图”的方法,为学生梳理情节搭建“脚手架”。学生先利用目录进行内容梳理,将全书目录连起来正好是鲁滨逊的主要经历,这时再通过微课出示事件流程图,学生根据流程图梳理出小说的主要情节。
通过形象的事件流程图,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帮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这样基本的故事框架就搭建成功了,也可以说为学生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最后借助流程图,引领学生先回顾,然后合并串联,最后完整地表述。
二、利用微课凸显“关联”
名著导读除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搭建故事的框架,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事件之间的关联,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带着问题去思考。我们在梳理了名著的情节之后,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发现事件之间的关联处,通过凸显或聚焦这种关联,让学生能走进名著,而不是只求知道故事梗概即可。
比如在《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时,我们通过微课讲解“搜集残物”解决了什么难题,学生就会明白鲁滨逊是为了能在荒岛上度过眼前的难关,为了活下去。接着,让学生根据微课出示的梗概思考,鲁滨逊做的这一系列的事情分别为了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微课出示表格,让学生在表格的梳理中集中展示主要情节。
微课制作环节中设置了这样的思考环节,学生就会根据提示去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看一遍视频就结束。学生结合任务观看视频,目的性就会更强。学生通过思考会明白,养牧种植是为了解决流落荒岛后吃的问题;插杨柳桩和分养羊群都是为了防止野人的袭击,为了安全防御;救“星期五”解决了孤独和需要帮手的问题;智救船长则让他回到了英国。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鲁滨逊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能更好地活下去。根据微课出示的梗概,学生不但找出了每个事件所解决的问题,还找出了所有事件之间的总关联。学到这里,《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更加清晰了。
在名著阅读中,指导学生利用微课提供的表格提炼语言,深入阅读,然后再比较分析,发现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思维的条理性、发散性也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发展。
三、利用微课关注情节转折点
要读懂一部小说,仅仅在头脑中搭建框架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把一本书读厚。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关注情节转折点的阅读策略。通过微课的视频讲解,教会学生如何发现情节的转折点,并思考情节发生转折的原因。
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鲁滨逊对“星期五”的态度变化,这就是小说的情节转折点。学生找到了转折点后,可以再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为什么鲁滨逊对“星期五”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先出示原文:
一到晚上,我就把门从里面闩上,梯子也收进来。这样,如果星期五想悄悄来到我的身边,就必然会弄出许多声响把我惊醒……此外,我每夜都把武器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我与他谈话真是快乐无比。不仅如此,我越来越感到他是多么的天真诚实,我真的打从心底里喜欢上了他。
通过微课,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鲁滨逊一开始把武器放在身边,对星期五可谓是层层设防,他们之间此时的关系就好像敌人一般!可是后来,他们之间“谈话真是快乐无比”,鲁滨逊“打从心底里喜欢上了他”,这就是小说情节的转折点,读小说就要关注这类转折点。当然书中还有很多转折点可以关注,比如,可以关注解决吃的问题,关注解决住的问题,关注防止野人袭击的问题等,启发学生到原著中寻找答案。
这时,我们听过微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就是:如果你能抓住情节的转折点来阅读,你就会越读越觉得有趣,也就会在已有故事框架的基础上把一本书由读薄再读厚。
利用微课进行名著导读,我们可以本着“激趣” “深度阅读”的原则,从“梳理情节” “凸显关联” “关注转折点”这三个方面制作微课并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有计划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最终享受到在深度阅读中进行探究和思考的乐趣。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