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课……

2020-03-08 14:22:36唐颖颖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葫芦李老师娃娃

唐颖颖

在我的书橱里收藏着一叠珍贵的教案手稿,那是李吉林老师指导我备过的课,那一份份手稿上都留存着熟悉的李老师的笔迹。是那些课铺就了我的成长之路,也是那一次次指点、打磨让我不断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智慧和对青年教师关爱扶持的拳拳之心。

我很幸运,曾是李老师第一轮情境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工作后又成了李老师的徒弟。小时候我虽不知道什么是情境教学,却被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深深吸引。长大以后,与李老师朝夕相处,她带着我走进了情境教学,教会了我上语文课。

我的第一堂公开课是识字教学《日、月、水、火》。当时,李老师教我上课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在讲“月”字时,李老师就像讲故事似的,边讲边画,在她手里,“月”字从像弯月一样的甲骨文,慢慢演变成楷书的“月”;在设计“火”字的教学时,李老师划着一根火柴,“嗤”的一声,那闪动的火苗,不正是“火”的汉字吗?我的思绪与童年学生时的记忆重叠,如同又当了一回李老师的学生。于是,我的课堂上,学生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学习,我的第一堂公开课出人意料的成功。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开头的成功多么重要!但我知道,没有李老师,我的首次成功,还不知道要等多少时候。

后来,李老师又带着我备了许多课:《小蝌蚪找妈妈》 《小溪流的歌》 《小兔子上市场》……每一节课创设情境的方式,展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让我更深地感受到情境的魅力所在。我总想弄明白这魅力的源泉来自哪里?

有一次,李老师指导我备观察说话课《我把春天画下来》,她带着我们几个年轻人,迎着春天午后的阳光来到濠河边。当她发现河边桃树上盛开了第一朵桃花时,像个孩子那样惊喜地叫我们看。我们围在桃树旁,李老师指着那朵粉红的桃花,说:“如果孩子们发现桃花开了,他们会说什么呢?”李老师发现身边的景物都是静止的,又略加思索地说:“俗话说得好,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在河里放两只大白鸭,那整个场景就活了。”听了李老师这番话,我们不禁眼前一亮,也学着李老师那样以儿童的视角,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大白鸭从哪里来?它们在这儿干什么?还会游到哪里去呢?”“我们还可以吟诵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晓景》……”在如画的濠河畔,李老师和我们一起看着,找着,想着,问着,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我突然想到李老师常说的那句话:“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去想,你就会产生教育的智慧。”

最难忘的一次备课,是在我工作第六年的国庆节前夕,一位南京的老师因病不能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距离比赛只剩十天,作为临时的替补,我接到了这个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去找李老师“求援”。那时李老师正因胃出血卧床在家,却依然坚持同我备课。那天下午,我走进李老师的卧室,屋子里飘散着浓浓的中药味,李老师靠在床头,用一只大枕头垫在腿上,枕头上放着我的教案,她正一字一句地修改着。见我进来,她忙说:“快过来,我写的字比较潦草,先说给你听,然后你就在这儿整理,不懂就问。”接着,她一段一段地讲,一边讲一边告诉我为什么这样改,她讲得很细,额头上沁出密密的汗珠。我坐在李老师书桌旁誊写教案,看着一处处的改笔,再看着李老师疲惫难受的样子,心里既羞愧又难过,也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李老师的期待!那次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李老师抱病辅导我的情景也永远烙在我的记忆中。

渐渐地,李老师不再一字一句地指导我备课,但关键处的点拨,却总能让我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记得2008年11月“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隆重举办,会议上我要上一堂展示课《丰收娃娃》。课前,我引导学生观察,准备丰收的果实,并自己动手装扮丰收娃娃。课上,学生展示作品,扮演丰收娃娃,在“农家”聚会的情境中进行阅读、想象和表达。但是,试教时总觉得课堂缺少了些什么,学生的情绪、思考,包括表达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怎么办呢?我期待李老师能为我指点迷津。李老师并没有立刻作答,而是安慰我说:“不要着急,我们再想想。”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师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兴奋地说:“我昨天想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五点不到就醒了,终于想到一个好点子。”李老师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一只大葫芦,“我们在‘丰收娃娃的聚会里增添一位神秘的客人——葫芦娃娃。”说着,李老师拿来几张彩色卡纸,三下两下就剪出眼睛和鼻子,贴在葫芦上,顿时,一个神气活现的葫芦娃娃诞生了。我这才想起,这只葫芦就是一直放在李老师家条桌上的那个。李老师总能化平凡为神奇,从身边不起眼的地方,发现最适合的教育资源。

接着,李老师说:“葫芦特别可爱,又很神奇。摸一摸,多么的光滑;摇一摇,就会沙啦沙啦地响。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葫芦里面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打开宝葫芦的盖子,你希望里面跳出什么来?”李老师沉思片刻,说“就用‘让我们凝神地望着……我看着,看着……这个句式来进行训练。”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出示了“聚会”中的神秘客人——葫芦娃娃,让学生观察、触摸,再随着一段輕快的音乐,进一步启发想象。角色的添加成了课堂的亮点,也让“聚会”进入高潮。在这样一个新异的、充满神秘感的情境中,学生渐渐入境,并沉浸其中。他们在凝神中,在想象中,很自然地通过形象组合创造新形象,想象奇特而丰富,发言充满了新意。坐在后面听课的李老师笑了,笑得跟孩子一样。

2017年11月,李老师又让我在“儿童情境学习国际研讨会”上展示一节课,我打算上《走进秋天的彩林》。当我来到李老师办公室,把课题告诉她时,她肯定地点点头说:“选题很好。”我正要详细地讲述教学设计,李老师说:“你已经是个有经验的老教师了,相信自己,充满自信地上课,你一定行!”当我上完课,照例来到她办公室向她汇报时,李老师微笑着说:“已经有老师告诉我了,这堂课上得很成功!”

这是李老师对我最后一次关于备课的指点。她虽没有再作具体指导,却用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放手让我自己备课上课,帮我树立自信,使我敢于面对挑战,实践属于自己的情境教学理念。

如今,李老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每每想起她,我总能真切地感受到李老师和我备课的一幕幕情景。李老师那份对教学的热爱,那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的习惯,已深深根植于我的心中, 引领着我不断涌现教育的智慧和灵感。我相信,在另外一个世界,她一定还牵挂着学生们的每一堂课。李老师,在心中,在梦里,我们永远一起备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葫芦李老师娃娃
“葫芦镇”上喜事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写意葫芦
该得奖的李老师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宝葫芦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李老师的心事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0
娃娃家
娃娃画报(2015年2期)2015-04-02 04: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