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发展的历史沉淀与现实机遇*

2020-03-08 00:24唐红军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广州市粤港澳广州

唐红军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1 引言

2018年,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也面临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根据当年制订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广州市的远景目标是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城市发展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广东视察时,提出广州市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广州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和《广州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并于2019年以中共广东省委文件的形式发布出来,为广州市城市发展赋能。在该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广州市发展定位更加明晰,优势更加凸显,前景更加远大。

2 广州市城市发展的历史渊源

2.1 近代以前的发展概况

广州市位于珠江北岸,北依白云山区,是古代“三江总汇”之地,处于珠江三角洲顶点。据史实记载,广州市建城于秦平南越期间,时称“番禺城”(又称“任嚣城”),属于南海郡。秦汉之际,南越王赵佗进一步扩建城区,建“越城”(亦称“赵佗城”),作为南越的都城。到东汉吴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岭南始设广州,州治在番禺县(今广州),这一定制基本被后继各朝代所沿用。基于天然的地理优势,广州市是中国最早发展、繁荣起来的海外贸易港,被誉为“千年商都”。自汉、唐、明、清延续到现代,上下两千年,历久不衰[1]。由于对外交往和贸易繁盛,广州市在古代已成为闻名世界的商港,被誉为“东方伦敦”,吸引众多外商汇聚于此。

广州市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远洋交通发达。历经秦汉至隋代的开发,到唐宋时期,广州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明清时期,广州市一度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从广州市起航的航线可以抵达世界7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延至近代,广州市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区域性商品集散地、华南乃至中南各省的经济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体现在广州市发挥对外贸易中转站和交通枢纽作用,极大地带动了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2.2 近代发展情况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百年间,广州市的城市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在洋务运动期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内外相对较好的经济环境,广州市地区的工商业蓬勃发展,在航运业、造船业、纺织业、机械制造以及冶金等产业领域出现了多项全国首创。例如,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梁定荣创办的“广德泰轮船公司”是我国最早的民营沿海轮船公司,粤汉铁路广州市至韶州段是我国最早的商办铁路,等等。

1919年,孙中山先生拟定了其“实业救国”的宏伟蓝图——《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以下简称《实业计划》)。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论述了交通运输、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着重就中国的港口和铁路建设提出了远景规划。他设想在中国开发三个世界级大港,分别为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广州市将建成南方大港。该计划事实上也最早描绘了广州市建设国家乃至世界中心城市的蓝图,孙中山指出:“广州不仅是中国南部之商业中心,亦为通中国最大之都市。迄于近世,广州实太平洋岸最大都市也,亚洲之商业中心”。这一思想对民国时期广东省的主政者影响颇深,尤以陈济棠为代表。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吸收继承了孙中山的实业发展思路,大力引进外资和海外人才,重点推进以广州市为中心的交通建设、工商实业及市政基建等。因而广州市的城市发展成绩显著:修建了海珠桥、中山纪念堂、爱群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成立了西南航空公司,这是中国当时唯一一家完全依靠本国人才、资金开办的航空公司;工业方面,兴建一批获利较大的造纸厂、水泥厂、发电厂;为了促进省际和对外贸易,重视利用民力发展交通,修筑了广州港和30多条马路;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建了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等一批学校。抗战期间至新中国成立前,十多年的战乱使广州城市遭受严重破坏,城市建设处于倒退。

这一百年间广州市城市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广州市作为中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港和商贸中心的地位逐步被上海取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市、厦门市、福州市、宁波市、上海市五处为通商口岸,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通商口岸的增多使广州市的经济腹地缩小,再加上英国殖民当局在香港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发展航运业,这就对广州市的港口经济形成巨大冲击,其对外贸易地位大大下降。正如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一文中所言:“五大商埠的开放及香港之占有,结果只是使商业中心从广州移至上海,其他的‘通商’口岸不能算上。”

(2)广州地区的机器大工业开始起步,尤以轻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步入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并对珠三角其他地区产生辐射作用。19世纪7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机器缫丝、机器制造、轮船运输等行业开始兴起,并诞生了一些商办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陈联泰机器厂、广德泰轮船公司等。广州市机器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珠三角地区同业的发展。70年代以后,机器缫丝业在珠三角一带发展迅速,据统计,到甲午战争前,广东南海、顺德、新会、三水等地累计开办过88家缫丝厂,投资163万多两白银,工人数为4万[2]。

(3)深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功能日益显现。粤港澳地区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前沿阵地,西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思想最先在这里传播,中西文明在此交融,广州市因而得风气之先,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思想解放的先驱者。近代期间,广州市开办了广州同文馆、广东水陆师学堂、黄埔军校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科技和军事人才。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城市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和快速的发展。“一五”期间,广州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邮电、商业、对外贸易、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事业迅速发展。关于城市发展定位,1954年中共广州市委提出要在相当时期内,逐步使广州由消费城市转型为社会主义生产城市,成为华南地区的工业中心[3]。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广州造船厂、广州钢铁厂、广州石油化工厂、黄埔电厂等一批现代化企业建立起来,基本奠定了广州地区的现代工业布局和结构。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里,我国工业建设的重心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广州市基本没有国家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工业)的布点建设,其工业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投入相对不足,而且重工业基础也相对较弱。因此,广州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上海、北京、天津三大城市,甚至一度被沈阳、武汉、哈尔滨、重庆等城市反超。“文革”时期,由于“左倾”思想束缚,广州市的商贸业发展也受到抑制,甚至出现萎缩。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广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展缓慢。总体而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广州市的中心城市功能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此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州市与周边城市大搞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互补性差,生产要素又不能自由流动,因而广州市无法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跨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内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广州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中央政府赋予其“先行先试”的“先机”。首批4个经济特区中,有三个(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在广东省,广州市作为省会,也尽领改革开放之风骚。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由此进入“快车道”,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其中心城市功能也日益丰富。1981年,中共广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全省和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一个“繁荣、文明、安定、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确定广州市的城市定位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国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一。”这就突出了广州市在广东及全国的地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国范围内涌现出许多高速发展的城市,在珠三角地区内就有深圳、东莞等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广州,以至于广州在省内经济比重下降,中心城市地位一度被削弱。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提出“珠三角”的概念,珠三角地区开始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广州中心城市功能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广州市开始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自“九五”至“十一五”计划期间,广州市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此阶段,广州市以举办九运会和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大幅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包括建立珠三角立体交通系统,兴建广州塔、奥体中心、花城广场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并大力整治城市生活环境,完善文化艺术、医疗卫生、邮电通信、金融法律服务和社会治安等软环境。广州市的城市发展带动了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发展,包括产业技术升级和快速交通的实现。

3 新时期广州市城市发展的新机遇

3.1 全面改革开放格局的铺开

“十二五”计划实行以来,我国进一步提升全面改革开放的格局,广州市继续担当先行先试的排头兵角色。广州市城市发展也因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发展定位不断提升。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年)》,并对广州市做如下定位: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5年3月,国家相关部委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顶层设计”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意愿与行动计划。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广州市的发展定位: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该批复首次确立广州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并出现了“国际”二字,广州市城市定位开始上升到全球层面。

3.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积极推动沿海、沿边重点城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广州南沙区正式挂牌。自贸试验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以及根据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的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广东自贸区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大大加强了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自贸区的增长极作用,加强深化广州、深圳等沿海重要城市与香港自由港和澳门等的深化合作,促进贸易往来、产业转移和升级,加快资源的集聚,并形成对珠三角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广东自贸区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块翘板,有利于逐渐打开我国市场,与轨迹接轨,迎接国际性的贸易竞争和抓住对外合作的机会。

对广州市而言,广东自贸区可以借助港澳成熟市场机制,带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质量的整体性提升。自贸区的建立进一步延展南沙保税港区的功能与效应,使南沙成为广州市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

3.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6年,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提出开展珠三角城市升级行动,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后,《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2017年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元年。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与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制定出台,明确提出: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根据《纲要》,广州市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根据设想,大湾区的建设将提升区内各个城市的地位和价值:香港将巩固其世界顶级城市的地位,而广州和深圳将迈向国际中心城市。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在文化底蕴、人口数量、产业结构、高等教育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核心地位将日益显著。

4 结语

基于历史沉淀和现实机遇,新时代广州市的发展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枢纽型网络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广州市城市发展的目标必然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战略设想,力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广州市应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不断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广州市粤港澳广州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广州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