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宁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2018年4月1日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全过程管控的通知》,在该文件中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责任主体做进一步明确,要求施工企业强化关键环节管控,促进施工与设计的有效衔接,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控制,从而全面提升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1]。为响应该通知,各装配式建筑工程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明确相关影响因素,然后对之采取针对性的管控策略。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施工模式,也正是因为该建筑结构形式施工的高效率、高环保特性,使之在北京市住宅房屋建设中得到大力支持,成为一种强制规定必须应用的建筑施工形式。但从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现状来看,由于受到众多因素影响,使其施工质量控制显得较为困难。
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对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对工程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意识,且熟悉《产品质量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施工管理方案,做好现场技术交底并严格执行和落实[2]。但是,在当前实际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许多管理人员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责,未认识到装配式建筑工程对施工管理的高要求,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使之管理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在施工现场中表现出较多的问题,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运行。此外,还有许多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目光及能力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没有着眼于施工全过程展开管理与控制,使得管理出现缺陷和遗漏,从而对最终管理效果造成影响,引发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先进行构配件预制加工,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应用。预制构配件的质量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预制构配件质量管理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之一。但是,当前在对预制构配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过于表面化的现象,质量管理更多地集中在预制构配件的外观检测上,需抽检进入施工现场的预制构配件,观察其外观是否存在缺损,是否存在明显性变形等[3]。缺乏结合前期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对预制构配件加工制作精度、误差大小等展开检测,使得应用入装配式工程建筑中的预制构配件存在装配困难的问题,不仅影响到施工进度,而且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构配件一般据施工现场有一定距离,构配件装卸及运送则必须执行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现场构配件存放场地也必须达到标准化设置。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对设计、施工的高精准要求,因此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管理工作,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高效顺利开展。例如,施工设计方案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开展的主要依据,在施工前应加强对其检查审核工作,确保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但是,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在此环节的施工准备管理却存在不足,以致后期施工中发现较多不合理之处,在施工中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而相应的预制构配件已经按照原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完成,由此造成较多施工材料浪费,增大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造价。同时,因为设计方案变更,也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拖延,后期变更造成的缺陷处理以后也难以达到设计要求[4]。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涉及众多的施工单位,需要这些施工单位协同合作,才能高效完成各个施工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却往往由于利益分配问题、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影响等,使得各施工单位难以相互协作,最终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装配式建筑工程对预制构配件安装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对各个配件安装的协调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前期对预制构配件安装缺乏有效管理,后期在安装其他一些配件时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进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协同管理不到位,各施工环节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且在装配精度监管上存在不足,在多方面管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到工程质量。例如,装配式施工前需与现浇结构对转化层设置达成一致,避免进场后垂直运输在多工序同时作业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为积极响应北京市《关于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全过程管控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当前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应针对各种主要管理质量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以达到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目的。
管理人员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人员,其管理理念、管理意识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创新其管理理念,让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最新的规范性文件,通过规范性文件引导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理念创新[5]。例如,可让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关于明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的通知》(京建法〔2018〕371号),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让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创新管理理念,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将使用到非常多的预制构配件,预制构配件质量对建筑整体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因此在当前管理工作中应针对预制构配件采取全过程管理方式,促使其在施工应用中保持较高的性能。首先,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在设计阶段应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结构、内装、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设备、消防等纳入建筑信息模型之中,为后续施工装配奠定基础。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基于构建的建筑信息模型,绘制各个配件的生产图纸,在图纸中对构件的外轮廓及节点构造、配筋、预留预埋、吊点等关键部位做出标注,从而确保装配施工的顺利。此外在设计环节,应对各预制构配件进行编号,便于后期加工制作完成后的施工管理,加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监造管控。其次,加强运输环节管理[6]。在对预制构配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应做好防护工作,尤其在上下车环节,应尽量避免发生过大的碰撞,使得预制构配件结构出现损坏。再次,加强施工现场装配环节的监督管理。预制构配件在运输到现场后,应对各配件的外观、尺寸、规格型号等展开检查,确保构配件质量满足设计图纸要求。最后,在进行装配组装时,应当严格依照设计图纸来展开,同时保证各个构配件的匹配度、安装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在完成部分构配件装配之后,应当对已装配构件进行精度偏差校核,确保装配工程质量合格。
施工准备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为保证该阶段管理质量,可对之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尽可能消除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使施工现场有序高效运行。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应加强施工设计图纸的校核工作,联合各主要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综合性审核,减少设计图纸中的缺陷和漏洞。同时采用BIM技术进行预制配件碰撞检查,优化各预制配件的生产制作尺寸。其次,基于施工设计图纸,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确保不同工序、不同工种能够顺利交叉施工。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拟定专门的防护措施,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吊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在场检查指导。最后,加强应急管理。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为有效降低这些突发事故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在施工准备阶段应专门制定应急管理体系,确保突发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包含有众多的施工环节,且各施工环节通常由不同的施工单位完成,为有效保证其整体施工质量,需要由总承包企业协同各施工单位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在管理中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施工建设之初,由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明确标出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将现场管理制度发放到各个部门、各个施工单位,要求各部门或施工单位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以此能够从上到下促进施工现场规范。在施工过程中为促进协同管理的高效开展和进行,可以引入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如在现场预制构配件管理上面,可以引入二维码技术,施行一件一码的管理方式,以此可有效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施工现场混乱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部、内部的影响因素较多,也因此使得其施工质量管理较为困难,如内部管理意识不足、管理技术落后,外部预制构配件制作质量不合格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当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意识的创新,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落实施工管理目标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此才能有效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