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雨
(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5)
2018年6月,交通运输部制定《交通运输服务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对“十三五”后三年交通运输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到2020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km,基本覆盖城镇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远远超越美国的92000km的洲际高速公路,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高速公路系统。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工业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其对车辆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家庭轿车也快速增多,再加上重载、超载、高温、雨季等因素作用,在交通和自然环境等多重作用下,路面结构和功能相继出现破坏,很多路面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车辙、沉陷以及通道结构的搭接裂缝等病害。特别是早期建设的材料质量、技术、施工工艺不够成熟,这些都会对路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加重病害。在此背景下,高速公路维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维修成本在高速公路费用支出中占比很重。为此,如何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做好路面养护施工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G15是国家沿海的一条比较早的高速公路,目前该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特别大,病害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为了不影响经济和交通运输,不中断交通对高速公路维修尤其重要,所以,文章重点阐述不中断交通管制下沥青路面养护施工。
施工现场安排2支交管队伍,每支队伍由1名组长、8名组员(6人白班执勤,2人夜间执勤)组成,并配备执勤车(双排座)2辆。
(1)施工封闭路段控制区设置。一支队伍自路段施工起始点向后方最近的中分带开口桩号及施工方向,参照《公路养护安全技术规程》(JTG H30—2015)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17)的有关要求,计算出第一块标牌放置位置桩号;然后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控制区示意图布设标志牌、锥筒等临时性交通标志,顺行车方向依次摆放,顺序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①警告区(1.6km)。在中央分隔带边缘和应急车道边缘布置以下标志、标牌:前方施工1.6km、借道通行、限速100、限速80、限速60、限速40。②上游过渡区。放置左导向标志。③缓冲区。缓冲区结束处放置向左导向标志标牌及标志灯车。④工作区。借道区域中央分隔带起点设置立柱式标牌,标注施工长度。工作区开始并排设置附设警示灯的路栏,其后设置夜间照明设施。⑤下游过渡区无需设置标牌。⑥终止区。应急车道边缘分别设置施工结束标志和恢复限速120标志(此处可用解除限速40标志代替)。在警告区、终止区设置标志牌的过程中,安排交通协管员在交管车(双排座)后方安全距离之处设置临时管制区,手持红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其他交通协管员进行标牌布设。
(2)借道路段控制区设置。另一支队伍按施工路段下游过渡区附近的中央移动护栏处的桩号,参照《公路养护安全技术规程》(JTG H30—2015)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17)的有关要求,计算出第一块标牌放置位置桩号;然后按照现场施工交通管制示意图布设标志牌、锥筒等临时性交通标志,顺行车方向依次摆放,顺序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①警告区(1.6km)。在中央分隔带边缘及应急车道边缘布置以下标志标牌:前方施工1.6km、车道数减少标志、限速100、限速80、限速60、双向通行标志。②上游过渡区。设置向右导向标志及移动标志灯车。③缓冲区。缓冲区起点设置落地式施工长度标牌,缓冲区末端设置路栏,缓冲区结束处放置向右导向标志标牌及标志灯车。④下游过渡区。无需设置标牌。⑤终止区。在应急车道设置结束施工标志和恢复限速120的标志(可以用解除限速标志代替)。在警告区、终止区设置标志牌的过程中,安排交通协管员在交管车(双排座)后方安全距离之处设置临时管制区,手持红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其他交通协管员进行标牌布设。
(3)管制区内中央活动护栏撤除。在施工路段、借道路段交通管制区设置完毕后,两支管制队伍同时撤除施工路段上游过渡区内中央活动栏和施工路段下游过渡区内中央活动护栏,完成后实施借道行驶。
(4)管制收放原则。每一开口区范围内施工结束后,管制向前顺延,采用先摆放封闭下一路段然后开放上一路段的顺序进行。
(5)晚间管制及设备停放。①施工结束后,所有机械设备转至停靠带位置,用锥筒围绕,设备打开箭头指向灯,夜间安排人员看护,确保现场设备安全。②在封闭区前放置标志灯车、爆闪灯及照明灯车,保证夜间车辆行驶安全。③夜间管制与白天施工时一致,安排人员值班、加强巡查,保证管制完好和应急情况的处置。
(6)借道施工信息发布。在施工前提前3d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施工信息及注意安全相关措施,并在相应部门的管辖范围内进行完成相关交通安全申报手续。
(7)占道施工控制区设置。在第三车道、应急车道施工时,需要封闭第三车道、应急车道管制施工,作业时根据需要可短暂关闭第二车道,开放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在警告区中央分隔带和紧急停靠带边缘同时布置以下标志标牌:前方施工1.6km(警告区起点)、车道数减少标志(警告区0.8km位置)、限速100(警告区1.1km)、限速80(警告区1.3km)、限速60(警告区1.5km)。所有标牌顶端加爆闪灯;在上游过渡区设置向左诱导标牌或可变箭头信号;缓冲区起点附件设置作业区长度标志预告作业区长度;缓冲区重复设置限速60标志;工作区前段设置路栏;终止区末端宜设置作业区结束标志;终止区末端设置限速标志120(或解除限速60)。在涉及一车道、二车道、三车道、应急车道施工时,需提前规划现场交通管制措施,一二车道施工时,需要封闭施工图,三车道、应急车道施工封闭;并向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报备,提请媒体相关部门发布施工信息。
(8)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高速公路施工期间,为防止施工路段内因交通意外或车辆故障引起堵车和保证高速公路安全运营及施工安全,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①在施工期间,设置施工路段交通安全设施时,加强安全管理,防止设置交通安全标志人员发生交通意外;设置好交通安全标志后,根据交通流量情况,确定是否正式开始作业。若发现交通流量过大,及时与交警、运输执法部门联系,暂停施工,保证道路通行。②实施作业时,选择天气晴朗、通视情况良好的白天,如有警卫任务或天气突然变化(大风、雨雾)等情况,在接到交警、运输执法部门的通知后立即停止施工,打开封闭路段疏导交通,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现场增加发光发声设备,遇有雾天等能见度较低时开启,保证社会车辆行驶安全。当预报有恶劣天气状况时,提前摆放好相应管制,设备停放在封闭路段两端并用锥桶隔离,需要时可以随时打开封闭路段,保证通行。③保持与清障部门联系,一旦发生事故,在排障部门到达之前,现场交管人员应加强疏通和管理。在路面施工中,对于大型、超限车辆由现场值勤人员合理疏导,确保按序驶入和驶出。④加强交通管制的巡查和维护,使用稳定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的锥桶,保证道路交通管制完好。对值班人员岗位责任明确,维护好施工现场的交通标志设施;及时协助相关部门对现场事故的清理和维持保障做相应的后勤工作,保证车辆顺利通行。针对夜间交通管制的巡查,制定严格的巡查记录,夜间每2h一次。安排专人专车负责。⑤服从交警和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的管理,24h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报告。每日施工开始前提前向监控中心报告,每日完工后及时报告。⑥在借道区域备足锥桶,当在借道区警告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短时间不能通行时,接到交警部门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在前一开口处临时借道,将后方车辆疏导通行。
沥青路面修补采用热补料进行修补,热补料需要拌合站进行生产,需要一个专业的试验队伍跟踪原材料的试验和检测。现场施工采用铣刨机进行铣刨,铣刨的尺寸及控制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施工填补料要求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相关要求;主要设备包括铣刨机1台、山猫扫地机2~3台(含带铣刨机头子可以更换)、切割机1台、铣刨料车多台(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另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小型货车(方便现场收集废料)、发电机、钢轮振动机、胶轮、激振20kN以上的平板振动机、客车辆、洒水车,等等。
(1)前提报备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高速交警相关部门,做好现场安全管理相关手续;现场按照相关手续摆放好相关交通设施;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并配备交管人员进行管制;夜间和白天需要两班组轮流换班;夜间不施工管理;施工期间温度宜高于10℃;施工过程中配备好现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养护技术工种、特殊机械操作手、施工班组、交管人员,以上人员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并在通过严格考试后方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在岗前为全体施工人员缴纳人身意外保险。
(1)标记作业轮廓线。标记坑槽轮廓线,确认需要铣刨部位的线型,特殊情况的需要拍照,把机械设备调整对齐后施工,铣刨后进行下道工序。
(2)切割或破碎坑槽。使用液压镐或锯缝机配合液压镐将标识区域破除成矩形,也可采用铣刨机铣刨成槽。当坑槽处理深度较大时,需逐层破碎处理。
(3)清理坑槽。清理坑槽时,先用吹风机吹一遍,对未铣刨到位的,用风镐进行修饰到位,把松散的、不顺直的可以适当放大以加工到位;对有原路面裂缝的,对照图纸进行施工方案的比选,通常需要施工技术处理,路面是贴抗裂贴,桥面部位需要贴防水卷材,必要时还要对桥面铣刨部位进行特殊处理至中面层部位。
(4)喷洒乳化沥青。为使表面松散的沥青有很好的结合力,乳化沥青做透层是比较好的选择,并且使用智能洒布车保证用量,为了节约不必要的浪费,撒布的量均应控制在2.5~3.0kg/m2。待乳化沥青透层表面撒布结束后,再洒布适量石屑后进行光轮静压,石屑用量以不粘轮为标准。乳化沥青用量可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要求。
(5)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运输注意三方面,一是根据现场距离合理安排车辆;二是运输过程中注意车厢涂防粘薄膜剂和注意覆盖篷布保温,以免温度热量损失;三是在车厢硬化的混合料和低于规定以及被雨淋湿的混合料应废弃。
(6)摊铺、整平。根据路面宽度选用1~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道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且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底、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采用平衡梁法施工;沥青混凝土一般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摊铺过程中做好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7)压实。压路机采用2~3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和2~3台重量不小于16t胶轮压路机,分别按照初压、复压、终压的原则展开施工。初压温度不应低于110℃,复压应采用胶轮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压路机振压等综合碾压4~6遍,碾压温度控制在80~100℃;终压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温度不应低于65℃,边角碾压不到的位置,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顺纵向由低向高按照规定要求的碾压的速度匀速进行,相邻碾压重叠宽度不得大于30cm,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不在新铺的路面段进行停机、加水等活动,以防各种油料、杂质污染路面;碾压过程中不得中途停留、转向制动,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呈阶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振动压路机在已经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8)撤场组织。撤场前,需要对在路中的机械车辆变道至停靠带中后,有序地组织车辆撤离现场。在撤离现场前,无关人员待在指定车辆上,不允许在高速公路上乱穿行,所有机械设备车辆操作手听从交管人员统一安排指挥。待施工机械车辆全部撤离现场后,交管人员收好锥桶,有序撤离现场。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应重点在裂缝处理和摊铺碾压两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一方面,裂缝处理铣刨的外观质量应良好,铣刨线型顺直,边缘及边角无松散、无剥落,垂直相切,确保铣刨边角到位;缝裂部位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处理,乳化沥青撒布均匀到位。另一方面,摊铺沥青混合料时确保沥青混合料合格,到现场时温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摊铺松铺厚度要跟踪测量,碾压顺序及遍数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接缝处采用平接缝,无跳车现象,路面平整,摊铺压实后面层无花面,且标线线型都要满足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严峻。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应重点加强安全管理,且需现场全员参与落实,找出现场安全隐患的根源点,并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思想教育、技术培训、管理考核等,把安全作为项目的核心重点来抓。从施工质量的角度来看,工程质量应着重原材料的把控,对现场技术指标需要跟踪试验、反复检测验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