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雷,蒲亨萍,苏家琼
百草枯是一种常用的高效能除草剂,对人体具有很强毒性,误服会造成急性中毒。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毒性可累计患者全身多个脏器,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达60%,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迄今为止对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临床以洗胃、血液净化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幸存者仍会遗留肺间质纤维化,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赖宁格跨文化护理即“日出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特点是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所属的文化背景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服务[2]。有研究认为赖宁格跨文化护理在肿瘤、糖尿病等领域具有良好护理效果[3],但有关其在百草枯中毒方面的应用尚鲜见报道。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2)中毒时间1.5~15 h;(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2)合并精神疾病史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4)合并其他原发性系统性疾病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本试验方案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洗胃、血液净化处理,清洁患者身体,更换干净衣物,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耐心沟通,鼓励其积极接受治疗。观察组给予赖宁格跨文化护理[4],除常规护理内容外,还包括:(1)应用赖宁格跨文化理论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和需求进行护理。如对于老年患者,他们往往求生欲强,格外恐惧疾病,急切想了解自己疾病进展,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安慰患者,告知其疾病好转检查结果。并且老年患者一般比较节俭,一旦知道疾病有所好转,往往会要求出院,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告知疾病发展情况,劝说其安心治疗。中青年一般是家庭的支柱,责任重压力大,患病后顾虑重,担心连累家庭。甚至某些企业在患者患病期间还要求进行工作。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纠正其不良角色,指导其合理休息。对于某些经济能力差且无医保的患者,往往担心医疗费用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医生会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给予价格低廉的药物进行治疗。(2)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进行伤病护理的同时需要注意礼貌,运用专业知识与患者进行高效的沟通,稳定患者情绪以配合治疗。(3)护理前充分了解患者家庭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内容,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多文化国家,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文化,如伊斯兰教对死亡人员有严格的沐浴仪式,中毒死亡率较高,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伊斯兰教患者发生死亡后的处理。(4)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急救知识,了解百草枯中毒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与患者耐心沟通,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其家属参与,协助进行护理,以通俗语言向患者讲述相关疾病知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应激状态:心理应激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5]评分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2)护理效果: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并比较。(3)满意度:护理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调查表包括护理内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态度、护理效果等方面。总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0~6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差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应激状态情况 护理前,2组患者心理应激状况相近,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分,x±s)
注:HAMA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2 护理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MODS发生情况显著降低,抢救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x±s)
注:MODS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综合征
2.3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8.9%、87.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百草枯对人体危害极大,一旦误服,患者极易出现中毒情况,病死率高达60%~80%[6]。血液净化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有研究[7]显示,采用血液透析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给予有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治疗效果。赖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其目标即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各自差异提供相适应的护理照顾,但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尚无相关研究报道。
综合以上背景,笔者探讨了赖宁格跨文化护理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HAMD护理前后评分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赖宁格跨文化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分析认为,急诊患者由于疾病突发,病情严重,患者心理极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赖宁格跨文化护理中护理人员具备系统性的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积极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使患者愿意倾吐、宣泄内心不良情绪;同时,在护理期间能够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态度和蔼,护理人员做到以关怀、镇定的态度和表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心理安全感。此外,跨文化护理理论能够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和需求提供特定的心理护理,如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对疾病恐惧性较强,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足够安慰,及时将已好转的病情结果告知患者[8]。
常规护理往往注意力集中在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强调治疗措施等方面,治疗效果有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赖宁格跨文化护理对急性百草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赖宁格跨文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住院时间缩短。赖宁格跨文化护理中专业的护理人员积极解决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问题,从患者主动配合、心理状态、依从性和尊医行为等各维度进行护理,同时重视患者本身能力的提高,努力提升患者满足感、关怀感和力量感等[9]。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赖宁格跨文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这与基于赖宁格跨文化理论的护理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高水平等特点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