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①

2020-03-08 00:49张济琛德吉
西藏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类西藏自治区名录

张济琛 德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继承和推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有助于促进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播。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挖掘整理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以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项目现状进行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详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了基础性调研工作。

一、西藏自治区国家级、区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止目前,我国正式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 个,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145 个子项,涉及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3154 个。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2020-06-07)[2020-11-16].http://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等10 大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从而促进人类的发展,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西藏自治区的3 个代表性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9 项、96 人列入国家级名录;460 项、522 人列入自治区级名录;480 项、334 人列入市(地)级名录;1554 项、716 人列入县级名。①我区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藏文化遗产主题图片展[EB/OL].2020-06-07)[2020-11-16].http://xzrbh5c.peopletech.cn/h5/?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detail/normal/111217。

截止目前,从获批的国家级、自治区级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8 项,其中1 项国家级的,另外17 项为自治区级的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2020-06-07)[2020-11-16].http://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见表1)。西藏自治区和各地市也不断审批一些市(地)、县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了我区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力度。

表1: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治区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西藏自治区国家级、省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从获批的国家级、区级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18 项。分述如下:

1.当雄县“当吉仁”赛马会

“当吉仁”,在藏语里“当”指当雄,“吉仁”指祈愿法会。“当吉仁”赛马会是当地一项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每年藏历七月十日开始,历时三天,持续一个月之久。赛马射箭的三天中,牧民们特别是青少年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参加比赛的马匹,有各个部落精选的好马。赛马的马匹分为其林、甲达、都瓦、母庆、如欧等五类。赛马会上除了跑马射箭、马上捡哈达、走马赛、赛马等民族传统项目外,还有赛牦牛、独特的藏式举重、拔河、抱石头、藏式服装表演等精彩活动。“当吉仁”赛马会,2007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当吉仁” 赛马会也成为拉萨市传统节日——雪顿节的重要品牌。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2020-06-07)[2020-11-16].http://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

2.林芝工布(毕秀)响箭竞赛

林芝工布(毕秀)响箭竞赛是工布地区民间竟技体育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活动。相传在吐蕃时期有一年藏历九月,工布地区受到北方强敌的入侵。工布王阿吉杰布为了带兵出征,决定将正常年份的藏历新年提前到这一年的10月1日。过完年,工布王就带上弓箭,率部征战,最终取得胜利。传说工布王所带的弓箭有两种,一种是铁镞竹箭,另一种就是现在的毕秀响箭。工布响箭藏语称“毕秀”,是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广泛流传于工布地区林芝市的巴宜区、工布江达县和米林县一带。它是工布地区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也是他们庆祝丰收、迎接新年等重要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竞技体育活动。响箭由弓、箭、靶、弓架四部分组成。活动中,射手射出的箭离弦后,箭头的小洞在飞行时受空气作用发出美妙动听的“比呜”声,这种声音很远就能听到,给人带来一阵兴奋和乐趣。同时还有“靶”“靶围”“靶心”及工布箭舞共同组成活动内容。响箭运动科学地把休闲、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此项运动至今盛行不衰。①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M].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205。

3.那曲骰子游戏

那曲骰子游戏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藏族祖先就把骰子作为打卦的卜辞,这种游戏反映出藏族的智慧、文化独有的内涵与特征。骰词是骰子游戏的灵魂。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藏族各地骰词具有自已的特点,一般分为牧区骰词和农区骰词两大支系。骰子游戏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与独特的高原文化相结合,非常适合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深受人们的喜爱。②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M].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289。

4.“蹄骼”

“蹄骼” 是藏北百姓一种传统游戏。有些人把“蹄骼”叫“阿楸”或“达卡”。“蹄骼”是家畜有膝关节短骨所制,每一个部位都有不同名称,如:羊、山羊、马、驴、狗、鹏等。按照传统玩法,“蹄骼”落地后朝天的部位是“马”就是表示赢家。不管有多少人,轮流把所有的“蹄骼”集中到一个手里,他要边甩手中的“蹄骼”,边以说唱的形式介绍自已手中的“蹄骼”是哪个动物的膝关节短骨,其特点、颜色、磨形等。“蹄骼”的说唱形式很象色子,但其历史悠久、说唱委婉、内容简明易懂,具有藏北文化特点,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③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M].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291。

5.藏族骰子游戏

藏族骰子游戏作为藏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游戏之一,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骰子游戏基本规则简单明了。一般有2 人、3人、4 人、6 人局之分,4 人和6 人局是二人为一组。开始时每人(每组)手持9 枚筹码,上午必须由年岁最大的开始掷骰子,下午由年岁最小的开始掷骰子,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掷骰子。由于骰子游戏适合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至今在藏区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它独有的气息。骼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生活、故事等,通过玩家幽默诙谐、讽刺调笑、歌功颂德等方式表达,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富于韵律,反映了广大藏族人民的情感、生活等,成为藏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M].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292。

6.左贡县尼木棋

左贡县尼木棋,“尼木”为藏译音,为“纵横交错”的意思,因棋盘为纵横交错的“井”字而得名。是流传于昌都左贡县东坝县的一种古老的棋艺(此种棋艺仅限于男人玩耍),木棋始于距今约4000年前的苯教兴盛时期,是东坝乡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其棋术用语带有明显的劳动生活色彩。游戏时不分场地,不分地位,不受年龄、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在地上找些石子和泥巴作为道具就可以进行两人之间的博弈游戏。尼木的棋盘为纵横交错的9 条、12 条、15 条、18 条或21 条线,以15 条线为常用,棋术一般者只进行9 条以下比赛,棋术较高者进行15 条以上,线条越多,难度越大。博弈方式同汉族的“围棋”有相似之处,棋手有高低之分,棋盘也有难易之分,高手之间选择的是高难度的棋盘对决,竞技时间较长,有时长达六七个小时。期间不休息,专注于博弈,围观者分两边为对决双方出谋划策,场面十分热闹。①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M].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294。

7.昌都县古姆游戏

昌都县古姆游戏广泛流传于昌都地区的11 个县,“古姆”游戏以算卦为目的,是藏族男女在野外放牧和生产生活之余,聚集在一起,用对唱的山歌歌词进行卦算,用以卦算青年男女间情爱经过和对爱情忠贞与否,是藏族最古老的娱乐方式之一。据说,这个占卜方式是在松赞干布时期,聪明的禄东赞给大臣们子女相亲时,为考验一个人的品行所创造的。后流传民间,成为青年男女考验自已意中人的一种手段。②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M].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295。

8.萨迦县“强竿踏许”杂技

萨迦县扯休乡“强竿踏许”表演是日喀则民间传统高难度竿技(类似杂技)表演形式。这种杂技起源很早,吐蕃时期的桑耶寺壁画中就出现过。过去每逢藏历新年,“强竿踏许”要赴拉萨进行表演,为历代达赖喇嘛献艺。“强竿”表演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叫“达吾”,是一段一米多高、直径约二三十厘米的木头,一端嵌入一根约1 米长的细钢钎(藏语称“甲顶”),并在钢钎和木头的衔接处绑上一块椭圆形木板(藏语称“巴吾”),供表演者站立或坐在上面。表演时,将“达吾”紧绑在一根6—10 米长的松木杆上,杆子直竖在平地上,用3 根绳子系在杆顶,作为拉线往外拉直打桩固定。“强竿踏许”表演者有主、配两个角色及六七名强壮的拉绳男子组成,主角是爬竿并做各种难度技艺的表演者,配角是竿下与主角对演逗趣的“阿古顿巴”。爬竿表演者(主角)表演之前,会大声诵经祈祷和赞美各种神圣尊者,模枋水中漫游的鱼类、天空遨游的的飞鸟,竿上倒立、翻跟头,以此显示自已的高超技艺。表演过程中,还不断与竿下的“阿古顿巴”(配角)斗嘴斗智慧,语言滑稽、自然、风趣,故意把到场的观众逗乐,以缓解现场惊恐的气氛。③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M].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296。

9.康区藏牌游戏

康区藏牌游戏是康区藏族人民创造的智力竞赛游戏,历史悠久,规则简单,套路丰富多样且又简便易行,是藏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思维、开发智力的游戏。藏牌由于是牛骨做的又称为骨牌。骨牌共64 张,供4 人玩耍,分为“朗”、“萨”两派,藏牌游戏玩法多种多样,变化多端,具有民间自发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开展游戏活动。在康区每逢节庆日,尤其在藏历新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人们总喜欢2 人一组四人一桌的开始玩藏牌游戏。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康区藏牌游戏。

10.索县抱石头竞技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属南羌塘大湖盆区。抱石头这一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 多年前的吐蕃时期。松赞干布时期建造的大昭寺和赤松德赞时期建造的桑耶寺壁画中也绘有抱石头的画面。抱石头这项体育竞赛从最初的只为了显示男子气概的形式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特完整的比赛规则的运动形式,逐渐成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项目,深得藏北草原牧民的喜爱,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藏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索县抱石头竞技。

11.那若六法瑜伽健身技法

那若六法是藏传佛教用语,包括了11 世纪印度那若巴所传的六种修习方法。那若六法分别为:《拙火成就法》《幻身成就法》《光明成就法》《梦境成就法》《中阴成就法》《迁识成就法》。在藏传佛教密宗中《那若六法》 为无上密瑜伽生圆二次第的实修法,是即身成佛的方便道; 行者必须从具格上师处求得具有毫不间断的清净传承方可修习,切不可自己看书或随便向人学得一鳞半爪就盲修瞎练,否则是非常危险的。其实,这是一种古印度瑜伽健身方法演变发展的,用于锻炼和提升心灵的高级方法。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那若六法瑜伽健身技法。

12.嘉黎密芒游戏

“密芒”为古代藏式围棋,在17 路三线上等距离间隔放置黑白棋子,各6 枚共12 个座子,其来源有藏传说与汉传说两种。其出土棋盘可早至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通过那一时期的多种出土文物判断,古藏棋在当时很流行并有比较完善的规则。白棋先行,与围棋一样,同样以活棋为前提,围取实地分出胜负。其规则与现代围棋有多处不同,其中打二三不能立即还一,杀棋一方提子时,另一方不能马上点杀,与对方相比每少一块棋,本方数子增加一子等为主要差异;另有占据四个角的本方增加20 子,占取中腹天元一点本方增加五子,假眼活棋等规则,还有,如果在棋盘上棋形形成吉祥八宝图案中的任一种本方增加5 子,这一部分规则较难在竞技比赛中应用。从出土的藏棋“密芒”的棋盘来判断,在西藏的拉萨、阿里、日喀则、山南和昌都等地都有过古藏棋“密芒”的踪迹,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云南香格里拉,当地民间曾经有着“密芒”对弈的记载。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嘉黎密芒游戏。

13.比如(果)久棋游戏

比如藏语意为“母牦牛群”。比如县地处那曲地区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属怒江上游流域。久棋中的“久”是藏语译音,有拼图的意思。久棋是以布局和中盘吃子,末盘飞子的方式进行。久棋的历史久远,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竞技性和生命力。久棋的分布极广,在四川藏区和青海、甘肃等省十分流行,而与之相关的多种棋种,如流行于西藏的国王与大臣棋,流行于青海的夹棋,流行于内蒙的蒙古战棋,贵州都匀水族传统棋艺,曾经在汉族地区流行的狼吃羊棋均是以久棋理论为基础,或者说久棋是这一系列棋种中最为出色的代表,甚至拥有数亿爱好者的国际跳棋在基础理论上也与久棋十分相似。关于久棋的历史在藏民族历史典册中并无明确的记载,也未见相关的出土文物,我们获知久棋的历史与“久棋”同代,大多源于传说。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比如(果)久棋游戏。

14.久棋游戏

久棋所处的地理位置,以西部高原为主,辐射中原地区,部分棋种还影响到了包括我国东部地区和台湾地区。久棋是藏族民间棋艺两大棋种之一,是古老的藏族棋艺中重要的棋种。与藏棋密芒不同的是:密芒的历史起源有诸多说法和争议,更多的观点倾向于密芒由中原传播演变而成。“久”是藏语的译音,有拼图的意思。久棋是以布局和中盘吃子,末盘飞子的方式进行,标准棋盘为十四路。以久棋为代表性的各棋种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藏棋的核心棋种,也是我国民间棋艺的核心棋种。久棋棋种丰富,由久棋衍生的中小棋种,多达数十种,如:国王与大臣棋、夹棋、蒙古鹿棋、蒙古战棋、牛角棋等等。甚至目前国际上爱好者最多的国际跳棋也极有可能由久棋衍生而来。久棋及衍生棋种分布极广。中国的民间棋艺多达300 余种,绝大部分的基础理论与久棋相似。久棋出土的文物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匮乏。有一种说法:久棋同样源自于古老的苯教,与一种六个棋子的占卜有关,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发现的野外古棋盘上,也刻有久棋相关棋种的棋盘。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久棋游戏。

15.藏族传统马术

藏族传统马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马上拾哈达;另一个是马上射箭。马上拾哈达主要由骑手、马匹、哈达组成。骑手乘骑马匹全速奔跑,斜跨马背,侧身拾检地面上的哈达,以拾检多少确定名次。马上射箭主要由骑手、马匹、弓、箭、箭袋组成。骑手全整奔驰,同时弯弓搭箭,在规定的距离内连射两箭,以射中靶心或不数决定胜负。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藏族传统马术。

16.达仁赛马

“赛马”藏语称“达久”。西藏的赛马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西藏传统节日不可缺少的部分,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而达仁达久,每年藏历六月七日开始,驯马七天后,由僧众共同主持举办赛马会。达仁达久的由来有一个格萨尔王传说。达仁达久,每年参与竞技跑马的马匹有120 多匹,每匹马都要跑完大约6 公里左右距离的赛道,其中还有一部分马匹要参加静走比赛,赛事主办方对其中获得第1 到19名的马匹和骑手给予奖励。而赛马节期间,还会举办各种民间文艺比赛和抱石头、拔河比赛、骑马捡哈达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约有15000 人左右的群众欢聚一堂,在欣赏传统马术比赛的同时,领略民族特色文艺马术表演。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达仁赛马。

17.日土赛马

阿里日土的传统赛马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喜爱。早在1000 多年前,当地盛兴赛马和马术等项目的体育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日土各行政村每年都举行各种赛马和马术活动。传统马术的内容和形式比较丰富有趣,有平地赛跑(大跑和小跑)、马上射箭、马上捡哈达、马上帽技、单人单马、双人双马、多人多马,以及各种速度马术技巧活动,具有惊险、难度大、技巧性强的特点,是参赛者勇敢、胆量和智慧的展示,从而也表现了高原民族奔放豁达的品格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体现了藏民族善骑、善射的特长。日土赛马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在于日土赛马专门配有吹奏苏纳和敲鼓人,这专门配有的苏纳和鼓一方面为了时间上的统一和形式上的整齐、同时鼓励和祝福参赛者取得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赛马活动不再那么单一且活跃赛马气氛。赛马参赛者按照吹响的苏纳声和敲鼓声的节奏进行赛马,这对原生态的活动增添了色彩。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日土赛马。

18.藏族传统驯马技艺(达姜)

那曲县东部孔玛乡把练马藏语叫“达姜”。孔玛达姜一直延续着先辈的传统,分为集体练马和日常练马两种形式。集体练马一般都是为期七天,前六天对马匹进形速度,耐力,综合协调等方面的训练,有经验的老人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在有序训练的基础上,最后一天进行赛马比赛。而日常的达姜一般分为恰热和聂热,恰热练马以长途牵马为主,如出现退毛现象可能因为着凉或者饲料出现问题。聂热练马时一般每天泼水、泡水6-7 小时,以水练马,以水来调解马的气息、耐力和肺活量。比赛的前一天马主凌晨牵马4-5 小时,当晚马的饲料以一碗糌粑和一盆清水为主。主要调解马的气息。传统饱跑训马形式现在基本上很少使用,但孔玛乡一如既往地传承着这个传统。对于练马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地势平坦、水草丰富、地广人稀、鲜花稀少。而练马期间禁食次咋、马咋和团咋(三种草),练马的程序为,早跑、泼水、泡水、放马、晚跑、再泼水、再泡水。一般情况下持续半个月,在这期间马同风与水相伴,人与马同行,在这一番修炼中藏北牧民重复着草原祖先的故事,延续着马背民族的血脉与记忆。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藏族传统驯马技艺(达姜)。

三、关于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需要加强

1.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不足

从获批的国家级、自治区级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出(表2),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不多。在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37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里,只有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名录第二批里有当吉仁赛马会一项仅占总数0.07%; 西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了五批,共计618 项,其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只有林芝工布比秀竞赛等17 项仅占总数0.28%。从以上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分析,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严重不足,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普查和申报力度,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得我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项目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与传承。

表2: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量及比例②http://www.xizang.gov.cn/zwgk/xxgk-424/zxxxgk/201902/t20190223-64464.html[EB/OL].(2020-06-07)[2020-11-16].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2.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数量不足

国家文化部先后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 人,其中96 人为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传承人,其中没有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③www.ihchina.cn/representative#target1[EB/OL].(2020-06-07)[2020-11-1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西藏自治区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22 人,其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代表传承人仅有10 人①晓勇.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N].西藏日报.2019-11-04(1)。,仅占总数0.19%。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般都是言传身教,这样很容易造成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

表3:西藏自治区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总量的比例

3.西藏各族群众对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兴趣感代生活方式传入农牧区,人们对于马匹的使用率就下降了,马匹不再是藏民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工具了。又如由于网络游戏及现代体育的兴起,现在人们对待传统游戏不再情有独钟,导致这类传统游戏活动已处于失传的边缘。再如随着现代生活对人们的影响,人们对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趣逐渐淡化,使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缓慢。

表4:西藏各族群众对西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趣感统计表(N=48)

四、关于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建议

为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西藏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根据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西藏自治区实际,制定并颁布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已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体育基地和设施建设,挖掘、传承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②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N].人民日报.2020-01-15(1)。这条内容重要、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我们挖掘、传承和推广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法津保障。

为此建议:1.从理论层面,我们应该加大西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加强提升保护层次、宣传深度和申报力度。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保护监测机制,推动优秀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西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增进“五个认同”,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壮丽诗篇。2.从实践层面,鼓励乡(镇)、村组建农牧民体育组织,培养传承人、传统村,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示范区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以体育活动、组织和项目为载体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鼓励不同民族和群体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补助机制,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业,鼓励地方承办赛马、藏棋、响箭、射弩等项目的自治区级比赛。主要通过全区和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等平台,展示西藏自治区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价值,使这些民间的体育遗产得到传扬和发展。我区也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纳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和兴边富民政策,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和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业,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实现融合发展等措施。3.从管理层面来看,应该依托区市地区文化管理部门,建立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基地,使这些发展比较缓慢的体育传统文化得到应有的保持和开发。从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容,展示民族精神和知慧,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运动会、乡村旅游等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才交流,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欣赏、相互借鉴,振奋民族精神。作为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运动会和乡村旅游有着良好的示范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架起了一座各民族展示自我风采、彼此沟通了解的桥梁,推动着各族人民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民族体育正是通过培养人的拼搏精神、团结精神,来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类西藏自治区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厅向广西地方志办公室致感谢信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探索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点滴思考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参展商名录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同贺名录